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新聞頻道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新疆“雙語”教育:為了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中國民族報 時間:2013-09-09 點擊: 我來說兩句
 

 2011年11月15日,新疆巴州和靜縣第三小學的學生在課間做游戲。

 

在新疆跨越式發(fā)展過程中,“雙語”教育的推廣是關系到新疆未來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自2007年以來,經過不懈努力,新疆學生的“雙語”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由于推廣步子過快,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師資、教材與評估體系欠缺等一系列問題。

學“雙語”,培養(yǎng)“民漢兼通”人才

2011年11月15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第三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老師米日古麗,正在給學生上新課“稍復雜的方程(二)”。

“我去商店買4個籃球,給售貨員100元,找回12元,每個籃球多少元?”米日古麗用漢語大聲給學生念應用題。這位年輕的女老師畢業(yè)于新疆大學,從2007年開始教“雙語”數(shù)學。她的漢語很流利,唯一的缺點是音調不太準確。

班上34名學生都是維吾爾族。念過一遍以后,米日古麗又問:“還要再讀一遍嗎?”“要!”一些沒有聽懂的學生舉手示意。應學生要求,米日古麗又讀了一遍。

“麥迪娜,這道題中,4X是什么意思?”米日古麗提問。麥迪娜站起來,沒有說話。米日古麗用維吾爾語提示了她一下,她很快答上來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米日古麗只說過一句維吾爾語。

200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為了落實這一政策,2005年9月起,和靜縣三小開設了“雙語班”試點。今年第一批“雙語”班學生畢業(yè),升入了和靜縣二中實驗班。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雙語”教學予以高度重視。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雙語”教育被提升國家戰(zhàn)略加以安排部署。2011年,自治區(qū)頒發(fā)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前和中小學雙語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以下簡稱《規(guī)劃》),把提高少數(shù)民族教育質量,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民漢兼通人才作為自治區(qū)教育工作的戰(zhàn)略主題。

根據(jù)《規(guī)劃》,今年新疆將基本普及少數(shù)民族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接受學前“雙語”教育的少數(shù)民族幼兒達到85%以上;到2015年,少數(shù)民族中小學基本普及“雙語”教育,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shù)民族中小學生達到75%左右,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達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shù)民族中小學生達到90%以上,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達到95%左右。

巴州是較早推廣“雙語”教育的地州市之一。全州有中小學161所,在校生16.4萬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學生6.7萬人。據(jù)巴州教育局提供的數(shù)據(jù),目前,巴州少數(shù)民族適齡兒童接受學前兩年“雙語”教育覆蓋率達97%以上;小學接受“雙語”教育(含民考漢)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占少數(shù)民族在校生總數(shù)的85%以上。

學前“雙語”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

“麥迪娜,上課你能聽懂嗎?”下課后,記者找到正在做操的麥迪娜,詢問她上課的感受?!拔夷苈牰?,老師用維吾爾語提示我一下,是為了讓我更好地明白問題。”她用標準而流暢的漢語回答道。

據(jù)和靜縣三小數(shù)學老師郭淑梅介紹,班上維吾爾、蒙古、哈薩克等民族學生占一半左右?!斑@些少數(shù)民族學生上了2年漢語幼兒園,漢語水平很高,感覺跟漢族學生沒什么區(qū)別,班上成績好的大都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一些老師表示,很多學生的漢語發(fā)音比自己還標準,讓他們“很有壓力”。

2007年,新疆推廣“雙語”教育時,由于很多少數(shù)民族學生從小生活在母語環(huán)境中,很少接觸漢語,進入小學一年級后,連數(shù)字也不認識,老師教學難度很大。為了增強少數(shù)民族學生進入小學以后對“雙語”教學的適應性,2008年起,新疆開始普及學前兩年“雙語”教育。

據(jù)報道,從2008年至今,新疆新建了幼兒園3795所。今年9月,這些幼兒園將全部開園,屆時可新增入園兒童4.38萬名,共能容納近35萬名幼兒。

2011年11月17日,記者參觀了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xiāng)雙語幼兒園。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整齊地擺放著小桌椅板凳;走廊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學生作品。正值中午,孩子們在自己的小床上酣睡。

園長薩伊爾加馬力·鐵來提介紹,幼兒園共有教師15人,開設了4個班,全鄉(xiāng)95%的適齡兒童都來了。學生吃、住、課本等均為免費,家長早晨把孩子送過來,下午接回去,其他都不用管。幼兒園開設了語言、數(shù)學、科學、藝術、社會、健康等課程,學生每天上午上3節(jié)課,下午上1節(jié)課,還有2小時戶外活動,與城市的幼兒園沒有任何差別。

實踐表明,經過學前兩年“雙語”幼兒園的過渡,少數(shù)民族學生進入小學以后,能夠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梢灶A見,在今年實現(xiàn)初步普及學前兩年“雙語”教育后,民族學生的不適應狀況將會有所緩解。

