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nèi)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行業(yè)新聞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伊斯蘭教法學史(四)

來源:中國清真網(wǎng) 時間:2008-08-29 點擊: 我來說兩句

--伊斯蘭國家及其立法史
    (波蘭)博茲娜·蓋亞娜·斯奇金烏斯卡 著
  穆  薩  譯

      艾布·伯克爾的政治生涯

    穆圣歸真后,艾布·伯克爾的所有政績足以說明他的政策英明,他不愧是位杰出的領(lǐng)袖,輝煌業(yè)績?nèi)缦拢?/font>

  一、穆圣歸真后,穆斯林產(chǎn)生了分歧,社會局勢出現(xiàn)了動蕩局面,有人對穆圣歸真表示懷疑,甚至歐默爾喊道“誰要說穆罕默德死了,我就用劍殺了他。”于是艾布·伯克爾站出來說:“誰崇敬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的確歸真了,誰崇拜安拉,安拉確是永活不死的主,”接著他讀了《古蘭經(jīng)》:“穆罕默德只是一位使者,在他之前,有許多使者,確已逝世了;如果他病故或陣亡,難道你們就要叛道嗎?叛道的人,絕不能傷損真主一絲毫。真主將報酬感謝的人。”(3:144)人們在聽到他讀完此段經(jīng)文時終于平靜下來,分歧也逐漸消失了。

  二、使者入土前,輔士們(使者遷徙前的麥地那居民)在薩伊代家族茅棚內(nèi)召開會議,為穆斯林選擇一位艾米爾。艾布·伯克爾因忙于使者的后事,沒有在場。當艾布·伯克爾知道后便說:“輔士們!你們是最先支持伊斯蘭教者,你們不能是這個群體的最早分離者,阿拉伯人只服從古萊氏人。”最終人們向他宣誓,選舉他為哈里發(fā),其中有許多輔士。這場幾乎導致伊斯蘭國家滅絕的動亂,由此得以平息。

  三、艾布·伯克爾在就職儀式向人們演講道:“眾人??!我只是你們中的主事者,我并不比你們優(yōu)秀,你們中的弱者,只要堅持真理,在我看來就是強者,你們中的強者要是悖逆真理,我認為他就是弱者。我服從真主,你們就服從我,如我錯了,你們就不要服從”。他的政治生涯就從這次被稱為“登基演講”的講話而開始。這次演講概括了他的執(zhí)政政策,并為人們闡明了必須遵守的政治綱領(lǐng)。鼓勵人們?yōu)橹鞯缞^斗。

  四、艾布·伯克爾的果斷品質(zhì)最早體現(xiàn)在他派遣烏薩曼·本·宰德的軍隊出征。使者生前曾準備把這支軍隊派往大敘利亞,并打算委任烏薩曼為那里的艾米爾。當時他的年齡不到二十歲,當時這支軍隊中有艾布·伯克爾及許多著名首傳弟子。使者歸真后,許多阿拉伯人叛教了,企圖使麥地那及其周邊地區(qū)阿拉伯化。首傳弟子希望艾布·伯克爾推遲烏薩曼軍隊的出征時間,但他不樂意地說:“無論結(jié)局如何,必須派遣烏薩曼軍隊”。他不愿人們違背使者的遺愿。當人們感到無法改變艾布·伯克爾主意時,便要求他更換烏薩曼,讓比他年長的將領(lǐng)來帶兵。艾布·伯克爾說:“使者委任的人,艾布·伯克爾能改變嗎?”當歐默爾講述這一要求時,艾布·伯克爾氣憤地說:“伊本·赫塔卜!你真無用,真主的使者任用他,而你竟敢讓我不用他!”他親自動員將士。烏薩曼出征了,向格達爾城全面進攻,圍剿并攻取了該城,這次出征對穆斯林非常有利。這里的敵人聽到此事后便說:“假若他們沒有實力,他們絕不敢派兵與這些部落交戰(zhàn)”。

