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是一次神圣的期盼
從北京乘動車出發(fā),下午6時當火車通過長江大橋時,我突然想起了小學(xué)課本中關(guān)于南京長江大橋的描述和插圖。它曾經(jīng)長久地吸引過我。后來,接觸和閱讀劉智先賢的書籍后,親歷南京成為一種期待。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氛圍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心靈的歸屬。
口碑傳述的族源歷史情懷
明洪武十二年,征西將軍沐英受命駐守洮州舊城。具有穆斯林背景的沐英從南京帶領(lǐng)了一部分回回兵。西征結(jié)束后,這些回回兵永久地留居洮州。600多年的滄桑巨變,這批回回兵已發(fā)展成今天臨潭舊城內(nèi),聚居程度最高、人數(shù)最多的人群。關(guān)于南京的記憶,臨潭人口碑傳承的唯一線索便是絲巷。
顧頡剛先生考察中的記敘
1938年,顧頡剛在考察舊城時的日記中寫道:“此間漢回人士,問其由來,不出南京、徐州、鳳陽三地,蓋明初以戰(zhàn)亂來此,遂占田為土著……若趙、若馬、若楊皆自謂南京絲巷人,此間有民歌云,‘你從哪里來?我從南京來,你帶什么花兒來?我?guī)к岳蚧▋簛怼?rsquo;洮州無茉莉花,其為移民記憶中語無疑也。”
“都司巷”就是“纟 絲巷”
我們到達南京的當晚,就向當?shù)氐娜颂綄そz巷的具體位置。本地一位學(xué)者告訴我,南京不存在絲巷,歷史上有一個都司巷,是明朝政府發(fā)兵的起點。這樣看來,絲巷就是都司巷的音變。
南京確有丁敏姓氏的回族
顧先生的日記中沒有丁姓、敏姓的記述。我多次打聽南京是否有丁姓和敏姓的回族后裔?答案是:丁姓確定無疑有,而更讓我幸喜的是,敏姓回族不僅在南京少量存在,而且在鎮(zhèn)江市也有。由于時間緊促,我沒有機會見到當?shù)氐拿粜栈刈濉?br />
陜、甘回、漢難忘的南京情結(jié)
回回民族從來就是珍視心靈史,而忽視文字書寫的群體。故鄉(xiāng)的記憶原本是清晰的圖景,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切被淹沒和塵封,唯有音變了的絲巷成為口傳中故鄉(xiāng)最后的符號。與絲巷具有同樣記憶符號的還有南京市回民聚居區(qū)七家灣西向的水西門。這里曾是南京的西出口,連通繁榮的商埠。從南京遷徙而出,水西門留下了游子最后一個回望的眼神,故鄉(xiāng)的水西門。成為今天的陜西、山西和青海等地群眾中口碑的傳述。
中國穆斯林對劉智先賢的情懷
劉智是中國伊斯蘭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造物主慷慨地把這座高峰賜給了歷史文化名城南京。這是南京的幸運和榮耀。清涼山、掃葉樓曾經(jīng)是劉智安居其間十年感悟真理,寫就生命之作的寓所,也是我長久念想的地方。然而,今天的清涼山已經(jīng)沒有關(guān)于劉智的任何痕跡,在那個文化空間中沒有了他的位置。本來想去瞻仰的舉意被一種莫名的悲涼所掃蕩。我實在無法掩飾我對人類文化中心心理和實踐的厭惡。文化偏見遮蔽了多少人類優(yōu)秀的思想和智慧,錯失了太多與異族偉大心靈對話的機會。文化的超越性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是,它在偏狹的人面前永遠是一堵無法跨越的高墻。
心理與文化的差距
我們到達南京的翌日,江蘇伊協(xié)的朋友驅(qū)車送我們?nèi)グ葜]劉智墓。劉智墓位于南京市中華門外花神廟街茅家巷穆斯林公墓,與著名的南京雨花臺公園南門只有5分鐘的車程。從南京省委黨校出發(fā)只用了20多分鐘的時間就到達了。而打車的同行們整整花去了1個半小時。我再一次覺察到了劉智與南京人之間巨大的心理和文化距離。是??!對很多中國人而言,誰會知道和理會一個用生命書寫伊斯蘭文化的劉智呢!
