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民間藝術(shù)
來源:中國回族網(wǎng)
時間:2009-06-26
點(diǎn)擊:
我來說兩句
花兒
“花兒”是西北民歌的一種,據(jù)說由元曲演變而來。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揚(yáng)婉轉(zhuǎn),富于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廣泛流行于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區(qū)的各民族群眾中?;刈迦罕娨彩窒矚g唱“花兒”?;▋簳恰盎▋骸备枋謧兏傎惻c交流的聚會,更是喜愛"花兒"的各民族群眾的狂歡節(jié)。
山曲兒
流傳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民歌。源于西北花兒。清乾隆年間甘、陜一帶的回族大批遷往新疆,因此“花兒”也隨之流入昌吉。山曲兒基本上屬于“河煌花兒”流派,多采用“河州大會”、“白牡丹令”、“孕馬兒令”、“大眼睛令”等。詞分兩種,一種是“頭角齊式”,民間稱做“齊頭齊尾”式,即每首四句,每句字?jǐn)?shù)較整齊;一種是“折斷腰式”,每首五句或六句,其中有四個長句,插一或兩個短句。歌詞樸實(shí)、生動,曲調(diào)高亢、明快。
哇鳴
回族民間樂器。古代稱為“塤”。流行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因它取材方便,制做簡單,很受群眾喜愛。琴身用黃膠泥捏成中空的扁豆形、雞蛋形、牛頭形,再用小榻扎幾個小孔,一般是前四,后三,上邊留一吹口,曬干即可。演奏技巧類似漢族的蕭,按需要放孔、壓孔。音量小,音域窄,只能吹奏簡單的曲子。最近寧夏音樂界人士,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研制出一種音量大、音域?qū)挼耐埒Q。
賢孝
曲藝的一種。流行干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表演者只有一人,自彈自唱。內(nèi)容多為根據(jù)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編寫的唱段,因此稱為“賢孝”。主要唱腔有:月調(diào)(也稱"月音")、興調(diào)、悲調(diào)、喉音、淚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