  五、使者歸真后,一些信仰薄弱者及一些心術(shù)不正之人,趁機反叛,瓦德·安希、內(nèi)志地有人自稱先知(他們是葉麻默地區(qū)哈尼發(fā)家族中的穆賽伊立邁·凱扎卜、也門的艾斯區(qū)艾賽德家族的突萊伊哈,還有臺米姆族的塔厄萊卜家族的哈里夫之女賽查赫),很多人追隨了他們。因此,當?shù)厝藗冃纬闪藘膳?,一派是偽先知的追隨者,一派是拒絕交納天課者。而毗鄰麥地那的兩族人,阿拜賽家族和扎拜雅家族甚至敢于公開同他們斗爭,艾布·伯克爾正處在使者生前所建立的伊斯蘭國家可能被摧毀的緊要關(guān)口,但他意志堅強,臨危不懼,終而化險為夷。艾布·伯克爾當時寄希望與烏薩曼軍隊,烏薩曼一到,就委任他管理麥地那的事務(wù),并有意讓他同軍隊打成一片,以親自帶兵與阿拜賽家族和扎拜雅部落作戰(zhàn)。許多穆斯林對烏薩曼說:“我們以安拉的名義起誓,你要保重,你如遭不測誰來帶領(lǐng)第二支軍隊呢?”烏薩曼說:“我以安拉起誓,我要為你們奉獻”。他率領(lǐng)部從與阿拜賽人交戰(zhàn),最終打敗了他們并戰(zhàn)勝了扎拜雅部落;收復了土地,并將此地作為非穆斯林的牧場。戰(zhàn)后軍隊休整時,烏薩曼考慮與反叛者作戰(zhàn)之后圣門弟子對他說你等幾天吧,或者你放過那些拒交天課的人,歐默爾對她說與他們作戰(zhàn)吧。”使者說過:“我奉命與敵人作戰(zhàn)直至他們說萬物非主,唯有真主”,艾布·伯克爾說:“假若他們理智地拒絕我,只教給安拉的使者時,我與他們作戰(zhàn),直至我死。”

    我們追溯《古蘭經(jīng)》成冊的源頭,就會發(fā)現(xiàn)最早源于艾布·伯克爾。他命專為使者記錄啟示的宰德·本·薩比特挑選一些《古蘭經(jīng)》背誦者和精通《古蘭經(jīng)》的人,把背誦者背記的以及散記于布片、石板、樹皮上的《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整理起來。,之后,艾布·伯克爾又召集一些能背誦《古蘭經(jīng)》的著名圣門弟子,向他們宣讀了這部《古蘭經(jīng)》,大家進行了核對。最后,將這部經(jīng)典保存在使者之妻、歐默爾之女哈福賽家中。

    六 阿拉伯曾毗鄰兩大帝國,既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 。阿拉伯人承認這兩大帝國的歷代政權(quán),但他們對阿拉伯人則不然,輕視他們,經(jīng)常侵擾迫害鄰邊的阿拉伯人,由此艾布·伯克爾一方面試圖向他們展示穆斯林的威懾力量,另一方面,在他們的國家宣傳伊斯蘭教,從波斯開始,他選擇了平叛戰(zhàn)役中的強將哈立德·本·臥立德,派遣他從南邊去波斯,又派遣艾亞德· 本· 埃乃穆,從北面進軍波斯。兩方將領(lǐng)奉命而去,他們征服了波斯許多城鎮(zhèn),最后在幼發(fā)拉底河域會師。哈立德帶軍隊與波斯交戰(zhàn),屢戰(zhàn)屢勝,往往還未到目的地便威名遠洋。他有一種美德從不虐待被征服者,而且善待他們,保護他們,故被征服者接受了哈立德的統(tǒng)治。

  伊歷十二年末,艾布伯克爾打算征服羅馬,他選擇了四位強將阿慕爾·本·阿綏、葉基德·本·艾比·蘇福揚、艾比· 歐貝德· 杰拉哈、謝爾吉勒·本·哈賽乃,授予每位將領(lǐng)帶兵權(quán),命令各位將領(lǐng)按他指定路線進軍。同時他還授予每位將領(lǐng)管轄所征服地的權(quán)利。將領(lǐng)們向目標挺進與羅馬人交鋒,取得了多次勝利。但羅馬人集結(jié)了千軍萬馬,試圖各個擊破穆斯林軍隊,四位將領(lǐng)則一致同意聯(lián)合起來與敵人拼殺,并將此決議匯報艾布·伯克爾,得到艾布·伯克爾同意。當時,羅馬軍隊有二十四萬人,穆斯林軍隊只有三萬六千人,而且羅馬國王非常關(guān)注這次戰(zhàn)役。這次戰(zhàn)役被稱為雅穆克戰(zhàn)役。其時羅馬軍隊駐扎在雅穆克河岸,艾布·伯克爾派遣在伊拉克的哈立德迅速前往敘利亞援助穆斯林軍隊。哈立德迅速趕到后,發(fā)現(xiàn)軍隊內(nèi)部意見不一,于是向他們宣講道:“今天是屬于安拉的日子,今天不應(yīng)該驕傲”,最后又說:“你們聽著,我是奉命行事,你們服從吧,今天我主事”。那天,他們服從了哈立德。哈立德精心部署軍隊,在帥位上忙了一天一夜。次日凌晨,羅馬將領(lǐng)希拉克羅得到軍隊失敗的戰(zhàn)報時,便丟下城霍姆斯城倉皇逃跑,逃離時說道敘利亞 永別了 ”。從此,霍姆斯城便呈現(xiàn)在穆斯林的面前。

