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阿拉伯文“哈吉”(Hajj),這個單詞的本義是“奮勇向前,奔向目標”,但在實際的使用上,已成為一項穆斯林功修的專用名詞﹕到圣地麥加朝覲。穆斯林朝覲,是嚴格遵照先知穆圣(祈主福安之)確立的規(guī)則,一年一度在特定的時間人們從世界各地奔赴圣城麥加,完成規(guī)定的全部禮儀。

根據(jù)歷史記載,最早的朝覲禮儀起始于先知易卜拉欣時代,當時真主命令他在真主指定的地點重建真主的天房,并且號召真主的忠誠的仆民來到那里舉行朝覲禮儀。 《古蘭經(jīng)》說﹕“當時我曾為易卜拉欣指定天房的地址,我說﹕‘你不要以任何物配我,你應為環(huán)行者﹑立正者﹑鞠躬者和叩頭者,打掃我的房屋。”(22﹕26)
先知易卜拉欣父子遵循真主的命令重建了真主的天房克爾白,并且服從真主的命令,每年率領(lǐng)家屬和信士們來到天房朝覲。年復一年,歷經(jīng)許多時代,不斷有人為神圣的朝覲畫蛇添足增添新的異端禮儀,不同時代的人或者來自各地的人們,對朝覲禮儀別出心裁自由發(fā)揮,謬種流傳,以訛傳訛,原始的朝覲面目全非,成為烏煙瘴氣的神怪崇拜和迷信活動。
當時人們還都記住了“朝覲”的季節(jié),從四面八方涌向克爾白,帶來各地部落的民俗傳統(tǒng),在真主的天房大院里表演雜技,表示“敬神”。男人和女人,赤裸著身子一絲不掛,圍繞著克爾白環(huán)行,唱歌,跳神,鼓掌,吼叫,作出各種怪異的姿態(tài)。他們自作聰明地爭辯說,每個人都是光著身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赤裸的身體是向天神表達敬意的本來形態(tài),這才叫“赤誠忠心”,而衣物都是虛假的裝飾。
朝覲是真主通過他的使者對信士的召喚,從先知易卜拉欣傳遍全人類,深入到每個生命的靈魂,所以,凡是來到圣地朝覲的人,以高誦“應召詞”表白朝覲的單純目的。在那朝覲被歪曲的時代,他們隨意修改了應召詞,例如他們唱道﹕“主啊﹗ 除了你所特許的人之外,誰都不是你的伙伴。你是他的至尊,他所擁有的一切全屬于你。”
朝覲的人從各地攜帶來他們的犧牲和供品,以真主的名義屠宰牲畜,把犧牲的鮮血潑灑在克爾白墻壁上表示獻禮。他們在克爾白天房內(nèi),把犧牲的臭肉懸掛在梁柱上,認為這是直接向真主奉獻供品。為了表達他們的忠心,在克爾白內(nèi)外舉行各自為政的儀式,各種形式的祈禱方式無奇不有,如狂叫歌唱﹑朗誦詩歌﹑耍酒瘋﹑說胡話﹑裝神弄鬼﹑男女奸淫,以及各種野蠻行為的角斗和競賽。因為朝覲的人來自各地,代表一方勢力,所以在這些瘋狂的行為中又增加了他們自己部落的內(nèi)容,例如歌頌他們的英雄和祖先,贊美他們神祇和酋長,編造自己家族的神話,而互相丑化和咒罵。為了表現(xiàn)富有和慷慨,為本部落涂脂抹粉和沽名釣譽,各家都搭起了帳篷,架起了巨大的鍋灶,免費招待眾人海吃八喝和狂歡作樂。
根據(jù)歷史學家的考證,這樣的情形發(fā)展﹑演變和延續(xù)了兩千五百多年。 回顧歷史上的曲折,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任何真理在失去主導精神之后就有可能偏離到邪惡的道路上去,陷入罪惡的深淵。歷史的發(fā)展在真主的掌控之中,人類在錯誤中得到教訓,在真主光輝指引下懺悔和改正,扭轉(zhuǎn)乾坤,世界出現(xiàn)大變革。 先知易卜拉欣曾經(jīng)向真主祈禱說﹕“我們的主啊﹗求你在他們中間派遣一個同族的使者,對他們宣讀你的啟示,教授他們天經(jīng)和智慧,并且熏陶他們。你確是萬能的,確是至睿的。”(2﹕129)
