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說:“你應當在這部經典里提及易司馬儀,他確是重然諾的,他是使者,又是先知。他以拜功和天課命令他的家屬,他在他的主那里是可喜的?!保?9:54—55)
“忠”按伊斯蘭的界定是對安拉命令的絕對服從,絕對不觸犯安拉的禁律,并且遵循先知的所有言行。至于“孝”則是對父母雙親恭順和服從。那么。究竟對安拉和使者忠到什么程度方為忠,對父母孝到什么程度才為孝?盡管《古蘭經》詳盡的命令我們怎樣善待雙親,然而,在忠孝方面還得有個讓人去仿效的楷模和榜樣,以便達到盡善盡美的忠孝兩全。為此,安拉將伊斯瑪爾賴作為人類忠孝兩全的光輝榜樣呈現給了大家。
讓我們來看安拉是怎樣贊揚他的,《古蘭經說》:“他確是重然諾的”,“他以拜功和天課命令他的家屬”,短短的兩句話便闡述了他盡忠守孝的高貴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確是重然諾的”,換言之,就是實踐許諾的人。那么他怎么樣實踐自己對偉大安拉的許諾?
1、 他無怨無悔的實踐自己的許諾
相傳:大約在公元前1900年,易卜拉欣帶妻子薩萊定居敘利亞后一直沒有生育,她覺得為80歲高齡的丈夫沒有生孩子于心不忍,便將自己小丫環(huán)哈杰勒送給丈夫做小妾,生下了唯一的愛子——伊斯瑪義。易卜拉欣老年得子,就對這母子恩愛有加;幾年后,安拉又賜老夫人一子,取名伊斯哈各,本來是件喜事,但是二位夫人由于砢愛孩子而引起了矛盾;英明的先知也無法斷明家務之事,薩萊不能容忍伊斯瑪而萊娘倆在丈夫那里受到砢護,強烈要求丈夫攆走這母子倆。于是為了家庭的安寧,易卜拉欣備好駱駝將母子倆送到一個名叫滿克的空野山谷,放下母子倆,留下一皮袋水轉身就走了。此時哈杰而抓住駝韁問:你將我倆寄托給誰?丈夫說:寄托給偉大的安拉!便頭也不回的走了。此情此景將會給四歲左右的伊斯瑪而萊幼小的心靈留下什么樣的影響。
當他達到12、3歲的時候,父親易卜拉欣征得老夫人的同意第一次看望這娘二倆,來到哈杰而門前沒有下駝,便叫出了兒子伊斯瑪義,將其帶到米那山谷做了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正如《古蘭經》說:“ 當他長到能幫著他操作的時候,他說:“我的小子?。∥掖_已夢見我宰你為犧牲。你考慮一下!你究竟是什么意見?”他說:“我的父親??!請你執(zhí)行你所奉的命令吧!如果真主意欲,你將發(fā)現我是堅忍的。””(37:102)多么慷慨的回答,多么恭順的語言!
對于這個生死重大的問題,21世紀所謂的文明時期的文明人會怎樣看待那?也許會用仇恨的眼光盯著父親說:你太不公平了,我幼小的時候你狠心的拋棄了我們,從來沒有照顧過我們,還嫌不夠,現在又來殺我,生命只有一次?。槭裁茨悴粧仐壱了构?,不去殺他那?這大概是現代兒女們普遍的心里吧。但是,人類的楷模忠孝的典范伊斯瑪義就不是這樣,他的回答是:我的父親??!請你執(zhí)行你所奉的命令吧!這充分體現了他以生命為代價盡忠盡孝的高貴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忠孝推向了極致,實踐了他的許諾。
2、 伊斯瑪義的絕對服從
當伊斯瑪義12歲左右時,娶了朱爾胡木族的女子為妻;有一天,一位騎著駱駝風塵仆仆的老人來到他的門前,問:伊斯瑪義在家嗎?他的妻子說:他出去打獵了,可能不回來。老人又問:有待客的食物嗎?她說:我這里什么也沒有,我們家的生活非常困難。老人說:你丈夫回來就對他說,讓他更換一下門檻,說完便走了。伊斯瑪義回來后,問:今天來客人了嗎?妻子說:來了個老人。又問:你怎么招待他了?妻子說:我沒有東西招待。他又說:他說了什么沒有?妻子說:讓你更換一下門檻。于是,伊斯瑪義說:那是我的父親,他發(fā)現你是冷酷吝嗇的,不配做這個家的門檻,讓我休掉你,你走吧,你已經被休了。這體現了什么?體現了伊斯瑪義的絕對服從,父親留下的一句話他毫不猶豫的都絕對服從。
試想,現代人能做到嗎?也許在情理中會這樣說:父親為什么不放過我呢?曾經拋棄我,欲殺我,現在又折散我的家,這個過節(jié)就大了。但是伊斯瑪義絕對沒有這么想過,只有絕對的服從。不像如今的年輕人,一旦有了錢,購置了樓房,娶了妻子,父母的到來就不受歡迎,更不要說孝順父母。和伊斯瑪義相比,今天不會再有第二個忠孝的人了。
總之,《古蘭經》中高度贊揚了伊斯瑪義的高風亮節(jié),偉大情操,高尚人格。為我們樹立了忠孝的榜樣。作為具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其中能有幾個忠孝兩全的人,作為穆斯林,我們更應該提倡人們這一美德,使社會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