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琦(1773-1828),回族,中國清代畫家。字伯韞,號香白,又號七薌、玉壺山人、玉壺外史、玉壺仙叟等。松江(今上海市)人,宗法華喦,喜用蘭葉描,仕女衣紋細秀,樹石背景簡逸,造型纖細,敷色清雅,創(chuàng)立了仕女畫新的體格,時人稱為“改派”。工人物,佛像,仕女,筆意秀逸瀟灑,其遠祖為西域人,于元朝時入居中原,明清兩代世居宛平(今屬北京),祖父改光宗一度任松江(今屬上海)參將,遂入籍于此,其父改筠也曾擔任過松江海防提督衙門書辦。明清以來,松江地區(qū)文人薈萃,書畫鼎盛,改琦從小耳濡目染,深受影響,青少年時就在藝術上取得一定成就。稍長,結交地方名人,如王芑孫、李廷敬、李筠嘉等,詩、書、畫上得到指點,開闊了眼界,名聲漸著,慕名索畫者接踵而至,作品不但在江浙一帶備受推崇,而且還得到京師的王公貴族、官僚文人的贊許。與之交往的有錢杜、蔣寶齡、陳文述、陳鴻壽等畫家、鑒賞家和文學家,相互唱和、切磋畫藝。先后到過上海、杭州、吳興、蘇州、常熟、無錫、金陵、宜興、溧陽、當涂、揚州、袁浦諸地。外游期間,與所到之處的文人、畫家均有書畫應酬、詩詞贈答,并游山玩水,領略江湖名勝,使其視野、胸襟得到了開拓和豐富,對其藝術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影響。改琦善畫人物、花竹,尤以仕女畫最為著名,數量較多。曾畫《紅樓夢圖詠》50幅,鐫版行世,筆下仕女形象柔弱削瘦,別具風格。其花鳥、山水、蘭竹等,吸取前人之長,亦有一定造詣。代表作有《張夫人曉窗點黛圖》、《元機詩意圖》等。能詩詞,有《玉壺山房詞選》問世。其子改小薌、孫改再薌均能畫,畫風尚能相似。
他擅長仕女畫,對當時和后期都有一定的影響,由于他們的提領,使晚清時期仕女畫風靡一時,適應了當時上層階級腐敗沉溺于裙釵粉黛中消磨時光的生活,所以對仕女畫欣賞與仕女畫的風靡起了推動作用。這幅《子夜歌》正是表達了當時社會上層階級的歌舞升平、犬馬聲色,正如作者在畫上題詞:“舊時月色涼于雪,滿彩花影飛仙蝶,碧玉一枝蕭,紅闌十四橋。煙絲吹不斷,翠里風零亂。悵觴竹西亭,消魂是此聲。”款署七薌、鈐“改琦之印”。這幅圖描繪了一個體態(tài)纖弱面目嬌媚的歌女,懷抱長蕭,正欲吹一首委婉的曲子,以表達她的悲凄之心。她面部表情多愁善感,體態(tài)輕盈婀娜,整體感嬌柔生動。其衣飾清晰,發(fā)絲幾根根可數,筆墨干凈利落,有一種優(yōu)美嫻靜的氛圍。
改琦的“仕女”與“花卉”圖
改琦與《紅樓夢》
改琦的生年剛好在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逝世10年以后,那時候《紅樓夢》算是流行讀物,所以他也情有獨鐘,人物畫作中自然少不了紅樓夢人物,以至出版紅樓夢人物畫冊,已印行的至少有《紅樓夢圖詠》、《紅樓夢圖》、《紅樓夢臨本》三種,其中以《紅樓夢圖詠》尤為著稱。
這部《紅樓夢圖詠》成書比較早,可出版發(fā)行很晚。資料記載:該書從大約嘉慶二十年開始繪制,間隔了60多年。因為當時改琦以《紅樓夢》圖見示于住在上海的風雅盟主李荀香,荀香以為“珍秘奇甚,每圖倩名流題詠,當時即擬刻以行世”。但道光九年,李荀香和改琦相繼去世,“圖冊遂傳于外”。到道光十三年,被改琦弟子顧春福復得,但不知為何又流于南昌,光緒三年被淮浦居士購得,直到光緒五年方才出版發(fā)行。
改琦 張廷濟《山鬼圖》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