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色综合天天综合欧美综合,国产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回族習俗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回族的游藝

來源:中國回族網(wǎng) 時間:2009-06-26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回族的民間游藝習俗,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回族民間口頭文學活動;二是回族民間歌舞活動;三是回族民間游戲活動。三類習俗雖然都有其傳承,但回族民間口頭文學活動,從內容到形式,占據(jù)了整個回族游藝習俗的重要地位?! ?BR>
  一 回族民間口頭文學的類型與習俗  

  回族民間口頭文學包括故事、歌謠、說唱等幾類?! ?BR>
  (一)回族民間故事  

  回族民間故事包括神話、傳說、故事、笑話。從民俗的角度看,回族通過世代相傳的習俗,將回族宗教、歷史、政治、經濟和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藝術地表達出來。講故事的人,一般是回族中見多識廣、頭腦清楚、記憶力強的回族老人。他們在心情舒暢、勞動閑暇時,與晚輩們坐在一起,通過講故事,既教育了后輩,又使其學到知識,還調劑、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經過代代相傳,回族的故事越傳越多,同時也涌現(xiàn)出一批回族故事家。現(xiàn)在在回族人民中有能講上百個故事的,有的能講幾十個故事的人。如回族故事家丁連珍所講的故事,給人以智慧和力量,男女群眾都愛聽他講的故事。回族當中的有些阿訇喜歡給穆斯林群眾講一些與伊斯蘭教有關的故事,且在講故事時,比較嚴肅。而其他回族故事家大多性格開朗,談笑風生,口頭表達能力強,講話具有吸引力。他們在講故事時往往既繼承前人的傳說,又有個人的加工創(chuàng)作和發(fā)揮,所以在回族民間,同樣一個故事,往往有不同的細節(jié)。另外,由于回族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傳說、故事的內容極其豐富。據(jù)初步調查,截至1992年底,已搜集整理發(fā)表的回族民間故事達一千二百多個,出版回族民間故事的書達十幾本。這些故事都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回族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就回族傳說來講:有人祖阿旦、阿旦和好娃、阿當尋火種等神話傳說;有回回的來歷、回漢自古是親戚、回回識寶的傳說等史事傳說;有穆罕默德的故事、賽典赤的傳說、鄭和的傳說、杜文秀的傳說等人物傳說;有回族結婚追馬的來歷、阿舒拉飯、朵兒茶、斜貼茶壺的來歷等回族風俗傳說;有飛來寺的傳說、博格達的傳說、奶光湖的傳說、米缽山的傳說等風物傳說?;刈宓拿耖g傳說,除風物傳說具有地域性特點外,其他傳說在全國各地流傳,有的甚至備受贊賞?;刈宓钠渌鞣N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笑話故事、動物故事、機智人物故事等等,描述了一幅幅回族風情的畫卷,揭示了民間故事的民俗性格。無論在田間地邊,還是炕頭燈下,講者口若懸河,手舞足蹈;聽者津津有味,捧腹大笑。就故事的內容來講,從各個方面,表現(xiàn)了回族人的思想風貌和社會生活。特別是回族的機智人物故事,如索里哈和賽里買的故事,充分地表現(xiàn)了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BR>
 ?。ǘ┗刈迕耖g歌謠  回族的民間歌謠,主要通過生產勞動和社交生活傳承的。從內容上看,有勞動歌、時政歌、生活歌、情歌、兒歌等,內容極其豐富;從形式上看,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國各地,受漢民的文化習俗影響,有夯歌、勞動號子、信天游、五更調、四季調、十二月調等等。在這些歌謠中,最具有回族特色的是“花兒”,特別是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一帶的回民,有手搭耳后、面對青山唱“花兒”的習慣?!  盎▋骸庇置吧倌辍?,是回族人民所喜愛的一種民歌,是祖國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具有高亢、豪放、優(yōu)美、悠揚的特點,有著強烈的藝術魁力和濃郁的回族特色?!盎▋骸卑l(fā)源于回民聚集的臨夏回族自治州,這里素有“花兒”的“故鄉(xiāng)”和“圣地”之美稱,不僅回民是“花兒”的主要唱家,居住在這一帶的漢、保安、東鄉(xiāng)、撒拉、土等民族人民也喜愛這種山歌。最后“花兒”由甘肅發(fā)展到青海、新疆一帶,而且也大都在回民當中演唱,例如寧夏的山花(又叫干花兒),多在回族群眾中傳唱,所以,現(xiàn)在人們提起“花兒”,習慣稱做“回族花兒”。“花兒”經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演變,現(xiàn)在已形成河州“花兒”、蓮花山“花兒”、寧夏“花兒”、青?!盎▋骸钡炔煌牧髋珊惋L格。寧夏“花兒”是兩句一節(jié),例如《來了是無處兒站了》: 