  這次戰(zhàn)役期間傳來了艾布·伯克爾歸真及歐默爾·本·赫塔卜繼位的消息,哈立德決定讓艾比·歐貝德代替他的領(lǐng)導職務(wù),哈立德拿起經(jīng)典暗示他帶領(lǐng)好軍隊,待勝利之后將經(jīng)典和權(quán)利交付給他。穆斯林軍隊勝利的秘訣是他們作戰(zhàn)時意志堅強,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們堅信真主以勝利及戰(zhàn)利品援助他們,既便犧牲了也是烈士,列士的歸宿是樂園。

  七、艾布·伯克爾得病后感到有生之日不多了,考慮到穆斯林大眾利益,他在彌留之際推選了哈里發(fā)(被稱為執(zhí)政盟約),他知道許多人自以為自己最適合哈里發(fā)一職,如不為他們確定哈里發(fā),將來就會產(chǎn)生矛盾,相互間結(jié)下仇恨。他認為歐默爾·本·赫塔卜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它意志堅強,思維敏捷,但他還是與一些著名的圣門弟子協(xié)商,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贊同。歐斯曼也參加了協(xié)商,艾布·伯克爾口授,“此時執(zhí)政權(quán)歸于歐默爾”,之后,他對大家說:“你們對選舉哈里發(fā)滿意嗎?指主起誓,我不能背信棄義,我也未選擇我的親屬,而委任歐默爾作為你們的哈里發(fā),你們要服從他,”他們便答道“我們服從,我們效忠。”艾布·伯克爾于伊歷十三年6月31日晚去世,他執(zhí)政了兩年三個月零十天。葬于使者墓旁。

  艾布·伯克爾之后的伊斯蘭國家政權(quán)

  艾布·伯克爾將阿拉伯半島劃分為十個行省,每個行省中委任一名艾米爾負責禮拜、判案、執(zhí)法,艾米爾既是法官也是律例的執(zhí)行者,因為艾布·伯克爾在各艾米爾之下未另外委派負責訴訟的法官這些艾米爾及他們所負責的行省有:

  1、麥加,艾米爾是阿塔布·本·艾西爾,他是使者生前委任的艾米爾

  2、塔伊夫,艾米爾是歐斯曼·本·艾比·阿綏,也是使者委任的艾米爾。

  3、薩那,埃米爾是穆哈吉勒·本·艾比·伍麥葉,他是反叛事件后,收復該地的艾米爾。

 ?。?、哈達拉毛,該地的管理者是扎亞德·本·盧貝德。

 ?。?、呼拉尼,該地管理者雅阿萊·伍麥葉?!?/font>

 ?。?、祖拜爾,該地管理者艾布·穆薩·艾什爾里。

  7、均迪,艾米爾是薩阿孜·本·賈拜勒 。

  8、納季蘭,該地管理者杰里爾·本·阿卜杜拉·白吉利。

 ?。?、杰拉什,該地管理者阿卜杜·本·圖爾。

 ?。保啊土?,該地管理者阿拉· 本· 哈里迪拉 米。艾布·伯克爾曾委派他討伐巴林的反叛者。

  至于伊拉克和敘利亞仍屬戰(zhàn)爭地區(qū),均迪的一些艾米爾曾負責這兩地事務(wù)。艾布伯克爾手下沒有大臣,只有歐默爾負責訴訟,艾比·歐貝德負責國庫。

  歐默爾的政策

  歐默爾執(zhí)政期是在前兩任哈里發(fā)中政績最輝煌的時刻,艾布·伯克爾歸真后他被推舉為哈里發(fā),他登基演講在贊詞后說:“信士猶如未曾牧放的家駝,服從主人,它注意主人將他趕到哪里?至于我以天房的主發(fā)誓我的使命是帶領(lǐng)你們走上正道,”家駝的順從則是順服于呵斥它鞭打它的主人,駝是易于人們利用的。這是當時對伊斯蘭民族最形象的比喻,民族的領(lǐng)導者肩負著神圣的使命,服從命令、杜絕所禁止的就是服從與順從。歐默爾是最先命令法官專門處理民事的哈里發(fā),當時的法官完全獨立于政權(quán),在訴訟中又有很大的權(quán)利,歐默爾也曾參加過艾米爾和其手下人主持的審判會。

