馬貴寶著《阿訇之重》跋
——人生抉擇
他猛得站起來,險些摔倒,兩條腿過電一般麻木。他不知蹲了多久。
手凍疼了,他才恍惚恢復了知覺。發(fā)現(xiàn)自己扶著一棵干枯的小樹,僵直的站著,像一個手持長矛的衛(wèi)士。
天已經(jīng)黑了,外面很冷,土山上遛彎兒的人早沒了蹤影。前面的小區(qū)已是萬家燈火,身后的墓地也被夜色籠罩。剛才還看得清晰的墓碑,轉(zhuǎn)眼間如同它們的主人一樣,離開了他的視線。
這是一個鄉(xiāng)村公園,公園里的土山剛好把喧囂的現(xiàn)世與死寂的墓地隔離,土山是公園最突出的景觀,它比小區(qū)的任何樓房都高。這邊是活人居住的樓區(qū),這邊是死人安息的地方,活著與死亡只是一“山”之隔。
冬天的荒涼,使生命不再張揚,卻恪守著自己的根,默默地積蓄力量等待春天燃放。風輕輕吹拂,掠過耳邊時能聽到它微弱的聲音,這是一個漆黑寂靜的夜晚。
土山上沒有燈光,他置身于黑暗里,山下廣場上若隱若現(xiàn)的燈光和街道上飛馳而過的車輛,奪目的光束攪動著他的心,在光明與黑暗的交匯處,他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戶。他完全沒有了剛上山時那種像踩空了一格樓梯似的失落與茫然。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終于做出了抉擇。
沒有人能夠理解,一個把為之獻身的事業(yè)看作生命的人,毅然做出辭職的決定,會有多么艱難和痛苦。
十幾年前,他懷著一個夢想步入這座城市,像無數(shù)“北漂”一樣開始創(chuàng)業(yè)。
……
這是一篇自傳式小說的開頭。讀著這段文字,你或許不會相信這竟是一位年輕阿訇寫的。在未了解他作為一名有上進心的阿訇的苦楚前,你大概對小說所表達的情緒難以理解,甚至還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好好的阿訇不做,為什么要辭職呢?
從他的文章中曾提及,他學習是非常勤奮和刻苦的,成績也比較優(yōu)秀。所以求學的經(jīng)歷讓他終生難忘,當時他還沒有步入社會,尚未意識到自己的“歷史責任”,對未來只是充滿憧憬。真主的前定,他最終還是擔當起了阿訇之重。但他卻是一個不夠安分的阿訇,到哪去都要折騰一番,從天津到杜林再到滄州,從人大代表到數(shù)百人的學習班,還籌建起了一所民辦阿語學校,他努力踐行著自己的誓言“做一名履職盡責有建樹的阿訇”。來首都后,他滿懷激情地一心想為首都的穆斯林做些貢獻,他的努力確實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但是中國教門里的某些痼疾是多年形成的,他這些事業(yè)上的成就對他未必就是幸運之事,他好像掉進了一個密不透氣的空間,無論朝哪個方向努力,都無法突破。當一切努力都無望時,他毅然選擇了跳出這個空間,不再為無味的瑣碎消磨時光,這是他個性使然。
當然這很痛苦,本文開始引用的小說片段,即作者真實的思想。他做出抉擇之后,心里反而釋然和平靜了。
他的抉擇是正確的。作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新時期阿訇,他不該沉淪下去。他應該為眷戀著的事業(yè)另辟新徑。正好現(xiàn)在休息一下,總結(jié)一下,利用這個“空”下來的時間,去高校充充電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我想作者現(xiàn)在出版這本文集——《阿訇之重》,正是想把以前的事情總結(jié)一下。
北京女哈吉、穆斯林文人謝景懿老師在讀過文集初稿后寫下了如下感言:阿訇之重,重在責重;阿訇之重,重在行重;阿訇之重,重在自重;眾重之重,宣教最重;重之最重,認主惟重……。這本文集比起那些文學大家的文章也許還有欠缺,但這些文字十分明白、通達,它有如一碗碗剛從山上打來的清泉,沒有雜質(zhì)和污染,是裨益身心、純天然、不含人工色素和甜味劑的飲品!喝下去很清爽的。
我嘗了,感覺不錯。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shù)靥厣姆终荆鼨?quán)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