  牛拉的車子是車轱轆轉,     
  寧叫嘛人死路不要斷?!    ?BR>  這一回回去是不來了,     
  來了是無處兒站了。     
  河州回族“花兒”則是四句一節(jié):     
  左手里端的菜缸子,     
  右手里拿的是碗子,     
  心想連尕妹子鋤田去,     
  尕手里沒拿上鏟子?! ?BR>  而蓮花山“花兒”,也叫洮岷“花兒’,則是三句一節(jié):     
  合心了,碴對碴,     
  唱“花兒”你把茶倒下,     
  唱得不好不要笑話?! ?BR>
  各個不同地區(qū)的回族“花兒”有不同的曲調,有《河州令》、《尕馬兒令》等一百余種?;刈濉盎▋骸钡墓?jié)奏豐富,旋律性很強,音樂形象及藝術個性生動鮮明,絢麗多姿。形式有四句“花兒”、六句“花兒”(折斷腰)和三句“花兒”。每一種形式的“花兒”都有一定的格律,非常講究節(jié)奏。
  
  房檐上蹲的是白鴿兒,     
  鴿洞里臥的是皂兒(黑鴿兒);     
  你給我做個頂帽兒(禮拜帽),     
  我給你買個鏡兒?! ?BR>
  這首四句式的“花兒”,第一句是三三三,第二句是三三二,三句與一句,四句與二句在音節(jié)上對稱。      

  上去個高山打三槍,     
  槍沒響,     
  槍口里有了病了;     
  連叫了三聲頭沒抬,     
  沒抬頭,     
  你要的官王么秀才?! ?BR>
  這是一首六句“花兒”,也叫折斷腰“花兒”,其音節(jié)是:一句為三二三,二句為三,三句為三二二,四句為三二三,五句為三,六句為三三二?!盎▋骸毖喉嵉姆绞绞怯械木渚溲海鄶?shù)是一三句一韻,二四句一韻。它既不同于格律詩那么嚴格,又不同于自由詩那么自由。河州“花兒”、寧夏“花兒”、青海“花兒”、新疆“花兒”等,一般都是奇句單字句結尾,偶句是雙字句落尾。押韻時不僅押句尾韻,而且還在句尾前押復韻。如:      

  回回莊子上的禮拜寺,     
  花大門修(給)了千年;     
  眼淚擦掉了你把飯吃,     
  人家的人你不要牽念?! ?BR>
  回族“花兒”的題材包括天文、地理、山川、草木、人物、民俗等等,內容極為豐富,主要有勞動“花兒”、農事“花兒”、時政“花兒”、儀式“花兒”、生活“花兒”、愛情“花兒”等等,真實地反映了回族人民的生活?! ?BR>
  回族“花兒”在藝術手法上大都采用比、賦、興,如:     

  阿哥是鳳凰天上旋,     
  尕妹是園中的牡丹;     
  不說尕妹妹長得端,     
  還說阿哥的眼饞。      
  扎花的兜兜盤錦呢,     
  盤錦是要兩根線呢;     
  維下的朋友寬心呢,     
  倒把我的心扯爛呢?! ?BR>
  回族一般禁止在家里和村莊唱“花兒”,只能在野外唱。     

  花椒樹上你甭上,     
  上去時刺兒扎哩;     
  莊子里頭你甭唱,     
  阿訇聽見是罵哩?!    ?BR>  唱“花兒”已成為一種風俗習慣,誰也阻止不了?!    ?BR>  “花兒”本身是心上話,     
  不唱時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來頭割下,     
  不死還是這個唱法?! ?BR>
  回民除了平時唱“花兒”外,各地還逐步形成了一些歌唱“花兒”的大聚會——“花兒”會。   

