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概況 甘寧青各省中有幾種特殊的回民如維兀兒、哈薩克、和撒拉。前二者系自新疆遷來,在那里因為種種原故,不能安居了。哈薩克就是俄國的哥薩克,他們遷到肅州的約五六百戶,近來更有移居到青海柴達木河流域的。?
與哈、維兩族有密切關(guān)系而且操著同樣語言的,就是在青海有四五百年歷史的撒拉回族,強健而進取,他們確是有前途的民族。研究中國邊疆民族的不能忽略吧!?
撒拉居住在循化、化隆兩縣,在青海省的東部。?
循化在黃河的南岸,稱內(nèi)八工,化隆在北岸,稱外五工。“工”就是撒拉稱作的鄉(xiāng)區(qū),近來已改為鄉(xiāng)了。?
二、各工 循化是撒拉的發(fā)祥地,主要的八工和古跡也都在這里,我們把八工列表在下面:?總計人口2萬余,為全縣人口60%,撒拉以外的回民凡3 000余人占10%。他們大都由臨夏避難而來。?
化隆縣的外五工為甘都、水地川、卡勒崗、黑城子和巴燕戎,人口占全縣30%,約計2萬人。就中以甘都工為最著。?
三、歷史的傳說 關(guān)于撒拉的歷史,缺少有系統(tǒng)的記載,撒拉東來青海,大約在明洪武初年(一說三年),原居中亞之撒馬爾汗地方(一說居新疆),其先人因與族人不和,攜眷結(jié)伴東移。有的說先有兄弟數(shù)人,不容于族人,而決計離開,臨行教長賜與清水及黃土,語之曰,與此水土相同的地方,就是你們歸家之地,行至街子工,給水土相同,駝亦疲不直進,前卜遂居處,今之石駝,俗傳就是當(dāng)日馱古蘭經(jīng)駝所變的。至街子工地方,察辨其水土均宜,千里奔馳,為期已久,到此人倦駝疲,不再前行了。其實街子一帶泉水甘冽,土脈肥沃,自然的環(huán)境這樣的佳美,也許就是他們先人落戶的原因???
各工名稱 |
撒拉語譯音 |
意 義 |
人口數(shù)目 |
清真寺數(shù)目 |
附 注 |
張尕工 |
阿赫外勒 |
土質(zhì)白色 |
3.942- |
11 |
在夕場溝 |
崖墁工 |
扣洼 |
臨近山崖 |
1.997- |
4 |
同上 |
清水工 |
賽俄勒 |
水清冽 |
2.761 |
8 |
在清水溝 |
蘇只工 |
阿勒吐漢都 |
六街道 |
1.556- |
4 |
工中有伊瑪目莊正著聞 |
查家工 |
奧提根 |
高處 |
2.395- |
11 |
|
街子工 |
安吐里 |
六家村 |
6.449- |
16 |
八工中之第一工東來時居此工 |
查汗大寺工 |
奧勒米尺德 |
大禮拜寺 |
1.035- |
3 |
|
孟大工 |
|
|
992- |
7 |
|
共計 |
|
|
21.129- |
64 |
|
同行的弟兄們落戶以后,折節(jié)為善,力改前非,大為地方人士所歡迎,因為情感的融洽,所以能夠久居而繁榮起來。撒拉人口逐漸繁殖,五百年來已有數(shù)萬人。由一工開展到十三工。初來的領(lǐng)袖人數(shù)有多少呢?這是一個問題,有說6位(根據(jù)街子工六家村),有說8位(根據(jù)八工),不過現(xiàn)在知道名字的只有3個,一位叫愛赫芒,一位叫卡勒芒,還有一位叫耳撒。隨從人的名字也都沒有知道的。作一個懸案吧!?
四、語言教育 撒拉語言屬于土耳其系,與新疆回民語言無大差異,據(jù)曾經(jīng)跟他們接近的維兀爾人說,撒拉語言中夾雜不少的藏音與漢語,不過十之八九還是土耳其語。?
教育在撒拉各工中不甚發(fā)達,他們也不注意讀國文。?
街子工是十三工的首腦,那兒有札田泉、石駝,偉大輝煌的拜寺,還有極可珍貴的就是初來人所攜帶的古本古蘭經(jīng)?,F(xiàn)在訂成兩巨冊,字體于遒勁中顯出秀美,古香古色,祝望撒拉人永遠小心地保護。???
(原載《回民言論》1939年1卷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