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口得啦噠……”歡快的手鼓聲在寬敞、明亮的宴會廳響起,15名身著艷麗服裝的維吾爾族學生,登上舞臺表演新疆歌舞《歡樂的姑娘》。
5月16日晚上,參加“江西老區(qū)行”活動的新疆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風塵仆仆地從瑞金趕到南昌江西贛江職業(yè)學校,與1300名新疆籍學生相聚,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19歲的瑪依努爾·買買提閃動著一雙大眼睛,用流利的漢語說:“去年,我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和許多新疆籍同學一起來江西上預科班,今年6月我們就要畢業(yè)了。你看,這是學校為我們新蓋的清真大餐廳,我在電話里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一百個放心!”
記者環(huán)顧這座具有濃郁伊斯蘭文化風格的建筑——四周用傳統維吾爾族建筑花紋和艾得萊斯綢圖樣裝飾,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學校非常重視增強學生的中華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教育,十分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風俗習慣。去年投入1200萬元,建起了江西首座高標準的清真大餐廳,還建起了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和圖書館。”副院長、2009(91)新疆班輔導員迪里努爾·買買提依明說。
記者了解到,江西贛江職業(yè)學校是全國高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之一,也是江西省第一所全日制民辦高校,有本科預科、??祁A科、高職、自學助考等多個層次的在校生16000名。其中有來自全國的48個少數民族學生6000余人;有15個新疆班,學生達1300名。今年,學校計劃再增加15個新疆班,增收1000余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
常務副校長陶也清介紹說:“學校充分發(fā)揮江西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合理安排實訓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傾心為少數民族學生打造成才的‘金色橋梁’。建校22年來,已經為國家培養(yǎng)了15000余名少數民族人才。去年學校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悠揚的舞曲響起,8只美麗的“小天鵝”翩翩起舞,她們身著白紗裙、頭頂白羽毛,一會兒引頸向天,一會兒展翅飛翔。這是由阿依努爾·哈楞別克領跳的哈薩克族舞蹈《天鵝》。去年,阿依努爾·哈楞別克考上江西財經大學后,來這里預科學一年基礎課。能歌善舞的她,一進校門舞蹈才華就顯露出來,在今年“五一”學校舉辦的“多彩舞蹈大賽”中奪得亞軍,成了校園“明星”。“學校頒給我獎杯,還給我發(fā)了獎學金。在這里,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阿依努爾·哈楞別克從舞臺上下來后,將自己一年學習生活的感受告訴記者。
香噴噴的烤羊肉味撲鼻而來,一位維吾爾族女“服務員”,笑吟吟地端上來一盤烤羊肉串。“這是新疆特色名吃烤羊肉串,又辣又香特別好吃,請各位來賓趁熱吃!”
迪里努爾·買買提依明告訴記者,“服務員”是新疆班的學生。餐廳開業(yè)后人手不夠,就在學生里招了10名新疆籍貧困生當服務員,每天下午下課后來餐廳服務。有不少學生來自農村、牧區(qū),既可勤工儉學,又是社會實踐,一個月不用交飯錢,還能掙300元,減輕了家庭的負擔。“這個工作學生都愿意干,還要競爭上崗呢。”
再有一個月就要離開江西到遼寧石油化工學院讀書的維吾爾族學生凱里比爾·克尤木說起學校無微不至的關懷深有感觸:“10天前,我們班女同學米拉突然發(fā)起了高燒,學校知道后派車將她送到了江西醫(yī)院,被診斷出是急性肺炎。校長和老師們去看望她,派專人在醫(yī)院陪護,還安排餐廳每天送飯,再過幾天她就能出院了。同學們都有種感覺,在南昌讀書,就像回到了家!”(完)(責任編輯: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