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回回
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1211—1279),元代富有盛譽的政治家、干練的理財家。中外史料對這位把畢生精力貢獻給國家與社會的政治家有很高的評價。其家族因為有很好的伊斯蘭教和儒學家教傳統(tǒng),故而培養(yǎng)造就出許多杰出人才,遂成為回回人中最大的家族。
明代回回
鄭和:回族,云南昆陽人,原名馬和,字三寶。明永樂至宣德年間曾七下西洋,為明朝前期的對外交往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中外人民的友誼與和平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密切了與伊斯蘭的聯(lián)系和往來。
清代回回
改琦(1774—1829),字伯蘊,號香白。天資聰敏,工書法、能詩,精于短句,喜愛繪畫。在三十余年的繪畫生涯中,他勤奮創(chuàng)作,為后世留下上百幅傳世作品,并有《玉壺山人集》詞作傳世。改氏一門三代均為清代畫壇名家,其風格被譽為“改派”。
近代回回
馬本齋:學名守清,回族。1903年1月1日出生于獻縣東辛莊。早年入東北軍,由士兵升至團長1935年棄職返鄉(xiāng)。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組織“回民義勇隊”,抗擊日本侵略軍。1938年率部參加八路軍,任冀中軍區(qū)回民教導總隊總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夏任冀中軍區(qū)回民支隊司令,率部轉(zhuǎn)戰(zhàn)于冀中和冀魯豫平原。冀中回民支隊在他的帶領(lǐng)下,馳騁于冀中平原,轉(zhuǎn)戰(zhàn)于冀魯邊區(qū)和冀魯豫邊區(qū),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創(chuàng)立了不朽功勛。1944年2月7日在山東莘縣病逝。
當代回回
白壽彝(1909—2000),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著名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1909年4月出生于一個商人家庭,早年就讀于開封市后安德烈學校、上海文治大學、河南中明大學,192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攻讀中國哲學史。1938年起,先后任桂林成達師范學校教師,云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到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白壽彝自學生時期即從事救國進步活動。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以來,白壽彝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進行歷史的研究、教學和普及工作。他先后參加了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二所、《歷史研究》雜志、《中國近代史料叢刊》、史學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的發(fā)起和籌建工作。他的著作或由他主編的有:《中國交通史》、《中國史學史》、《中國通史綱要》、《史學概論》、《歷史教育和史學遺產(chǎn)》、《回民起義》、《回回民族的歷史和現(xiàn)狀》、《中國伊斯蘭史存稿》等書。2000年3月21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