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齋月來臨前的最后一個聚禮上,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的教長講過“臥爾茲”(講道、說教),高原古城的穆斯林正式進入了一年一度的齋月準備期。在齋月開始前,西寧的穆斯林會比平時更加忙碌,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逛商店、轉小攤,采購各種清真食品,為封齋做準備。
西寧主要居住有回、撒拉、東鄉(xiāng)、保安族穆斯林33萬,約占城市總人口的17%。全市共有239座清真寺,以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為中心的東關地區(qū)是西寧市主要的穆斯林聚居區(qū)。
齋月來臨,湟水河畔升起一輪彎彎的新月。黎明前,夜空如洗,一時間,“邦克樓”上傳來悠長的“蘇賴”聲,格外神圣、格外悅耳,提醒穆民,新月已悄悄升起,齋月從今晨開始。千家萬戶的穆斯林便在這響徹黎明的“蘇賴”的喚召下,沐浴凈身,端出備好的豐盛食物,開始用餐。由于白天不能進餐,為了使體內有足夠的營養(yǎng)和熱量,這頓飯顯得非常重要,除面食外,還有牛肉、羊肉、雞蛋、油茶、白糖、茶葉等有營養(yǎng)的食物。飯后,男人們去寺里禮“邦達”(晨禮),女人們則在家中禮拜、打理家務。
黃昏,紅彤彤的晚霞映照著西寧城,此時東關彎彎曲曲的小巷,響起打破長空的邦克聲再次告訴人們,開齋的時候到了。于是穆民們凈手嗽口,洗好小凈,紛紛來到清真寺,家家戶戶提前準備好紅棗、水果、油香以及各種干果。開齋一般只拿一顆或三顆,以示真主的獨一。相傳先知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西寧穆斯林也保有這種習慣。
西寧的穆斯林有個習俗,即把齋月功修之一——出散“賽德格”(施舍)大部分轉化為施舍美味的食物,這與西寧發(fā)達的清真餐飲業(yè)有著很大關系。以前都是穆民在自己的庭院中招待親朋好友,街坊鄰居。近幾年,祖祖輩輩居住在這里的穆斯林陸續(xù)搬進了漂亮的樓房,過上了小康生活。生活在一天天地變化著,可傳統(tǒng)的齋月里宴請“朵斯提”一同開齋的習俗被沿襲下來,人們可以在餐館訂餐來招待受邀的客人。
齋月里,西寧的各個清真寺都要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古蘭經》誦讀比賽,伊斯蘭教知識競賽,阿訇、社會賢達和穆斯林民間團體還會動員經濟條件較好的穆斯林去慰問貧困的穆斯林家庭。穆斯林有著尊老愛幼的良好傳統(tǒng),在齋月更是如此。當齋月進入第三天或第七天時,小輩們便買上牛羊肉、雞蛋、茶、糖等禮品,給長輩們“開齋”,祝愿老人們在齋月里身體健康,平安愉快。這種習俗到了今天,也延伸到了親朋好友之間以示敬重和友誼。在整個齋月里,在古城西寧,無論是穆斯林之間,或是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朋友之間,那種和諧融洽的氣息更加濃郁了。
西寧的穆斯林非常重視齋月的最后十天。他們認為,在一年之中的尊貴的齋月里,應當把最后高貴的十天特別用作敬畏真主的功修,改變一下平常的生活方式,把這十天過得更具價值和意義。在精神方面,這十天里穆斯林要不斷地誦讀《古蘭經》,靜思悔過,提升個人修養(yǎng)。而在物質方面,這十天中穆斯林要為開齋節(jié)準備各種精美的食品,如花花、馓子、油果、蜜馓、油香等名目繁多的油炸面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心靈手巧的婦女們僅用面粉加幾樣簡單的食色為原料,即可做出披頭菊、牡丹花、鳳凰展翅、鴛鴦戲水等五六十種花花。這些看起來形象逼真,吃起來脆酥適度,香甜可口的面食,叫人看著真是舍不得下口。
