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內(nèi)蒙古)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200至1700米。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4000多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多達113個。有關專家經(jīng)過分析發(fā)現(xiàn),形成湖泊和沙漠交織的原因是巴丹吉林沙漠西南500公里處的祁連山雪水通過地層深處的斷層進入了沙漠。據(jù)估算,巴丹吉林沙漠每年可能增加5億立方米的地下水。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新疆)
在新疆南部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一條長35公里、面積3000多畝的翠綠林帶,在茫茫黃沙的包圍下,顯得生機盎然,成為大漠中獨具特色的綠色走廊。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新疆)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4.8萬平方千米,為全國第二大沙漠。墾區(qū)農(nóng)牧場呈帶狀分布在沙漠南緣。其中北塔山牧場、紅旗、107、土墩子、102、103、芳草湖、106、新湖等團場的耕地已延伸到沙漠內(nèi)部。102團場、103團場是從自治區(qū)首府烏魯木齊進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最近的通道。綠色沙漠通道以五家渠為起點,東線從102團場17連出綠洲,西線經(jīng)103團場14連進入沙漠,長約60千米,終點到準噶爾盆地的“羅布泊”東道海子、白家海子。這條通道上,綠洲與沙漠犬牙交錯,形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一邊是胡楊、梭梭、黃羊,古老的自然生態(tài);一邊是機耕、電井、噴灌,現(xiàn)代的綠洲文明。一邊是沙丘綿延、萬籟俱寂,生命罕至;一邊是綠波萬頃,歡歌笑語,生機盎然。
在新疆南部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一條長35公里、面積3000多畝的翠綠林帶,在茫茫黃沙的包圍下,顯得生機盎然,成為大漠中獨具特色的綠色走廊。
鳴沙山、月牙泉(甘肅)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與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二絕”,成為國內(nèi)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鳴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入虬龍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濤涌來蕩去,甚為壯觀。沙粉紅、黃、綠、白、黑五色,晶瑩閃光不沾一塵。如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fā)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處于鳴沙山環(huán)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0.88公頃,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質(zhì)甘冽,清澈如鏡。千百年來沙山環(huán)泉而不被掩埋,地處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濁不涸,實數(shù)罕見。泉內(nèi)星草含芒、鐵魚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yōu)美。
鳴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來泉邊漫步,都會馳懷神往,遐思萬千,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沙坡頭(寧夏)
沙坡頭旅游區(q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縣城西20公里,距首府銀川市189公里。景區(qū)內(nèi)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既具江南景色,又有北國風光,景觀奇特,馳名中外,是國家4A級旅游區(qū)和國家級沙漠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