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一年一度的穆斯林齋月,每當凌晨兩三點,位于大開羅吉薩省杜基區(qū)的記者站門前路上,就會傳來一陣陣清脆的擊鼓聲,伴隨著擊鼓者召喚人們吃封齋飯的叫喊。從事這一職業(yè)的人在阿拉伯語中有一個專門的稱謂“雞鳴時喊人吃封齋飯者”,其職業(yè)也被稱為“30天職業(yè)”,即只有在齋月的30天中才有的職業(yè),是齋月中的一種獨特現(xiàn)象。
據(jù)傳,這一職業(yè)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在埃及,而且在沙特和西亞其他一些的阿拉伯國家中都很盛行。叫喊者不僅有擊鼓的,也有敲鑼的。記者上世紀90年代曾在開羅工程師區(qū)居住多年,每到吃封齋飯之時,聽到的便是鑼聲。據(jù)說在埃及農村,叫喊者還敲打住戶大門,喚起睡夢中的人吃封齋飯。叫喊者從齋月開始直到齋月的最后一天會一直按時準點、風雨無阻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開齋節(jié)前夜,人們會向叫喊者提供一些節(jié)日禮物,包括錢、衣服、甜點、牛羊肉等。
“齋月”是伊斯蘭教歷9月阿拉伯語的意譯。伊斯蘭教認為,教歷9月是頒降《古蘭經》經文之月,也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貴的月份。齋戒是每一位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大功課之一。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除病人、孕婦、喂奶的婦女、幼兒以及在日出前踏上旅途的人之外,全體穆斯林均應全月齋戒。封齋從黎明起至日落,戒飲食,戒房事,戒丑行和穢語。穆斯林們認為,齋戒不僅是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還能凈化人的心靈,使人情操高尚,心地善良,克制私欲,讓人體會饑餓之苦,萌發(fā)惻隱之心和培養(yǎng)樂善好施的意識。前些年每到齋月,開羅大街小巷“慈善飯桌”星羅棋布,窮人和公務在身者可以免費享受“開齋飯”。近年來盡管開羅“慈善飯桌”大為減少,但開齋之時大街上派送飲料、食物的現(xiàn)象有增無減。無論有錢人還是窮人,大家都盡情享受著齋月的歡樂與幸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特別是電視走進千家萬戶后,齋月中各種文藝節(jié)目和電視劇令人目不暇接,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們的生活習慣也隨之發(fā)生變化,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做法早已成為歷史。無論老少男女,埃及人普遍養(yǎng)成了熬夜的習慣,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吃著齋月甜點,喝著阿拉伯咖啡,甚至通宵達旦。許多人認為,“雞鳴時喊人吃封齋飯者”應下崗。“30天的職業(yè)”應該成為歷史,因為那個時刻人們還在看電視,根本不再需要“叫醒”,不必多此一舉。也有人認為,無論需要與否,還是應該讓這種體現(xiàn)宗教文化的傳統(tǒng)習俗延續(xù)下去,即使作為一種擺設也好,以免流失的文化再難回到人們的記憶中。“雞鳴時喊人吃封齋飯者”的命運和“30天職業(yè)”面臨的歸宿,折射出現(xiàn)代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也反映了“開齋飯”古老習俗的不斷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