  歐默爾與艾米爾的關(guān)系

  歐默爾博得大眾擁戴與艾米爾的支持與輔佐分不開,在歐默爾看來,艾米爾就是社會一員,必須嚴于律己,公正待人,他主張人與人之間提倡平等,既便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他曾遇到過狀告艾米爾的事情,他對原告與被告一視同仁,直至真相大白。如果艾米爾犯法 ,他以教法論處,并革除職務(wù)。對此阿拉伯上層意見不一,一些人從未見到過懲治地方長官,一些人認為這樣有損于地方長官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許在動蕩時期,采用這一警示的方式,是最有效的消除社會矛盾的方法。歐默爾向人們宣傳宗教,讓他們相互往來,公正待人,并分給他們生活用品,當人們遇到難題時便去找他。

  歐默爾命令那些忠誠于事業(yè)的人監(jiān)督地方長官的工作。遇到地方反映的冤案,他就派這些信得過的人去調(diào)查和落實,他們習慣是先深入下層調(diào)查,之后才詢問有關(guān)當事人、見證者,這樣做對證人不會產(chǎn)生副作用,因為歐默爾政策非常嚴厲,每個人都有權(quán)向他直接投訴,從而使人們獲得更大的自由。此外,他還命令地方長官,于每年朝覲時,必須到場,有怨者可向歐默爾申訴,歐默爾親自召集雙方直到為怨者討回公道。艾米爾都擔心,朝覲時在眾人面前出丑,所以他們不敢虐待任何人。

  歐默爾經(jīng)常審查艾米爾手中所擁有的穆斯林大眾的財產(chǎn),他看到一些富人財源不明,通過法律手段,先沒收財產(chǎn),再根據(jù)具體情況,將財產(chǎn)分給人們。

  歐默爾同貧民百姓的關(guān)系

  盡管歐默爾對待艾米爾非常嚴厲,但他對貧民百姓特別同情憐憫,非常重視他們的利益,他認為他對所有的百姓都要負責,他曾說過:“即使迷失在幼發(fā)拉底河岸的一峰駱駝受到傷害,我都會擔心真主問罪于我,”他還說:“假若我活者,我就要考察民情,因為我知道人們有許多需求無法傳達給我,至于那些艾米爾他們不會告訴我,也不到我這里來,故我要去敘利亞居住兩個月,其次是一些較大的城鎮(zhèn),每個地方都逗留兩個月,我想以這次巡游實現(xiàn)我的愿望,達到我目的。

  歐默爾在教育人時用他的手杖,常常是杖不離手,人們害怕他的手杖遠比利劍。拉希德·本·賽阿德傳述歐默爾曾給人們分發(fā)財物時,出現(xiàn)了擁擠現(xiàn)象薩阿德·本·艾比·宛嘎斯(著名圣門弟子,波斯的征服者)在人中橫沖直撞,闖到歐默爾跟前。歐默爾對他說:“你來到這里,就你不怕真主的代治者懲罰你,”歐默爾對他在人中擁擠非常氣憤,他喜歡大家人人平等。