一個民族群體的祈禱
一塊書寫著“劉智墓”三個字的綠色小牌掩映在灌木和草叢中,顯得很凄楚和暗淡。整個墓園被綠色所覆蓋,而且剛剛下過一場夜雨,顯得蔥蘢而圣潔。站在墓園前,當我攤開雙手向著“介廉巴巴”致上我和親友的色蘭時,一種巨大的感情如潮水在內(nèi)心涌漲,思念的淚水奔涌而出。我堅信,這深沉的感情和思念的淚水代表著一個群體的意念。
30多年的舉意得以實現(xiàn)
對我而言,從兒時聆聽母親背誦的《五更月》時,這種感情就開始積淀,并放縱地懷念著他,懷念那個與我們地理和歷史空間遙遠,而心理和文化距離為零的智者、巴巴!所以,我一直舉念,我必須抵達南京,探望一次“介廉巴巴”的拱北,給他上一次墳,表達一份我樸素的心情。感贊造物主,讓我30多年的舉念和期待在此刻得以實現(xiàn)。
清代伊斯蘭教學(xué)者劉智的墓園
劉智墓兩邊用楷書寫著“劉介廉墳?zāi)?rdquo;。甬道有華表一對,與石牌坊相接,正面刻著“吾道樞鈕”,為金彭壽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撰書,背面刻“典型在望”,為劉德坤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所撰。墓前石碑上鐫“先賢介廉劉公之墓”,系清末凈覺寺掌教劉德坤所立。墓后照壁中央刻著“清代伊斯蘭教學(xué)者劉智之墓”。照壁兩端各鑲石碑1方:左碑刻有桂林白潤蒼所書“學(xué)貫天人”;右碑刻有哲赫林耶教主馬元章所書“道學(xué)先覺”。右外側(cè)刻有金鼎寫進的《重修劉介廉先生墓碑銘》;左外側(cè)有南京市伊斯蘭教協(xié)會所立碑石,刻有《重修劉智墓記》一文。
寬容對待穆斯林的多元實踐
墓前擺放著一個石刻的大香爐。據(jù)說是前來上墳的西北穆斯林放置的;陵墓上覆蓋著幾層寫有經(jīng)文的苫單,無疑也是西北穆斯林所為。在南京市一清真寺,我們和該寺伊瑪目座談時,他對放置香爐和苫單表達了不同的意見,認為與整個陵園不協(xié)調(diào)。其實,這只是穆斯林表達念想的不同形式,不傷信仰根基。但愿,我們都能夠以更開放和寬容的眼光看待信仰群體的多元實踐途徑。
清掃園陵的西北穆斯林婦女
進入園內(nèi),我們看見幾個穆斯林女性清掃陵園路基上的落葉,本以為是當?shù)刎撠?zé)陵園的人在打掃衛(wèi)生,后來才知是從河州遠道而來南京旅游,順便拜謁劉智墓的穆斯林。一種難言的感動向我襲來,我分明感到他們揮舞的掃把在掃除我內(nèi)里的心塵。
對當代伊斯蘭困境的啟迪
徜徉在陵園內(nèi),我們久久不愿離開,奢侈地享受著那彌漫在空氣中和流淌在心間的圣潔。我們需要珍惜與偉大逝者進行短暫心靈交流和感應(yīng)的機遇。明清之際,伊斯蘭文化傳承在中國語境中遭遇困境時,他們挺身而出,全美了自己的舉意,讓文化血脈得以通暢的延續(xù)。今天,我們似乎也面對著伊斯蘭的當代困境。我想,先賢們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沉甸甸的心血之作,更是一種立場、智慧和希望。
劉智在穆斯林心中的定位
同行的寧夏朋友說,這里太幽靜了。是?。⌒鷩痰亩际泻蛙囁R龍近在咫尺,但劉智獨守一方凈土,永久地滋養(yǎng)和鼓舞著穆斯林的后輩。即將離開時,我們迎來了新疆游墳的哲赫林耶穆斯林。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輾轉(zhuǎn)尋找到這里的。男性頭戴具有標志意義的“六角帽”。他們的到來,讓我突然很激動,并改變了我曾有的悲涼心境。劉智活在穆斯林的心里。對一個穆斯林學(xué)者而言,這是自我角色最具意義的定位。
尋找馬元章“道學(xué)先覺”手跡
一個青年人手里捧著一個筆記本,隨時抄錄相關(guān)的文化信息。進入園內(nèi),他引領(lǐng)著大家在急切地尋找著一個東西。在找到后如獲至寶的激動中,我看到他們原來在尋找哲赫林耶教主馬元章所書“道學(xué)先覺”的手跡。
道出一脈的尋根之旅
他們看到馬元章、馬元超所書“道學(xué)先覺”四個字后紛紛說:“介廉開花、關(guān)川結(jié)果”。這一說法,與流傳在臨潭西道堂中的“介廉種子、關(guān)川開花、我要結(jié)果”的話語似出一脈,但重心不同。然而,相同的是,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文化之根,而且,那個根是我們共享的。它就在所有穆斯林心靈所指的地方,超越任何的偏狹和隔膜,來自于冥冥之中的造物主。
期待再次道色蘭訴心事
我們離開時,他們誦讀《古蘭經(jīng)》的聲音低沉、悲愴,但直擊心靈,讓你潸然淚下。結(jié)束這次“爾麥里”式的文化尋根之旅后,我堅信這次探訪僅僅是一個起點。我期待著有朝一日再次站在“介廉巴巴”陵園里,給他致色蘭,傾訴心事。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shù)靥厣姆终?,更?quán)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