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方式
唯有那些胸間滿溢著愛的人,才能夠饋贈快樂、照亮未來世界。他們的嘴唇泛著愛的微笑,他們的心飽漲著愛,他們的眼眸閃爍著愛的光輝、傳遞最溫暖的人間情感。這些愛的勇士們,不知疲倦地采集著來自日出、月落以及星光和花蕾的愛的信息。
——法圖拉·葛蘭
葛蘭之所以得以實現(xiàn)虔誠與寬容的結(jié)合,原因之一就是他強調(diào)蘇菲是伊斯蘭的思想內(nèi)涵,是伊斯蘭的“內(nèi)心生活”。葛蘭對伊斯蘭的闡釋具有濃厚的蘇菲色彩,這一點毫不奇怪——土耳其的伊斯蘭教整體上都具有這一特色。
伊斯蘭是一個多面體——制度的一面、政治的一面、社會的一面、個人生活的一面、思想心靈的一面,等等。其中“思想心靈的一面”被看作是廣泛傳播的蘇菲神秘主義傳統(tǒng)中最為重要的一面。正因為擁有如此之多的層面,穆斯林的道路才能夠達到一種對他人開放的程度——而這種程度則是信仰的制度層面所無法達到的。制度層面的任務(wù)是劃清界線、強調(diào)差異,而思想傳統(tǒng)的任務(wù)則是敞開心扉、消弭差異。從思想的高度來看,所有的界限都會消失,就象從月球上來看,地球上所有的國家界限都會消失一樣。葛蘭在他大量有關(guān)信仰的著作和演講中所強調(diào)的,正是伊斯蘭的這個層面。
葛蘭認為,思想實踐和道德比儀規(guī)和教條更為重要。這一態(tài)度為他與其它宗教傳統(tǒng)的對話打開了大門。蘇菲對愛的強調(diào),乃是一個信士信德的核心——這將使關(guān)注的焦點從制度和禮儀的層面,轉(zhuǎn)移到“將對真主的愛與對他人的愛進行融合”。葛蘭堅持認為:“愛是每個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元素,是一道璀璨四射的光芒,是一股所向披靡的力量。”當(dāng)這種火焰般的愛之激情中升華出一種對整個宇宙的眷愛時,信條的差異消失了,隔閡化作烏有。如果你是一位真誠的信士,“無論你是一位基督徒,一個猶太人,一個佛教徒,還是一個其它宗教的信仰者……那么你都會帶有一種信仰者的美德。”一如蘇菲傳統(tǒng),葛蘭認為,“信士乃是大愛之人。實際上,這種愛比電極的吸引力還要強烈。”葛蘭引用了著名的蘇菲詩人毛拉維·魯米的話來解釋一個人為什么能夠扎根于自己的信仰、同時又能向他人敞開胸懷:
用魯米的話來說,這樣的一個人有如一個羅盤,一只腳扎根于伊斯蘭信仰的中心,而另一只腳則游走于眾多民族的人群之中。如果一個人能夠達到這種二元境界,那將最好不過了。他(她)的內(nèi)心世界將是如此深沉、如此充盈著愛……與真主的聯(lián)系如此密切。但他同時又是一個活躍的社會成員。
一只腳踩在自己的信仰傳統(tǒng)中,另一只腳則自由地游走于他人的信仰之中,魯米所啟發(fā)的這種二元思想,乃是葛蘭強調(diào)對話精神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