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美國科學家宣稱在另外一個星系的可居住帶發(fā)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新地球”--“Gliese 581g”系外行星。這一重大發(fā)現激起了人們對地球的唯一性以及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生命等問題的熱議。在紀念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成立10周年的研討會上,與會科學家們堅信,發(fā)現外星生命只是時間問題,這種生命可能是微生物,或是其他生命形態(tài)。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塞-泰森近日表示,“從細節(jié)上講,任何行星都是唯一的。現在我們要問的問題是,地球的某些普通屬性是不是在星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或者是唯一的。”泰森是在紀念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成立10周年的研討會上展開這一話題的。
“Gliese 581g”的發(fā)現點燃了科學界的熱情,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因為這顆系外類地行星被發(fā)現處于其主星的可居住帶上。所謂的可居住帶是一個溫度適宜的區(qū)域,其中溫度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恰好能夠維持行星表面存在液態(tài)水。這意味著,在這顆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態(tài)水和其他可能維持生命存在的條件。泰森解釋說,“在地球上,只要有液態(tài)水的地方,就會有生命。因此,在我們致力于在宇宙中尋找其他生命的過程中,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標簽。”
不過,也有許多科學家對“Gliese 581g”是否存在表示質疑。但該行星的共同發(fā)現者之一斯蒂芬-沃格特表示,他堅決支持“Gliese 581g”的存在性。還有科學家認為,如果想檢測其他行星上的條件究竟能否維持生命的存在,首要從我們自己的地球開始研究。華盛頓大學天文學教授唐-布朗李表示,“毫無疑問,在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的。”
即使在地球上,動物和人類也只是地球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水滴。布朗李指出,“地球將會存在大約100億年,而它經歷了長達40億年時間的地質變遷和生物進化,才有了現在地球上的各種動物。地球已經變化了很多。即使在地球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內都存在生命的話,那更多的時間里,那些生命也只是微生物生命形態(tài),而不是動物生命形態(tài)。”
此外,地球上還有一些獨特的機制在維持這種可居住性,比如地球構造板塊的復雜運動。這種機制會產生地震和火山活動,維持地球大氣層和氣候的穩(wěn)定性。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成立10周年的研討會參與者之一、羅格斯大學地質與海洋科學教授保羅-法爾考斯基進一步解釋說,“火星上的地質構造已停止,因此火星失去了大氣層。據我們所知,金星上氣候太熱,根本不適宜生命存在。因此地球是唯一一個位于可居住帶的太陽系行星。”
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克里斯-麥凱也在研討會上指出,如果在太陽系中其他星球上能夠發(fā)現生命的話,那也就意味著宇宙中其他地方也有很大可能存在生命。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是,生命在宇宙中是不是很普遍?如果很普遍,那么我們距離發(fā)現系外生命還有多遠的路?對于這些疑問,法爾考斯基表示,“我很樂觀地相信,在我的有生之年將能夠知道答案。”
盡管關于地球本身是否唯一的問題,科學家們的觀點并不統(tǒng)一,但是他們卻在發(fā)現其他外星生命形態(tài)的問題上觀點出奇的一致。他們堅信,發(fā)現外星生命只是時間問題,這種生命可能是微生物,或是其他生命形態(tài)。(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