  “花兒”會,是“花兒”歌手競賽與交流的舞臺,也是回族等勞動人民的狂歡節(jié)日?,F(xiàn)在西北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花兒”會有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的蓮花山、松巖嗚;青海省的峽門、七里寺、老爺山等近三十余處。其中蓮花山“花兒”會和松巖鳴“花兒”會名揚遐邇,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 ?BR>
  蓮花山“花兒”會:每年農歷六月初一至初六,自治州的戴著潔白圓帽、搭著綠色蓋頭的回族男女和漢、東鄉(xiāng)、保安等幾個民族的歌手幾萬人,云集蓮花山。歌手們攀上山路,觀賞風景,對歌歡唱,氣氛醉人?! ?BR>
  “花兒”會的歌手,一般都是按村莊自由組成男女三至十人的“花兒”歌唱班子,有一名即興編詞、出口成章的“串把勢”,有幾個吐字清楚、腔口飽滿、歌聲嘹亮的金嗓子歌手。串把勢才思非常敏捷,對歌前一般要打腹稿,對歌時歌手們圍在一起,打著花傘,搖著彩扇,串把勢低聲說歌詞,歌手馬上領唱,其他人和唱。此起彼伏,對答如流,熱鬧非凡。   

  在“花兒”會上,還有許多程序,如攔路、游山、對歌、告別等。當四面八方的歌手沿路上山時,往往被走在前面的歌手用馬蓮花繩攔住去路,讓其對歌,對上才能過去,特別是一群群青年男女攔路對歌,妙趣橫生。如小伙子用馬蓮花繩擋住姑娘唱道:      

  馬蓮繩繩攔得寬,     
  寬似鐵打的虎牢關,     
  你對不上時底下鉆。     
  姑娘馬上對上:     
  材一頁,一頁材,     
  你把馬蓮繩放開,     
  好的“花兒”后頭來?! ?BR>
  小伙子唱:     
  桿兩根,一根桿,     
  繩繩不堵心不愿,     
  知心“花兒”唱一段?! ?BR>
  姑娘對道:     
  口唱“花兒”四下走,     
  讓路咱們交朋友,     
  叫你一定聽個夠?!      ?BR>
  歌手往前走,又有另外的歌手擋住,又是一片對歌聲。在蓮花山上有不少青年男女彼此對歌,認識了解,產生了愛慕之心,結為良緣。   

  臨夏回族自治州還有一個大的“花兒”會叫松巖嗚“花兒”會,每年農歷四月二十日舉行,參加“花兒”會的也有好幾萬人,是規(guī)模最大的河州“花兒”會,以演唱《河州大令》、《河州二令》等流派的“花兒”為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自治州每年在這里舉行一次“花兒”歌手大獎賽,選拔培養(yǎng)了一大批“花兒”歌手和歌唱家?! ?BR>
  (三)回族民間說唱  

  我國西北地區(qū)的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一些回民一般把舉行婚禮或辦喜事稱做“宴席”,把參加婚禮、送親叫做“吃宴席”,因此把在新婚宴席等喜慶的場合演唱的曲調叫宴席曲。這是回族民間說唱中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一種形式。   

  回族地區(qū)有“結婚三天無大小”的習俗。盡管伊斯蘭教嚴禁彈唱歌舞、音樂戲劇,但回民在新婚等喜慶的宴席場合仍有賀喜唱曲的風俗,特別是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的民和、化隆及寧夏等一些回民聚居區(qū)演唱宴席曲極為盛行?! ?BR>
  有些回族青年舉行婚禮時,提前邀請一些有名的唱把勢,前來祝賀助興。有的擅長唱宴席曲的歌手,當聽到誰家舉行婚禮或到新婚之夜,主動去新郎家演唱湊熱鬧。對前來唱宴席曲的歌手,不論是請來的,還是自己來的,主人都要熱情款待,要給他們拿糖果、沏蓋碗茶、端撒子等,唱把勢就選擇一些祝賀的宴席曲,邊吃邊唱,歌聲嘹亮,悅耳動聽。參加婚禮的男女老少,不論輩分,不分大小,一個個興趣盎然,圍觀欣賞,唱到逗趣時,大家仰面大笑,心花怒放。有些地方的回民在唱宴席曲時還伴以舞蹈,或邊唱邊舞,或兩人對舞,別人伴唱;有的唱宴席曲時,有問有答;有的主人如對唱宴席曲的歌手不夠熱情或慢待了,歌手們還即興編詞,諷刺主人,主人聽后,馬上笑臉相迎,熱情款待。   

