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從唐朝走向阿拉伯
來源:
時間:2009-12-03
點擊:
我來說兩句
煮茶,----唐朝文人騷客們的愛好,如今在阿拉伯世界究竟如何表現(xiàn)呢? (注:唐朝時期的大食國就是阿拉伯帝國。)
茶與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對茶情有獨鐘,酷愛喝茶這已為世人皆知。走進阿拉伯世界,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也無論在家中還是上班、旅游,幾乎沒有不喝茶的,飲茶對于阿拉伯人的生活來說其重要性僅次于吃飯,位居第二位。阿拉伯國家東起西亞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至非洲西北部的馬格里布,有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等22個阿盟成員國家和地區(qū)。面積142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億,喜歡飲茶的人不可勝數(shù),不僅人數(shù)眾多,而且飲茶量大得驚人,到2002年世界上飲茶量超過3萬噸以上的前10個國家中阿拉伯國家就有伊拉克、埃及、摩洛哥三國,分別為4、5、6位,三國的茶葉消費量總和為196942噸,超過世界第一的英國136598噸,2001年按國際茶葉委員統(tǒng)計資料,人均茶葉消費超過 1公斤的17個國家和地區(qū)中阿拉伯國家就有利比亞、科威特、卡塔爾、伊拉克、摩洛哥、敘利亞、巴林、突尼斯、埃及9國,阿拉伯地區(qū)盛行飲茶之風,但并不產(chǎn)茶,年茶葉輸入量27萬噸,占世界貿(mào)易量的26%,人均1.3公斤。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埃及等國喜歡喝紅茶。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亞等國喜歡綠茶。
阿拉伯人飲茶,根據(jù)茶的甘澀、甘甜、寧靜和回味,總結有三道茶。一道是苦澀,任重而道遠;二道是真諦,平淡而久遠;三道是幸福,甜美而芳醇。
阿拉伯紅茶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埃及等國的穆斯林主要飲紅茶,酷愛“鮮濃”風味的紅茶,佐牛奶、薄荷煮飲。從早到晚,飲三五次。紅茶是煮飲的,先把茶葉放在小壺里,添水,加糖,然后慢慢煮開,茶香甜醇。特別是喜歡加入糖,調成又濃又甜的糖茶,獨具民族特色。一般每壺茶煮好后每人喝一杯,就把只煮一次的茶葉倒掉,要喝再重新煮。茶具一般比較簡單,在通常情況下都是一只小茶壺加上幾只小玻璃杯子,對茶具沒有過多的講究。飲紅茶是款待客人的主要方式。煮茶是每個家庭主婦的拿手好戲,賓客來臨,主人先敬上一杯香噴噴的紅茶,在開會、商務會談等正式場合,都以紅茶招待來賓。各地遍布茶館、茶攤兒,機場、賓館、飯店都隨時有茶水供應,科威特人“一茶多喝”,常見的是放方糖,講究一點的就擠些檸檬汁或橙汁,最讓人稱奇的是放入新鮮的牛羊肉,據(jù)說這樣可以解膩生津。喝濃厚醇香的紅茶,是埃及人的嗜好,他們不喜歡在茶湯中加牛奶,而是喜歡放蔗糖,紅濃的茶水盛在透明的杯中,紅白相間,非常的好看,小巧的茶杯便于聞香,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阿拉伯紅茶,味道甘甜的很,茶水放入嘴中有粘粘糊糊的感覺,一般人喝上兩三杯后,甜膩得連飯都不想吃。在伊拉克有些地方喝茶的方式新奇有趣,“含糖啜茗”,這是一種比較特別的飲茶方式。先添一下白糖,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讓它慢慢地與口內的甜味融合,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令人心馳神往的漣漪。這種飲茶方式,可以根據(jù)苦澀的輕重,用咀嚼方糖程度,各自調整紅茶的甜度,這種由飲者自由控制甜味程度的飲茶法與一杯茶一個味兒的普通飲法大異其趣。旁觀者僅憑觀察是無法體會到這種“茶道”的精髓的,只有當你也捧杯含飴,感受絲絲甘甜在唇齒間蔓延,由澀轉柔的茶香直襲心扉時,你才不得不承認這種飲茶法真的自有其妙。這種獨特的“含糖啜茗”茶文化,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也有的把糖放在面前,望糖喝茶。巴勒斯坦人結婚時,有“飲茶剌針”的風俗:新郎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一路上要到各家各戶飲“祝福茶”,同時還要接受小伙子們的針刺,針刺雖然疼痛,但不能露聲色,要佯裝笑容,以顯男子漢氣概和新婚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