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色综合天天综合欧美综合,国产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新聞頻道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伊斯蘭教,在瓦罕走廊和中國相遇

來源:中國民族報 時間:2013-09-09 點擊: 我來說兩句
 

開欄的話:目前,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已達兩千多萬,他們和其他民族一起,在中華土地上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畫卷。穆斯林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以及所在地域的多元文化,散發(fā)著獨特的氣息。這種氣息經過千年時光的積淀,如同一方神秘的面紗。為了更加詳盡地介紹伊斯蘭文明進入中國的路徑、傳播方向及影響,展示各地穆斯林千百年間的生活變化,本版特開設專欄“伊斯蘭文明之旅”,通過本報特約記者深入中國穆斯林生活的各個地區(qū)采訪與調查,探尋千年間伊斯蘭文明東漸步履,展讀千萬中國穆斯林生活圖景。


 生活在瓦罕走廊的塔吉克族人。

2011年12月,雄踞亞洲之巔的帕米爾高原顯示出冷寂和孤傲,記者在這個時候來到中國最西邊的喀什。喀什還不是記者的目的地。踩著一地的寒雪,花費比平時昂貴幾倍的費用租車,記者前往喀什市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這還不是最終目的地。在塔什庫爾干縣繼續(xù)租車,沿著西南方向而行。帕米爾高原腹地兩邊的高山上積滿白雪,俯瞰著平均海拔超過3600米的峽谷——這條中國疆域最西端的峽谷叫瓦罕走廊。

在“流血的溝”聆聽1500年前的半島圣音

如果說整個亞洲是一個攤開的手掌,帕米爾高原無疑是這個手掌的掌心,瓦罕走廊則是其眾多掌紋中最隱秘的一條。瓦罕走廊在中國的盡頭是最西端的紅其拉甫口岸,這里是記者探尋千年間伊斯蘭文明東漸步履、展讀千萬中國穆斯林生活圖景的起點。

紅其拉甫,在波斯語里是“流血的溝”、“死亡之地”的意思,海拔4877米,是整個喀喇昆侖山公路的最高點。這條公路是上世紀80年代才修通的。守衛(wèi)在這里的海關工作人員小蘇告訴記者,公路修通之前,只有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人來往于這個山口。這樣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怎么會有波斯語名稱?波斯人對這里有著哪些影響?記者將眼光投向對面的異國,在高原冰冷刺骨的寒風中,聆聽一段千年前的歷史。

絲綢之路開通后,帕米爾高原開始了亞洲中樞的角色扮演。將這種角色推向歷史巔峰的,是在公元7世紀。公元7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誠如英國著名史學家恩·貢布里希在《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中描述的情形:“搶劫商隊,互相爭斗,綠洲對綠洲,城市對城市,部落對部落。”結束這個混亂局面的,是一個出生于阿拉伯半島麥加、名叫穆罕默德的人。

穆罕默德在40歲時突然在麥加以北的希拉山洞接到了安拉的啟示:“你應當奉擬定創(chuàng)造主的名義宣讀,他曾用血塊創(chuàng)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所不知道的東西?!?古蘭經:96:1-5)這段文字被認為是《古蘭經》最初降示的經文。這粒看似偶然的文明之種,開始在麥加周圍生根發(fā)芽。先知穆罕默德將這種神示之花的芳香進行傳播,其結果就是后來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宗教體系——伊斯蘭教。

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的過程,也是穆罕默德推行伊斯蘭教的過程。最初在遷徙到麥地那后,這個城市的市民相繼皈信了伊斯蘭教。公元630年夏,聽到敵軍在敘利亞集結,穆罕默德率軍進行了最后一次遠征,并以勝利告終。雙方在敘利亞邊境的塔布克簽訂了和約:允許異教徒保持原有信仰,但每年必須繳納一次人丁稅。

穆罕默德的偉大在于他不想單純依靠武力去征服,他看到半島上民眾的內心就像一個個沙漠,那里需要甘霖滋潤,而甘霖就是伊斯蘭教。

公元631年,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民眾全部信奉伊斯蘭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率10萬穆斯林在麥加舉行朝覲,并在阿拉法特山作了著名演說。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歸真。穆罕默德去世后,統(tǒng)一的阿拉伯半島上開始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及其文明亦向外擴大影響范圍。隨著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高原,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交鋒不可避免。