  宴席曲有獨唱,有對唱,有合唱,此起彼伏,十分熱鬧,增加了婚禮的喜慶氣氛。如有一首《宴席進行曲》開頭唱道:     

  恭喜、恭喜、大恭喜,     
  歡歡樂樂地來討喜?!    ?BR>  親戚好友都來齊,     
  送主人一段宴席曲?!    ?BR>  唱不好了不要著氣,     
  宴席伙伙里要和氣?!    ?BR>
  有一首贊美新婚夫婦的宴席曲唱道:     
  恭喜恭喜大恭喜,     
  東家交了好運氣,     
  女婿娃干散(精干)新媳婦俊,     
  楊宗保配了個穆桂英?!      ?BR>
  從開場白唱到贊美新郎新娘,再唱到祝福家庭和睦?! ?BR>
  回族的宴席曲,文雅健康,內容極其豐富。有歌唱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如《楊家將》、《孟姜女》、《高大人領兵上口外》等等;也有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回族人民的新生活的;更多的是表現(xiàn)愛情內容的,歌唱青年男女熾熱的愛情、纏綿的相思或痛苦的離別;還有傾訴對舊社會封建道德和倫理觀念的鄙視和不滿的。有敘事的,也有抒情的。著名的《紡四娘》就是在回族當中流行最廣的一部敘事宴席曲,全曲長302句。  

  宴席曲,曲調優(yōu)美流暢,現(xiàn)有九十余種曲調。代表作有《十里亭》、《紡四娘》、《尕老漢》、《五更月》、《四季青》、《白娘子》、《紅黃鳳凰》、《一只螃蟹》、《八大光棍宴席曲》等?! ?BR> 
  二 回族民間舞樂習俗  

  回族由于宗教等原因,不善歌舞,但在民間還保留著一些傳統(tǒng)的小樂器及少量的民間樂舞。   
  
  (一)回族民樂  

  回族民樂樂器有一種是口弦??谙沂腔刈骞媚锾貏e喜愛的一種民間小樂器,俗稱“口琴子”或“口銜子”?! ?BR>
  口弦有兩種,一種是鐵制的,一種是竹制的。鐵口弦在其他民族當中也有,竹口弦在回族姑娘中較多?! ?BR>
  竹口弦,顧名思義是用竹子削的,看起來簡單,但做時頗講究工藝。一般好的口弦,都是把竹子選來切成長五寸左右的若干根,放到油鍋里炸一下,然后拿出來用刀精心去削。這樣做出的口弦,提亮光滑,結實耐用,不易破裂;從效果上看,音量適中,清脆柔和?! 』刈骞媚镏谱鞯闹窨谙?,弦身一般都是三寸長,一頭小,奏時左手捏住弦尖,將舌簧的一端輕輕含入雙唇間,右手中指和拇指挽住另一端絲穗子,均勻地扯動,使口弦簧產生一種“咕咕咚、咕咕咚”的具有特殊魁力的聲音。   

  口弦,沒有什么明顯的音調,主要是姑娘通過口形、氣力、節(jié)奏等表達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回族姑娘一般都隨身帶著心愛的口弦,寧夏南部山區(qū)的回族姑娘還喜歡把口弦當做裝飾品,拴在胸前第二個紐扣子上,一有機會就彈起來。有的獨自坐在家里解悶、消愁;有的兩人坐在一起抒發(fā)感情,互相逗趣;有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相互比賽,彈奏一些回族男女都熟悉的合調。如珍珠倒卷簾、駱駝鈴、五哥放羊、腳戶歌等等。   