民族“雙語”教師逐步轉型

熱陽古麗·艾力是庫爾勒市第一小學的一名數(shù)學老師,畢業(yè)于新疆師范大學數(shù)學專業(yè),教數(shù)學16年,前10年用維吾爾語授課。2005年,她在自治區(qū)接受了為期1年的“雙語”培訓,回來后開始“雙語”教學。

“剛開始教‘雙語’班的時候,我非常緊張,每次課都要提前兩天背誦教案,擔心會講錯?!睙彡柟披愓f。經過6年的錘煉,如今,她已經能夠用流利的漢語講課,她的學生也能用流利的漢語回答問題。

自2005年起,全疆范圍內,年齡在35歲以下(后放寬到40歲),接受民語教育、使用母語上課的老師,經過1至2年的培訓,走上了“雙語”教學的崗位。由于“雙語”教師短缺,一些在內地或自治區(qū)首府烏魯木齊上過學、漢語水平較高的老師,沒來得及培訓就上崗了。

在這項前所未有、聲勢浩大的“雙語”教育普及工程中,教師首當其沖,他們最先接受培訓,轉換觀念,再盡自己所能,將所學知識傳承給學生。對于這些從小接受母語教育的老師來說,1至2年的培訓為時尚短。很多老師為此付出了雙倍的艱辛和努力,一邊自學,一邊教學,在摸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xiāng)中心校六年級老師阿依古扎麗感慨地說:“用漢語授課,學生聽不懂;用母語授課,考試考不好。由于語言上的困難,我們既是漢語老師,又是專業(yè)老師:先解決了語言問題,再解決專業(yè)問題?!?

由于“雙語”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漢語教材,很多學生家長不認識漢字,課后無法輔導孩子做作業(yè),教育的重任就全落在老師的身上。熱陽古麗說,在她教的班級中,如果布置家庭作業(yè),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完成,主要是看不懂題目要求,學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她只好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講解課后習題。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和壓力,一線老師們并沒有氣餒和抱怨。他們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出許多有效的教學模式:

巴州焉耆回族自治縣第二小學開創(chuàng)了“跟班學習”模式。學校的漢族、回族、維吾爾族老師相互結對子,一起備課,定期相互聽課,互相學習,不僅提高了教學水平,還促進了民族團結。為解決校際師資不均衡的差異,該校還實行了“以城帶鄉(xiāng)”的模式,送課下鄉(xiāng),定期與鄉(xiāng)村學校老師集體備課,一起匯課,共同取長補短。

庫爾勒市培訓中心在培訓教師時,考慮到培訓時間短、老師欠缺的不是知識運用能力,而是漢語講解能力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立了“在專業(yè)中學語言”的教學模式,聘請了一批中小學骨干教師作為培訓老師,采用現(xiàn)行的中小學教材作為培訓教材,重點培訓知識點的課堂呈現(xiàn)過程,幫助學員們突破“茶壺里煮餃子——吐不出來”的瓶頸,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老師們紛紛表示,培訓之后即學即用,對于教學實踐幫助很大。

轉型期陣痛還將持續(xù)5至10年

據(jù)新疆婦女兒童委員會2011年12月13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目前,新疆少數(shù)民族接受雙語教育和民考漢教育的在校生共計119.87萬人(包括學前和中小學),占少數(shù)民族學前和中小學在校生的48%。在如此龐大數(shù)量的人群中推廣“雙語”教育,難度顯而易見。

在采訪中,一線教師和專業(yè)人士紛紛表示,現(xiàn)在“雙語”教育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教師培訓、教材編寫、考核評估等,期望這些配套政策能夠盡快出臺。

根據(jù)《規(guī)劃》,至少要到2020年,“雙語”教師短缺的問題才能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而“雙語”教材的編寫和評估體系的改革等問題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有專家認為,這個轉型期的陣痛還至少將持續(xù)5至10年。

由于語言障礙造成的教學質量的下降引發(fā)了家長的擔憂。巴州廣播電視臺記者吐爾遜江的女兒在庫爾勒市一小上6年級,他說:“孩子能夠學習‘雙語’,我很高興,也很贊成,這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是,如果‘雙語’教學會導致學習質量下降,就無法達到培養(yǎng)民族人才的目的。畢竟,語言只是一個工具,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希望她能夠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新疆民委民族宗教叢書編輯室主任、副研究員葛豐交認為,應當充分認識到雙語教育的長期性:“在‘雙語’教育中,從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必須具備一定條件:學生有語言基礎、配套的實用教材、合格的教師隊伍、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目前,新疆農牧區(qū)的很多地方這些條件還不太成熟?!?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蘇德畢力格曾對蒙古族“雙語”教育做過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新疆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在推行“雙語”的過程中,不能“一刀切”,要將各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現(xiàn)有基礎與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老百姓意愿相結合,遵循教育學、語言學規(guī)律,促進文化的公平、有效傳承。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