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網(wǎng)7月31日消息:有“石油王國”之稱的沙特阿拉伯參展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簡稱上海世博會),建造的并不是一座石油館,而是一艘“絲路寶船”。乘上這艘船,回頭可望見1000多年前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之間“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場景;朝前看,象征中沙兩國交流合作、中阿兩大文明融合共生的一棵棵棗椰樹,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沙特阿拉伯國家館效果圖
來自中國的150棵棗椰樹
在地面和屋頂栽種外觀類似椰子樹的棗椰樹,形成一個樹影婆娑、沙漠風情濃郁的空中花園,是沙特館的一大特色。沙特參展上海世博會委員會常務董事穆罕默德·加姆迪(Mohammed Alisssan Al-Ghamdi)告訴記者,之所以引入棗椰樹,一是千百年來,棗椰樹養(yǎng)育了沙特人。在沙特,有棗椰樹的地方,才有村莊和城市。沙特人對棗椰樹感情極深,以致讓其“生長”在沙特國徽上;二是棗椰樹多產(chǎn)而長壽,象征了沙中兩國之間悠久的交往歷史以及緊密的合作友誼。
沙特館共需要150棵棗椰樹,雖然可以通過海運從沙特長途引進,但由于棗椰樹對環(huán)境非常敏感,引種成功的難度非常大。“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幾次都快放棄了。沒想到最后一刻,在中國科研機構的幫助下,我們終于在中國南方找到了一種棗椰樹。” 穆罕默德·加姆迪說。既耐旱、耐堿、耐熱,又喜歡潮濕,這讓棗椰樹廣布亞非大陸的沙漠和海島,并成為沙中友誼的使者。目前,150棵棗椰樹已被成功引種至滬郊,即將成為上海世博會園區(qū)的一道獨特風景。
沙特阿拉伯國家館效果圖
沙中合作打造“絲路寶船”
掩映在棗椰樹樹蔭下的沙特館,如同一顆綠寶石;其被鋼鐵立柱懸空支撐起的圓弧形展館,又像一艘“寶船”破浪前行。當初,沙特面向全球征集參展上海世博會的國家館設計方案,而最終入選方案恰恰來自一家中國公司。以專業(yè)眼光衡量,這座展館的采光和通風充分考慮了上海地域特點,占主導的坡道設計便利了肢殘和盲人群體,稱得上是一座以人為本的環(huán)境友好型建筑。
“我們非常欣賞這一‘寶船’創(chuàng)意,因為1000多年前就已暢通興盛的海上絲綢之路,將阿拉伯和中國兩大文明連接起來,對阿拉伯和中國的后世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這一歷史基礎之上,沙中兩國可以開辟更為光明的合作未來。” 穆罕默德·加姆迪說。
作為上海世博會約40個外國自建館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類,沙特館目前已完成五分之一的工程量,已投入資金約2億元人民幣,預計明年2月完工后,將創(chuàng)造沙特參展世博會各項投入的歷史新紀錄。與之相映襯的是,2008年,中沙雙邊貿(mào)易額突破418億美元,沙特已連續(xù)8年成為中國在西亞地區(qū)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和許多國家一樣,我們不認為參展上海世博會僅僅是一項花費,相反,這是我們拓展與中國各種新型合作關系的一個戰(zhàn)略性舉措。沙中兩國合作打造的‘絲路寶船’,將成為兩國關系新的開始。” 穆罕默德·加姆迪說。
“幸福沙漠”中的城市
在阿拉伯語中,“沙特阿拉伯”的意思是“幸福的沙漠”。從歷史上看,無論是荒原上逐水草而居的貝都因人,還是從這片土地下噴涌而出的滾滾“黑金”,都是對“幸福的沙漠”最好的注解。而這些都將在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之下,成為沙特館的展示內(nèi)容。
據(jù)穆罕默德·加姆迪介紹,沙特館定名為“阿拉伯之城”,主題是“生命的活力”,著重展示在沒有河流和湖泊的嚴酷自然環(huán)境下,如何創(chuàng)建美麗的城市、營造美好的生活?四種類型城市構成了沙特館的展示特色:一是能源之城,二是綠洲之城,三是文化古城,四是新經(jīng)濟之城。從中可以看出,水、石油和知識,是沙特城市發(fā)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具有誘惑力的是,沙特館還引入了超大規(guī)模三維影視屏、水流書寫中阿文字等現(xiàn)代高新科技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演藝活動。
“沙特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還特別強調(diào)團結統(tǒng)一。因為沒有團結,就不會有多元文化并存,就不會有和諧發(fā)展,就不會有國家和老百姓的未來。” 穆罕默德·加姆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