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于伊斯蘭世界的認識,多半停留在「不吃豬肉」及「激進教義」等片面形象,近年來隨著馬來西亞及中東油元國家的推動,伊斯蘭經濟圈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新興市場力量。記者實地赴馬來西亞采訪,藉由群??萍荚诋?shù)赝顿Y,探討臺灣企業(yè)如何切入清真食品、金融及觀光的市場。
每周五中午12點半,回教徒的主麻日(JUMA,相當于基督教的禮拜日)朝拜儀式正要展開。在清真寺內一旁的食堂,包著頭巾的回教媽媽們已經擺上各式清真美食。
這些清真美食的外包裝很樸實,包裝外觀都印上「清真(Halal)」認證,對于臺北的回教民眾來說,這處可以購買清真食品的小型市集,是滿足他們思鄉(xiāng)情結的天堂。
解決飲食不便
回教食品擁有嚴格的認證規(guī)范,進入門坎較高,廠商相對也可以得到穩(wěn)定的商機,不少臺灣的食品廠商積極布局。從禽類、牛肉等肉品、飲料、到健康食品都是臺商開發(fā)的新市場。飲料業(yè)者如金車、統(tǒng)一;肉品業(yè)者如凱馨、弘昌等業(yè)者;保健食品的順天堂、勝昌、永信等,都已開始耕耘。
臺北清真大寺董事長馬超彥表示,古蘭經要求回教徒不得吃豬肉、死掉的動物、猛獸、血液食品,及任何酒精,縱使是牛、雞的屠宰過程也必須依回教規(guī)范來進行,虔誠的回教徒經常得透過清真寺,或為數(shù)不多的清真餐館,才能解決飲食上的不便。
過去三年,隨著清真食品認證風潮由馬來西亞吹向臺灣,中國回教協(xié)會及各地清真寺開始輔導各廠商接受認證,全臺取得認證的公司超過140家,其中60%都是健康食品業(yè)者。勝昌制藥副總經理李威著提出兩項重點:保健品膠囊不可采用豬皮,制程或消毒過程中不可滲任何酒精。
利基與眾不同
較復雜的是肉品生產,臺灣牛肉自產率向來不高,唯一較有機會外銷的是禽類食品,凱馨實業(yè)就是國內第一家取得「清真」認證的雞肉外銷公司。
凱馨是在2008年6月通過臺北清真寺的清真食品認證。協(xié)理鄧學極表示,凱馨的有色雞(土雞)契養(yǎng)總量為100萬只,單日供應量10萬只,已成功外銷雞肉到日本及新加坡兩國家,今年營收可較去年成長1億元達到12億元。
北臺灣最大牛肉屠宰業(yè)弘昌肉品公司,也在北縣設立第一家牛肉專賣門市,不論是屠宰師或門市店員,都請回教徒來負責。弘昌肉品少東許瀚彰說,回教人口在臺灣不多,但是只要符合回教教義精神,回教消費者的忠誠度很高,對于業(yè)者來說,也是一項獨特的市場利基點。
臺灣技術領先
統(tǒng)一企業(yè)乳飲群總經理楊文隆看好中國西北市場有較大的發(fā)展機會,統(tǒng)一若是在中國西北部設廠,有必要申請清真認證。金車則表示,該公司外銷到中東市場的飲料,只要制程不滲任何酒精,產品外包裝也不出現(xiàn)清涼畫面,并不難取得清真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