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的樂器--手鼓
手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為盛行。
【形制結構】
鼓身扁圓形,鼓框木制,有的用多層板條烘烤彎曲定形而成,鼓口直徑19.5厘米、鼓邊高3.5厘米~4厘米,兩面均蒙以牛皮或羊皮。將皮面預先縫在大于鼓口的圓鐵圈上,鐵圈用粗鉛絲制作,直徑21.5厘米,然后在兩鐵圈中穿以繩索,拉緊鐵圈而使鼓皮繃緊。鼓框一側設有短木柄,柄長9厘米、柄徑2.6厘米。手鼓鼓面光素無飾,鼓框和短柄均涂以紅漆。鼓棰木制,棰長26厘米,棰柄稍粗。
【演奏方法】
演奏時,奏者左手持握鼓柄,將手鼓豎舉于胸前,用右手拍擊。也可將鼓橫置,右手執(zhí)鼓棰敲擊,發(fā)音響亮,無固定音高。常用于朝鮮族民間歌舞和滿族民間雜技伴奏。舞者表演時,常邊擊邊舞,敲擊部位、節(jié)奏多變,舞蹈動作難度大,并多有朝鮮族大鑼、大金、小金、杖鼓和镲配合伴奏。手鼓既是歌舞、雜技的伴奏樂器,又是舞蹈的舞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