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入貴齋月之后﹐人們在黎明前封齋和傍晚開齋時以期待的心情聽到隆隆炮聲信號﹐全城統(tǒng)一時間封齋和開齋。 在炮聲響后﹐早晨和傍晚﹐隨后就是從全城所有清真寺的宣禮塔上傳來宣禮聲“真主至大﹗”﹐宏亮的嗓音傳遍全城區(qū)。 封齋后喚人到清真寺去參加集體晨禮﹐傍晚喚人到清真寺去參加昏禮﹐全城穆斯林形成一個大家庭﹐成為千年不變的齋月傳統(tǒng)。
在古都斯中心位置的一片古老的墓地上﹐有一架老式的加農大炮﹐人們稱它是“齋月炮”﹐距離阿克薩清真寺500米﹐而周圍近處是商業(yè)和居民區(qū)。 每天早晚有固定的點炮人﹐這是桑都卡家族的傳統(tǒng)使命。 現(xiàn)在的第三代傳人拉賈伊﹐桑都卡﹐今年48歲﹐從他的父親那里繼承來的傳統(tǒng)工作。 他看到太陽剛剛在西邊落下﹐在晚霞的微明中給大炮裝上炸藥﹐點燃導火線﹐立即躲避現(xiàn)場﹐站在一邊等候大炮轟鳴聲。 全城的人都能聽到這座古炮發(fā)出的吼聲﹐人們都開始了飲食。
拉賈伊對法新社記者說﹕“古都斯全城的人都能聽得到炮聲﹐這炮聲使他們感到愉快﹑踏實和平安。 這是向他們報告開齋了﹐人人都伸手向盤中取食物。” 炮聲之后的幾分鐘﹐先是從所有清真寺的高音喇叭里傳出宣禮的聲音“按拉乎-艾克白爾”﹐隨后全城空巷﹐街道上走路的人都沒有了﹐全都進入清真寺禮拜﹐或者在家中用餐。
他說﹐這個習慣是二百年前從埃及開始的。 當時奧斯曼帝國的開羅總督哈什?加達姆提議一次嘗試﹐用炮聲向全市發(fā)信號﹐開羅城內全體一致開齋。 這個嘗試得到廣大民眾充份肯定﹐所以傳到了許多阿拉伯國家﹐都用炮聲發(fā)信號通知封齋和開齋的時間。
拉賈伊說﹐古都斯的這門老式加農大炮﹐1918年的美國產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重要武器。 這門齋月炮是約旦政府贈送給古都斯的禮物﹐第一任放炮人是拉賈伊的爺爺﹐他自己是第三代放炮人。 最早的時候﹐沒有日落的時刻表﹐有一個人站立在阿克薩清真寺高臺上觀看日落﹐然后給放炮人做手勢信號﹐他的爺爺就點燃火藥﹐發(fā)出炮聲。 如今﹐不用人上高臺觀看日落﹐拉賈伊根據天文館算定的日落時間表﹐按時放炮。 齋月期間﹐一天早晚兩次放炮﹐他從來不誤準確的時間。
現(xiàn)在已經沒有加農炮炮彈的生產廠家﹐而改用響亮聲的自制炮仗﹐在加農炮一旁點火放炮﹐只有放炮的效果﹐而不是原始的炮彈響聲。 他這一代從事齋月放炮生涯從18歲至今三十年﹐假如他年邁“退役”﹐有他的兒子隨時可以接替﹐兒子納比爾今年24歲﹐可以后繼有人﹐使古都斯齋月炮聲不停。 在古都斯被以色列占領后﹐占領當局曾多次干擾齋月炮聲﹐但全市居民堅持抗爭﹐決不讓步﹐所以保留了齋月放炮的老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