  關于口弦,在回族民間有許多傳說,寧夏六盤山地區(qū)有一個故事講到,早先,有一個財主看上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有對象的回族姑娘,要強迫結婚,姑娘不從,財主就挖掉了她的眼睛,并使她變成了啞巴。這個姑娘就用竹子做了個口弦,向眾青年和鄉(xiāng)親們控訴財主的罪惡。后來姑娘們?yōu)榱思o念她,人人都做了個口弦?! ?BR>
  過去,回族婦女由于受到宗教教規(guī)的約束,不許出門,不許唱歌、跳舞,更不能自己出去談情說愛。她們經常被關在家里,心情壓抑、煩悶,所以就用口弦來解憂消愁?,F(xiàn)在,回族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回族姑娘高興了就用口弦彈奏逗趣。有的以彈口弦為號子,還找男朋友約會哩。 回族群眾還有一種喜愛的樂器叫牛頭壩,回族群眾俗稱“哇嗚”或“泥蕭”,是用部合力強、結實耐用的黃膠泥制作的一種民間小樂器,古代稱它為“塤”。據(jù)史書記載:“塤,古代一種用陶土燒制的吹奏樂器。大如鵝蛋,形如秤錘,上尖下平中空,頂上一孔為吹口,前面四孔,后面三孔。”封建時代早期宮廷樂隊中曾使用過此種樂器,以后逐漸消失,且在民間演奏中很少見到?;刈迦嗣裨谂c其他民族的長期雜居相處和文化交流中,受其他民族吹奏樂器的啟發(fā),根據(jù)古代觀的基本原理,結合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實踐中創(chuàng)制出了回族所特有的民間樂器牛頭塤,使之代代流傳下來。   

  牛頭塤制作簡單,取材方便,普及性強。回族聚居區(qū)七八歲、十一二歲兒童,都喜歡用泥做牛頭塤,他們只要有時間,就挖一塊膠泥土,用水攪拌揉成泥球,然后做成圓形、雞蛋形、蝴蝶形、魚形、牛頭形等各種各樣的,待晾硬后用一根粗鐵絲或粗友友桿,鉆幾個小孔。有一個吹口,有手按的四個小口?! ?BR>
  牛頭塤音域在五度以內,音階排列為12345,能吹奏一些簡單、緩慢的曲調,如《北風吹》、《小白菜》和回族民間小調等,還能用它學鳥的叫聲。在農村有的回族青年約會時,男的在女方家附近先吹牛頭塤,女的彈口弦向他表示,完了兩人就出去相會?! ?BR>
  (二)回族民間音樂舞蹈  

  回族的音樂舞蹈,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如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等相比,差距雖然很大,但也有本民族的一些特點,需要認真地發(fā)掘整理。就回族舞蹈來說,雖然受到伊斯蘭教的限制,但早在唐代,回族先民就跳西域樂舞,元代則更加重視回族的這一光榮的文化傳統(tǒng),專門設立了回回樂舞機構,并且由回回人自己掌管,使回回樂舞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富有特色的宮廷舞,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到了明代,回回樂舞大膽汲取漢族舞蹈營養(yǎng),取長補短,融合發(fā)展為回族民間廣泛流行的舞蹈《回回舞》。清代以后回族的舞蹈受到摧殘,逐漸銷聲匿跡了。但是從現(xiàn)在回族民間的一些舞蹈和根據(jù)回族民間舞蹈素材加工整理的一些反映回族人民生活的舞蹈來看,說明回族的舞蹈有一定的潛力,只要加強引導、挖掘、整理,還是能夠取得成績的。如現(xiàn)在寧夏回族民間流傳的《踏腳舞》、《湯瓶舞》;云南的《田龍舞》;甘肅的《念舞》、《坐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流傳的《落蓮花》、《碟子舞人》、《耍場》等,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 』刈宓囊魳钒袼滓魳泛妥诮桃魳返?。回族的宗教音樂,既有伊斯蘭教音調的特點,又有回族自己的特點。因為我國回族伊斯蘭教分為“虎伏耶”、“哲合忍耶”、“尕得忍耶”、“格迪木”、“伊黑瓦尼”等教派,這幾個教派每日都用高亢、優(yōu)美、洪亮的音調進行五次禮拜、主麻聚禮、三大節(jié)日會禮以及念班克等,特別是在贊圣,念班克、呼圖拜等時,旋律優(yōu)美,聲音動聽。由于回族各個教派不同,歷代教主傳授的音調不同,加上有的教派在朝覲時還學習了阿拉伯國家的一些音調,這樣在回族內部,宗教音樂包括兩大類:一類叫也門調,回族人也叫‘穆罕麥斯”;另一類叫麥加調,回族人稱之為“麥達義合”?;刈灏堰@種具有濃厚的宗教音樂往往稱做音調,忌說唱曲子、唱經等?! ?BR>
  回族除了宗教音樂外,還在傳播伊斯蘭教時,把伊斯蘭教教義編寫成壓韻詩文,并用回族民間傳統(tǒng)的一些曲調來吟誦,使之記得更清、更快,影響更深,目的是教誨人們遵信真主,與人為善,勿行惡事。如同心縣流傳的經堂歌《五更月》、《聯(lián)五篇》、《清廉才受真主惜》、《普賜今世》;平羅縣流傳的《勸善歌》、《穆圣贊歌》、《伊瑪尼歌》等,都配有民間樂調,還有蘇武牧羊曲、五哥放羊曲等,也有根據(jù)伊斯蘭教音調和民間曲調自己融合加工改編的曲調?! ?BR>
  三 回族游藝民俗的特點  