馱運進來的信仰

進入中國的三大宗教有著各自不同的傳播方式。佛教是眾多宗教信仰者不遠萬里前去印度求經、研讀后,來往于瓦罕走廊完成引進的;基督教是傳教士們乘著航船,帶著當時先進科技裝備下的鬧鐘等新鮮玩意,吸引明代、清代皇帝并得到允諾后開始傳播的;伊斯蘭教是唐宋進入中國的阿拉伯商人用駱駝寶船馱運進來的。阿拉伯商人或揚起風帆,滿載貨物,舟楫相連,星夜不輟,沿海路晝夜疾行,安頓于中國沿海水陸便利之城,再溯江而上,居住于港口要津之地;或牽馬拽馱,鈴音聲聲,披星戴月于絲路古道,通關度牒,棲身于古城名鎮(zhèn)之域,至元代已形成“回回遍天下”之說。

怛邏斯之戰(zhàn),伊斯蘭教進入中國的節(jié)點

站在帕米爾高原上,記者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麥加為核心的阿拉伯帝國和以長安(今西安)為核心的大唐帝國,距離這里的直線距離都約4000公里。公元713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向東遠征到4000多公里處的怛邏斯,即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城,從此和大唐軍隊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交鋒。當時,已經完全領受伊斯蘭教的屈底波,統(tǒng)帥著東征的阿拉伯人穿越波斯高原,奪取了中亞的布哈拉和撒馬爾罕。不久,他接到唐玄宗讓使臣帶去的一封信,希望他遣使長安,雙方進行交流。屈底波傲慢地將信扔在了一邊,繼續(xù)他在中亞的征戰(zhàn),并將刀鋒開始伸向帕米爾高原深處。

公元751年7月,瓦罕走廊的寂靜被唐朝遠征軍的車馬聲打破。得到唐軍進入帕米爾高原的消息,阿拉伯帝國駐巴士拉的東方總督艾布·穆斯林立即命部將塞義德·本·侯梅德帶領數千人的先遣部隊搶先駐守怛邏斯城中,為阿拉伯軍隊的集結贏得了時間。

唐朝軍隊攻城不克。以快速奔駛著稱的阿拉伯戰(zhàn)馬馱著他們的主人很快集結到了怛邏斯另一側,從背后襲擊唐軍。雙方在怛邏斯河兩岸展開了決戰(zhàn)。高原反應、長途行軍以及后勤保障跟不上,加上唐朝的葛邏祿部軍隊臨陣叛變等原因,導致唐軍失敗。

一個叫杜環(huán)的隨軍書記官和1萬多名唐朝軍人在怛邏斯戰(zhàn)爭中被俘。后來,杜環(huán)跟隨阿拉伯軍隊轉戰(zhàn)于中亞、西亞,并曾到地中海沿岸等地區(qū)游歷、居住達10多年之久。阿拉伯人在清點俘虜時,驚奇地在和杜環(huán)同時被俘的一些軍人身上發(fā)現了他們攜帶的紙張,那些有造紙技術的工匠受命,不久就在撒馬爾罕修建了大唐疆域之外的第一個造紙作坊。很快,巴格達也出現了造紙作坊與紙張經銷商,之后逐漸擴展到大馬士革、開羅以及摩洛哥與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術”就此通過阿拉伯人的力量外傳。

怛邏斯之戰(zhàn)后11年,杜環(huán)由海路返回中國,并將其游歷見聞著作成書,名為《經行記》。他和那些怛邏斯之戰(zhàn)中被俘的工匠,將中國文明帶到了亞洲的東部地區(qū)。然而,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事實,硝煙散盡,商旅出場,怛邏斯之戰(zhàn)后,伊斯蘭文明被那些商人、使節(jié)、傳教者開始帶往中國,他們在帕米爾高原西側經過充分的準備后,開始上路了,他們的目標便是帕米爾高原東側的中國。

記者的抵達,正是為了尋找風雪及時光背后的這些隱秘。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