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中提到的 “白河”
“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這條被沈從文先生的如椽大筆寫得活靈活現(xiàn)的河流,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沈從文時代的白河。然而,大多數(shù)因小說《邊城》而對湘西懷有莫大熱情和好奇的旅游者,總是將沈從文的故鄉(xiāng)鳳凰誤為曾有過“翠翠”的邊城。
其實,沈從文筆下的“邊城”乃今湖南花垣縣的茶峒(2005年7月6日正式改稱“邊城鎮(zhèn)”)?!哆叧恰分刑岬降?“白河”,便是酉水河,而并非鳳凰城里的“沱江”。
酉水河發(fā)源于湖北省宣恩縣,它流經(jīng)渝東南的酉陽、秀山,湘西的龍山、保靖、永順、古丈等縣,最后在沅陵注入沅江,全長600公里,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部流經(jīng)大溪、酉酬、后溪三鎮(zhèn)經(jīng)重慶市秀山縣輾轉(zhuǎn)注入沅江,后流入洞庭湖,在酉陽境內(nèi)全長81公里,平均寬度約12.5米。
酉水河沿岸都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它不僅是一條風光迷人的河流,同時也是一條民族風情濃郁的河流。憨厚樸實的土家人,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土家文化。“風吹芭茅搖啊搖,有的矮來有的高。高的被風吹倒了,矮的慢慢又長高。”他們土耕漁獵,一葉烏篷舟,一根竹篙,幾張魚網(wǎng),支撐著他們的臨河生活。舟行酉水河,民歌問答,夜宿吊腳樓,擺手互娛。酉水河畔山奇、石怪、水秀、林密,與酉水河相互輝映,山光水色合為一體,有“渝東南小桂林”的美稱。
位于后溪下游的十里長潭微波輕浪,山映水色,水襯山光,是酉水河風光最為絢麗的一段。潭中有小島,名桃花洲,方圓一二里。洲上沃土數(shù)畝,有小麥、玉米、柑橘之屬。“長潭有奇石,擊之若鼓音”。舟行至此,船老大立于船頭以篙擊之,奇石即發(fā)出“咚、咚”樂聲,飄緲,回旋。
長潭擺手堂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祠堂,建于咸豐三年,系土家人用于祭祀、跳擺手舞的地方。青灰色的封火墻上開有厚重的石質(zhì)“漏窗”,與封火桶子完全封閉的清代民居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三間正堂雕梁畫棟,氣勢非凡,兩面廂房走廊門窗做工精細,四角天井給擺手堂內(nèi)以充足的采光。跳“舍巴(擺手舞)”的壩子從擺手堂前一直延伸到河岸,全部為青石板鋪就。三面以大理石欄桿圍護,浮雕的“喜鵲鬧梅”、“雙鳳朝陽”、“溫酒斬華雄”、“鍘美案”等雕刻工藝精巧,惟妙惟肖。其中部分表現(xiàn)土家人早期生殖崇拜的圖案展示在祭祀的廟堂,令人費解和稱奇!
多少年來,酉水日夜奔流,將一個又一個古鎮(zhèn)留在了岸邊。串起了大溪、酉酬、后溪、石堤、里耶、洪安、茶峒、王村等一系列有名的集鎮(zhèn)。2002年,在對里耶沿河大堤涉及的里耶戰(zhàn)國——秦漢古城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秦代簡牘2萬多枚,文字達數(shù)十萬字,驚動了世界。經(jīng)國務院審核通過,里耶古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村古鎮(zhèn)是秦漢時期酉陽城舊址,史稱“酉陽雄鎮(zhèn)”,是一座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古鎮(zhèn),五里青石板長街,兩邊是板門店鋪,土家吊腳樓順坡而建。1986年,電影《芙蓉鎮(zhèn)》把王村作為外景拍攝地,王村從此一夜聞名,并多了一個名字:芙蓉鎮(zhèn)。而茶峒鎮(zhèn)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葉,就因為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而聲名遠揚了。茶峒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處,酉水自南向北蜿蜒而過,東邊即是湖南花垣的茶峒鎮(zhèn),西北為重慶洪安鎮(zhèn),而西南則屬于貴州省松桃縣的領(lǐng)地。如今茶峒已經(jīng)湖南省政府批準正式改名為“邊城”;由著名畫家黃永玉設計的小說主人公“翠翠”雕像也已聳立于三省市交界的“翠翠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