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拜訪時,應首先在門口征得主人許可后,方可進入,萬不可冒昧闖入,惹人討厭。在作客人座時,不能從人前面跨過,應先道聲“色倆目”,要寬讓,再坐下。在家中接待客人時,以喜悅面容相待,應馬上沏茶、備飯,不可一見面先對客人說:“你吃飯了沒?”“你喝茶不?”、“我給你做飯吧!”等等。上飯前,應先上蓋碗茶。沏茶時,應當客人面將碗揭開,再放入茶、冰糖、桃仁、紅棗、葡萄干、桂圓肉等,倒人開水再加碗蓋,用雙手捧遞給人。這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同時暗示客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
“洗三”。小孩誕生以后要“洗三”,即請親鄰來吃羊肉臊子長面,表示祝賀小孩平安無事長命百歲。四鄰在“洗三”這天給生小孩家送長面(現時也有以掛面代替)。
“命名禮”?;刈宓拿Y主要請阿訇給小孩取經名,大都取自伊斯蘭教圣人的名字,如男的有阿里、努哈、穆薩、尤努、尤蘇夫等;女的有阿永、法圖麥、色麥、麥燕等等,以圖吉利。
“抓周禮”?;刈迮e行抓周禮(也叫歲禮)時,要蒸歲糕,同時要擺放一個大紅桌子,上面放上鋼筆、筆記本、《古蘭經》等東西。孩子如抓到《古蘭經》就意味著將來是阿訇。
“割禮”。男孩到了12歲,要舉行割禮,即割除陰莖包皮。割禮這天,有條件的還要炸油香、宰羊,以示慶賀。關于割禮的意義眾說紛壇:或為痛楚考驗;或為結婚準備;或為凈化生殖器;或為象征性生活危險;或為衛(wèi)生措施;或為象征性閹割等。割禮最早起源于迦勒底人。據傳,公元前四千年埃及曾出現過。亦作為宗教儀式,主要見于猶太教的“割禮”和伊斯蘭教的“海特乃”,基督教曾以此為接受信徒之先決條件,因遭反對而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