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學的美麗與悲憫
季羨林先生曾說過:“在世界上延續(xù)時間長、沒有中斷過、真正形成獨立體系的文化只有四個——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和從希臘、羅馬起始的西歐文化體系?!?/span>
阿拉伯文學源遠流長,早在伊斯蘭教產(chǎn)生前,阿拉伯半島上的游牧民族每年都會在靠近麥加的歐卡茲舉行賽詩會。優(yōu)勝作品會抄寫在麻布上,掛在克爾伯古廟的墻上,是為“懸詩”。
當代阿拉伯文學同樣擁有較大的影響力,摩洛哥的塔哈爾?本?杰倫(1987年)、黎巴嫩的艾?麥阿魯夫(1993年)、阿爾及利亞的阿西婭?杰巴爾(1996年)、阿富汗的阿提克?拉希米(2008年)先后獲得龔古爾獎,遺憾的是,阿拉伯作家們的寫作才能很少被諾貝爾獎?wù)J可,到目前為止只有一人成功登頂,即1988年獲獎的埃及文學大師納吉布?馬哈福茲。
今年,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小說家阿西婭?杰巴爾再成熱門,位列諾獎賠率榜前排(分別是第6位和第7位)。
日本文學從第一個諾獎到第二個諾獎用了26年,俄羅斯文學用了25年,拉丁美洲文學用了22年,非洲文學(不含馬格里布及埃及)用了5年,而阿拉伯文學已足足等了25年。
在已經(jīng)獲得諾獎的109位作家中,歐洲占82人(75.2%),美國12人(11%),其他國家15人(13.8%),從國別看,歐洲23個國家的作家獲獎,而歐美之外,只有13個國家的作家獲獎。
為凸顯世界性,諾獎近年來有各大洲輪流坐莊的傾向,阿拉伯作家會因此受益嗎?
不利的消息是:阿多尼斯曾高居2011年賠率榜第一,阿西婭?杰巴爾在2009年也曾位居第二,可均功虧一簣,今年兩人均未進入前5位,這是五年來首次出現(xiàn)的情況。不過阿多尼斯也不乏擁護者,德國學者顧彬就認為阿多尼斯是今年的最大熱門。不知這算不算是阿多尼斯的利好消息。
令人肅然起敬的阿拉伯文學:足令當代中國小說驚羨
由于翻譯等方面原因,中國讀者很少關(guān)注阿拉伯文學,偶爾接觸到的,也多是通過英語、法語轉(zhuǎn)譯而來,由此產(chǎn)生誤會:少數(shù)阿拉伯作家在歐美世界取得了成功,但在阿拉伯本土,文學成果乏善可陳。
事實上,當代阿拉伯文學異常繁榮,以摩洛哥作家塔哈爾?本?杰倫為例,201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說集《初戀總是訣戀》,作家從愛情的視角展現(xiàn)了變動中的阿拉伯社會給個體心靈帶來的傷害,從文本質(zhì)量看,足令當代中國小說驚羨不已。
說到阿拉伯文學,不能不提起它的詩歌傳統(tǒng)和偉大的《一千零一夜》。阿拉伯詩歌在公元六七世紀達到高峰,早于中國唐詩的盛期,公元11世紀,涌現(xiàn)出偉大的學者和詩人奧馬?海亞姆,他的詩作近似于中國的絕句,每首四行,一二四行押韻,他還是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創(chuàng)作的《魯拜集》后來風靡歐洲。
《一千零一夜》則是阿拉伯民間敘事藝術(shù)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一部分內(nèi)容曾受到荷馬史詩、印度佛經(jīng)的影響,在文藝復(fù)興時期,拉伯雷的《巨人傳》、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莎士比亞的《終成眷屬》、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記》等都隱括過其中內(nèi)容。埃及學者阿巴斯?阿卡德說:“我們找不到哪個歐洲的文豪其詩文中沒有伊斯蘭的英雄和伊斯蘭逸事?!?/span>
和曾經(jīng)輝煌的中國文學一樣,阿拉伯文學也遭遇了深深的挫折感
然而,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和曾經(jīng)輝煌的中國文學一樣,阿拉伯文學也遭遇了深深的挫折感,直到1906年,第一部阿拉伯語長篇小說《伊薩?本?希沙姆對話錄》才由埃及作家穆韋利希創(chuàng)作完成,較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長篇小說《女優(yōu)》(穆儒丐作,1920年左右)略早。
現(xiàn)代阿拉伯文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旅外作家,一部分是本土作家,在上世紀前30年,“阿拉伯僑民文學”在西方影響頗大,哈?紀伯倫即為其中杰出代表。但到上世紀30年代以后,“埃及現(xiàn)代派”成為主導(dǎo),它與西方現(xiàn)代派不同,以寫實主義為主,堅持傳統(tǒng)路線。
上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阿拉伯國家紛紛獨立,阿拉伯文學步入繁榮期,特別是馬格里布諸國獨立后,其中作家多用法語寫作,對世界主流文學影響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