至齋月二十七,是穆斯林很重視的“蓋德爾夜”,也叫“坐夜”。“蓋德爾”是阿拉伯語,即“前定”和“高貴”之意。穆斯林認為,在這一夜做一件好事,勝過平時一個月所做的好事。因此,在這一夜,西寧的穆斯林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開齋飯,特意送到清真寺里散給眾人,有的還請一些“朵斯提”到家里吃開齋飯。開完齋,可以到清真寺贊圣、誦經,也可以待在家里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手抓肉,沏上蓋碗茶邊吃邊學習。穆斯林男女都應當具有“學習從搖籃直到墳墓”的精神,不論年齡大小,只要盡到自己最大努力,必有收獲。一般都是家中的長者給家里的年輕人講述伊斯蘭教的基本知識,例如講解幾十個常用的“蘇賴”,熟練地誦讀這些章節(jié),并且學習和體會這些經文的意思和涵義,結合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來指導日常行為等。
當一彎新月再次從湟水河畔升起時,整個西寧城的各個清真寺的“邦克樓”上傳來的“蘇賴”聲,告訴人們,“開齋節(jié)”到了。
開齋節(jié)里穆斯林會為慶祝一年一度的齋月的結束而舉行盛大會禮和其它慶祝活動,一般為三天。開齋節(jié)從第一天的拂曉就熱鬧起來。西寧的穆民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庭院內外、巷道廁所。成年穆斯林個個都要洗大凈、沐浴凈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小孩子也把臉洗得干干凈凈,頭發(fā)梳得光光亮亮的。早晨八點以后,穆民們腋下夾著小毯子或小拜氈,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東關清真大寺參加會禮。而婦女們一起床就開始準備豐盛的飯菜,等候親戚朋友們的光臨。
會禮前,穆斯林群眾都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菲圖爾”錢,即交納開齋捐。在穆斯林看來,封了一個月齋,不交“菲圖爾”錢,便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
會禮開始,圍繞著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東起西寧大廈,西到湟光的道路上鋪滿了五顏六色的禮拜毯,成千上萬的穆斯林齊整整地面向圣地麥加“克爾白”(即天房)方向跪拜,聆聽阿訇誦讀《古蘭經》,講解齋月的尊貴和封齋的意義,聚禮的神圣,而后禮拜,感念真主的襄助,祝愿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家庭和睦。無論刮風下雨或炎炎烈日,沒有人會中途退場。至此,開齋節(jié)的喜慶氣氛達到高潮。
會禮結束后,人們回到家中給族中的長輩道“色倆目”,以示節(jié)日的祝賀,并祝老人健康長壽。在全家人互致節(jié)日問候的時候,桌子上已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食品:形狀各異、香氣四溢的“馓子”、“翻根頭”、“花花”、“油香”,還有各色瓜果,令人垂涎。不一會兒,酸辣里脊、燒羊筋、糊羊(牛)肉、手抓羊肉、高蝦湯、蘇合丸、炒雞肉、肉炒蘭片等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被端上桌。說說笑笑中,全家人圍坐一起開始享用這喜慶的一餐:孩子狼吞虎咽地吃著,老人細嚼慢咽地品著,男人們爽朗開懷地笑著,女人們細聲慢語地聊著,展現(xiàn)了一個典型西寧穆斯林家庭的和睦與幸福。開過齋后,便上墳悼念家族的亡人,以表思念之情,同時警醒活著的人要用生活體驗去理解伊斯蘭教的人生哲理——“為今世和后世而耕耘”。
節(jié)日的三天里,穆斯林聚居的街巷、村莊里,人人攜帶禮物串親訪友,家家備下美食迎接客人。人們見面互道“色倆目”,共祝平安。席間開懷暢談,交流感情,充滿著互尊互敬,團結友愛的氣氛。
齋月里的穆斯林恪守教規(guī),同時更多地發(fā)揚了穆斯林社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將信仰、宗教功課與社會義務兼顧,朝著成為一名完美信仰,關愛他人與社會,追求兩世吉慶的虔敬穆斯林的方向不斷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