  回族的游藝民俗涉及面較廣,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諺語、民間戲曲、游戲、雜耍等等。前面著重從幾個側面講了帶有民族特色的一些習俗。總的來看,回族的游藝習俗,特別是音樂、舞蹈等,從內容到形式都發(fā)展緩慢,特點不突出,在民間普及率很低,沒有真正形成本民族的風格,其主要原因是受伊斯蘭教制約因素很大。伊斯蘭教禁止音樂。《米失嘎特》里說:“乃非爾和伊木奧瑪爾在路上聽見奏樂的聲音,伊木奧瑪爾用指頭塞住耳朵,走到一邊。乃非爾問他為什么。他說當我年幼的時候,曾有一次在穆圣跟前侍立,穆圣聽見音樂,就用手指把耳朵塞起來。”我國最早用漢文記載伊斯蘭教的《經行記》也講到伊斯蘭教“斷飲酒,禁音樂”。回族由于受伊斯蘭教的這些影響,在長期的發(fā)展中,特別是一些宗教人員傳播伊斯蘭教時,嚴格禁止音樂,不允許回民唱歌跳舞,不許男裝女扮和女裝男扮,不許化妝上臺演戲,有的甚至不許看戲、看節(jié)目,邊遠落后的山區(qū)有時連電視也不讓回民看。這樣回族的文娛習俗,除了說書講故事外,其他都不能堂堂正正地去表現(xiàn),如流行在西北地區(qū)獨具風采的高腔山歌——“花兒”,只能背過宗教人員,遠離村莊和清真寺,到山里去唱,不許在家唱“花兒”也不許在村子里互相對“花兒”。   

  回族富有特色的宴席曲,也只是在三天沒大小的婚禮上唱一唱,且一般都是年輕人湊湊熱鬧?;刈鍕D女彈口弦,也是在家里彈彈,自我欣賞,消憂解愁,不能當眾去表演。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回族這種禁止與封閉的文娛習俗,在有的地方有所改變,有不少回族文娛方面的人才,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文娛活動。如回民聚居的寧夏西吉縣、同心縣、吳忠市、涇源縣等和甘肅臨夏等地都有許多回民去上臺演出。不少回族“花兒”歌手還赴省區(qū)和北京演唱。寧夏和甘肅臨夏還分別排練了回族“花兒”歌舞劇《曼蘇爾》和《花海雪冤》等,真實地反映了回族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廣大回族人民的好評。在全國各地也涌現(xiàn)了許多回族文娛人才,其中有些是全國著名的,如京劇藝術表演大師馬連良,相聲大師馬三立,音樂指揮家李德倫,電影演員李默然等等。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