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烏孜別克族總?cè)丝谀壳坝?5,000余人(1990年統(tǒng)計時為14,763人),主要分布在北疆的烏魯木齊、伊寧、木壘、奇臺、塔城和南疆的喀什、和田、莎車、葉城等縣、市,其中以伊寧居多。烏孜別克族的名稱,來源于14世紀(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烏孜別克汗。烏孜別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領(lǐng)袖”。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chǔ)的拼音文字。由于長期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雜居,所以大部分烏孜別克族人都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烏孜別克族的文化教育水平較高,很多人從事文化教育工作。
烏孜別克族信仰伊斯蘭教。風俗習慣、衣食起居等和維吾爾族大致相同,他們和維吾爾族、塔塔爾族有聯(lián)姻的傳統(tǒng)。
由于經(jīng)商需要,烏孜別克族大多居住在城鎮(zhèn)。他們的房屋式樣繁多,但一般是平頂?shù)拈L方形上房,頂樓呈圓形的稱“阿瓦”。他們的房屋墻壁較厚,砌有各種形狀的壁龕,用以放置杯碗等物及裝飾物,取暖多用壁爐。烏孜別克族人還有在大門口和每一間房子的門口掛布簾的習慣。
烏孜別克族的服飾以男女都戴各式小花帽為特色。小花帽有花、素兩種,是用燈芯絨或黑絨制作的。婦女喜歡穿絲綢制作的連衣裙,老年婦女的連衣裙較為寬大、褶多,顏色簡樸;婦女喜歡戴耳環(huán)、戒指、項鏈等多種首飾。男子內(nèi)穿絲綢或布料的長袖襯衣,外穿斜領(lǐng)右開襟很長的長袍,長袍無扣,用三角繡花腰帶束系;一般青年人的腰帶顏色鮮艷,老年人的腰帶較為素潔。
烏孜別克族人的飲食豐富多彩,多吃羊、牛、馬肉及其乳制品。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馕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洋芋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烏孜別克族最具民族風味的食品,烹調(diào)時將切碎的熟肉和蔥頭、酸奶攪拌在一起,澆以肉汁,用胡椒調(diào)味,以手抓食,是用以待客的珍貴食品。他們喜用紅茶和茯茶,也喝馬、牛、羊奶。
烏孜別克族對養(yǎng)育子女特別重視,孩子出生時,要舉行隆重儀式,請知識淵博有名望的長者起名,并在孩子出生第11天大宴賓客以示祝福,在出生40天時還要舉行“洗禮”。這一天,他們把孩子放在由清真寺取來的裝有一把土、一枚金首飾的大澡盆里,讓親友、鄰居家請來的40個小孩兒陪著嬰兒,用木勺舀水淋在頭上,邊淋邊祝福孩子健康幸福、前程似錦,把無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烏孜別克族青年選擇對象時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定婚要經(jīng)過說親、送定親禮、女方家長回訪和商議婚禮日期等過程。婚禮一般需要舉行四天,婚禮儀式在女方家里舉行,由阿訇主持婚禮。
烏孜別克族注重禮節(jié),尊重長者,說話行路均讓長者在先。騎馬外出時若二人同行,則長者在前,幼者在后;男在前女在后。男人相遇,手放胸前鞠躬后握手;婦女相見,手放胸前鞠躬后可擁抱。
烏孜別克族熱情好客。他們常用抓飯招待客人,客人至少要吃一點,否則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恭。
烏孜別克族人能歌善舞。民族樂器主要有“獨它爾”和“彈布爾”以及音色相當優(yōu)美的“斜格乃琴”。民間音樂曲調(diào)婉轉(zhuǎn)動聽。舞蹈以動作輕巧、富于變化而聞名。另外,烏孜別克族刺繡工藝也很精美細致,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1951年4月,新疆?。ó敃r稱?。┡e行第一屆各族各界代表會議,烏孜別克族共有11位代表出席,他們直接參與討論國家大事,表達了烏孜別克族人民熱切向往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共同愿望。1954年初,烏孜別克族人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積極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次普選,推選出了代表自己意愿的人民代表。根據(jù)共和國選舉法規(guī)定,在新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均有一定數(shù)量的烏孜別克族代表。
1954年3-9月,新疆先后成立5個自治州、6個自治縣,1955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正式成立。由于烏孜別克族人口少,居住分散,所以沒有條件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但是在自治區(qū)及地、州、縣(市)中,烏孜別克族人民同實行自治的新疆各民族一樣,享有充分而平等的民主權(quán)利,共同管理本地區(qū)的地方性事務(wù),一些烏孜別克族人還擔當了各級領(lǐng)導職務(wù)。
1987年7月2日,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境內(nèi)的大南溝成立了烏孜別克民族鄉(xiāng),這是全國惟一的烏孜別克族民族鄉(xiāng)。該鄉(xiāng)位于東段天山北支--博格達山腳下,這里水源充足,牧草茂盛,發(fā)展畜牧業(yè)的條件得天獨厚。據(jù)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資料顯示,1990年,全鄉(xiāng)共有346戶,2383人,其中烏孜別克族612人,哈薩克族1544人,漢族152人,維吾爾族38人,塔塔爾族37人,鄉(xiāng)長由烏孜別克族人擔任,11名鄉(xiāng)干部中共有5名烏孜別克族。大南溝烏孜別克民族鄉(xiāng)以畜牧業(yè)為主,兼營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以養(yǎng)殖綿羊為主,兼養(yǎng)牛、馬等。全鄉(xiāng)共有耕地1500多畝,從事農(nóng)業(yè)的人口為600多人。近年來,烏孜別克民族鄉(xiāng)民族刺繡廠和以制作氈房、馬鞍、家具等民族特需品為主的家庭多種經(jīng)營業(yè)效益日漸可觀(本欄內(nèi)容大致參照由郝文明、王鐵志主編之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專著《中國民族》,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