公元七世紀,克爾白的歷史出清b轉(zhuǎn)折點,真主的最后使者出現(xiàn)了,他是麥加人,名字是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就是先知易卜拉欣在他祈禱中所希望的麥加人“同族的使者”。在他四十歲的成熟年齡,真主的命令頒降了,指派他是使者,他從一個人開始,向在黑暗中的人們宣讀真主的啟示,傳播正道。經(jīng)歷了二十三年的艱苦卓絕奮斗,真主給予他護佑和恩惠,他成功了,先知易卜拉欣的正道得以復興,引導信士們只崇拜獨一無二的真主,遵循真主下降的全部啟示《古蘭經(jīng)》。
一支火炬在漆黑的古洞中出現(xiàn),掃除了彌漫天地的千年黑暗,給人間帶來了真理的光明。他率領(lǐng)十萬弟子和平光復神圣的麥加城,走進被褻瀆了兩千年的克爾白天房,推倒所有青面獠牙的偶像,號召萬眾歸一信奉真主。在各項表現(xiàn)崇拜真主的禮儀中,全面恢復了奔赴麥加朝覲的功修,并且命令眾人“在朝覲中,當戒除淫辭﹑惡言行爭辯。”(2“197)
在麥加的朝覲,禁止一切個人崇拜的贊頌,在“真主至大”的感召下,人人都是真主的奴仆,凡是人類都是平等關(guān)系,沒有人再敢到麥加去舉行詩歌比賽,歌頌部落和祖先。 《古蘭經(jīng)》說﹕“你們在舉行朝覲的典禮之后,當記念真主,猶如記念你們的祖先一樣,或記念的更多些。”(2﹕200)
朝覲中提倡節(jié)儉和善功,對貧苦人給予賑濟和扶助,但真主教導人們不要在施舍行為中互相攀比,沽名釣譽。 從先知易卜拉欣時代開始的捐獻犧牲的禮儀繼續(xù)保持,凡是經(jīng)濟條件富裕的人都應當在朝覲之后屠宰牲畜,以惠貧民,目的是取悅于真主?!豆盘m經(jīng)》說﹕“你們應當屠宰它們(駱駝)而記念真主之名﹔當它們側(cè)臥在地上的時候,你們可以吃它們的肉,并應用來款待知足的貧民和乞討的貧民。”(22﹕36)
真主無求于人類,因此人們毋須借用任何犧牲的形式向真主供奉和獻禮,那是極其愚昧和不理智的行為。 《古蘭經(jīng)》說﹕“它們(駱駝)的肉和血,都不能達到真主,但你們的虔誠,能達到他。”(22﹕37)
先知穆圣確定的朝覲禮儀,是對正道古禮的恢復,體現(xiàn)了真主賦予人類的恩惠,因此禁止人們赤身裸體在天房之下跳神舞鬼。 按照先知穆圣的指教和示范,凡是朝覲的人須穿著體面,一律披上統(tǒng)一的戒衣?!豆盘m經(jīng)》說﹕“你說﹕‘真主為他的臣民而創(chuàng)造的服飾和佳美德食物,誰能禁止他們?nèi)ハ硎苣丞t’”(7﹕32)
在古代,原意被曲解和篡改了的“朝覲 ”中,旅行的方式多有怪異,例如有人堅持苦行僧方式破衣爛衫一路乞討﹔有人不帶干糧饑渴旅行,路途上死活聽天由命﹔有人故意制造艱苦狀況顯示自己虔誠。 先知穆圣規(guī)定朝覲必須有充份準備,身體健康,旅費充足,還清債務,家庭中生活無虞,并且以敬畏真主為精神力量,在路途中也有責任行善功。 《古蘭經(jīng)》說﹕“凡你們的善功,真主都是知道的。你們當以敬畏做旅費,因為最好的旅費是敬畏。有理智的人啊﹗你們當敬畏我。”(2﹕197)
從先知穆圣時代開始,朝覲成為全體穆斯林的五大功修之一,而且朝覲成為定制,所有禮儀內(nèi)容和行動劃一,不許可有任何異想天開的異端行為,因為任何添枝加葉的附和,都可能造成偏離主道,誤入歧途,改變朝覲的性質(zhì)。歷史的教訓是沉痛的,因此借鑒歷史很有必要,保證不再走錯路。先知穆圣是真主的最后使者,也是人類最后一次機會得到真主意欲的真理。先知穆圣成功地完成了他的使命,造福萬代,例如朝覲,我們有責任永久保持先知穆圣教誨我們的禮儀,原封不動,亦步亦趨循規(guī)蹈矩,達到敬畏真主的最高境界。
先知穆圣說﹕“為真主所接受的朝覲,它的回報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