  歐默爾廉潔奉公

  人們喜歡歐默爾,還因為他廉潔奉公。人們喜歡他對待穆斯林財產(chǎn)公私分明。他認為穆斯林的財產(chǎn),就好比一個牧場,他要保護其中每一個放牧者的利益。他對自己非??量?,甚至他的生活低于他的民眾,他從不超過這個標準,他沒錢時向國庫的司庫借,當領(lǐng)到薪俸時再去歸還。一些著名圣門弟子看到他生活窮苦時想增加他的薪俸。但他沒有接受,他說:“我和我的朋友(使者與艾布·伯克爾)就像三個趕路的人,第一個人帶著干糧到達了目的地,另一個按照他的方式也走到了目的地。之后,第三個跟隨前二個,如果他對前兩個所帶的干糧滿意,并堅持他兩個路線,那么,就能趕上前兩位。如果走的不是前兩位的路,那么就永遠也無法趕上他們。”他厭惡任何人利用非正當方式,獲取財物來贍養(yǎng)家人,據(jù)說:“他的妻子溫姆·庫勒蘇姆在歐默爾不知道的情況下送給羅馬皇后一份精美的禮物,放在一個郵包中,寄到皇后手中,羅馬的婦女們聚集在一起說:這是一份阿拉伯王后的禮物,她又回贈一份禮物,其中有昂貴的項鏈。當接到禮物時歐默爾拿著它,把大家召集起來對他們說溫姆·庫勒蘇姆給羅馬皇后送了一份禮物,羅馬皇后又回贈了這份禮物,你們對此有何看法?他們都說這是禮尚往來,認為溫姆·庫勒蘇姆應(yīng)該接受。歐默爾說:“信使是穆斯林大眾的信使。那份禮物在羅馬皇后眼中之所以昂貴,是因為它來自穆斯林,他命令將此禮物上交國庫,只是將原寄出禮物的同值禮品留給溫姆·庫勒蘇姆。他只所以這樣對待家屬,是為了便于管理他人,只有以身作則,嚴以律己,他才能管教好別人。他召集家人他們說:“我禁止別人這樣那樣,而人們看你們時,猶如飛禽盯著肉似的,我以真主發(fā)誓!你們中只要有人那樣做,我照樣嚴加懲治。”

  前面講過歐默爾首先做的一件事,革除了哈立德·本· 臥立德同羅馬交戰(zhàn)軍隊的領(lǐng)導權(quán),將波斯穆斯林軍隊領(lǐng)導權(quán)交給艾比·歐貝德·本·麥斯歐德,囑托他遇事要同圣門弟子協(xié)商,不要擅自作主。波斯為自己推選的一位著名的將軍名為魯斯坦,他派兵與穆斯林軍隊作戰(zhàn),波斯軍隊在伊拉克境內(nèi)庫法附近的納瑪勒格失敗了,波斯人又逃到伊拉克最大的地區(qū)第斯克拉,艾比·歐貝德緊追不舍,擊敗他們并與這里的市民和解了,當魯斯坦得知失敗消息后,調(diào)集一支強大軍隊在幼發(fā)拉底河西岸與穆斯林軍隊交鋒,這次戰(zhàn)役穆斯林傷亡慘重,當歐默爾接到這一消息時向他們派遣援軍,魯斯坦也為他們增派了一強大的軍隊,并派遣一位將軍名叫麥海拉尼與穆斯林交戰(zhàn),最終穆斯林軍隊戰(zhàn)勝了他們。

  嘎底西葉戰(zhàn)役

  當麥海拉尼失敗后,波斯人發(fā)現(xiàn)自己在阿拉伯人面前十分懦弱,他們四分五裂,沒一個國王,于是他們決定推舉庫斯拉后裔一名叫葉茲德吉爾德的青年為君王,他只有二十一歲,他召集軍隊由魯斯坦掛帥,當歐默爾得知這消息時,從整個阿拉伯半島調(diào)集軍隊,他想親自掛帥出征,但一些著名圣門弟子阻止了他,他們決定讓著名將領(lǐng)薩阿德·艾比·宛嘎斯帶兵出征,薩阿德帶兵到達敵人地段時,他接到歐默爾的信,信中說如果收到我的信時你向大家傳達,他授權(quán)他的軍隊,以嘎底西葉許諾,向我匯報所得到的一切消息,薩阿德與歐默爾之間書寫從未間斷,薩阿德向他描述的那里的城鎮(zhèn)及所見到的一切。

  魯斯坦決定越過阿提格河,兩軍激戰(zhàn)長達三天,直到第四天夜里,內(nèi)志的人沖向魯斯坦的帳篷,魯斯坦見勢不妙,倉皇逃跑,穆斯林勇士窮追不舍,捉住他后,結(jié)束了他的生命。勇士在處決魯斯坦時,高呼以天房的養(yǎng)主起誓!我殺掉了魯斯坦。此時波斯軍隊已敗北,薩阿德將勝利的喜訊傳告給歐默爾。歐默爾整日關(guān)注嘎底西戰(zhàn)役,他每天都到麥地那郊外等待消息,直到得到這一喜訊。

   薩阿德在嘎底西葉養(yǎng)精蓄銳休整一個月后,開始追擊逃兵,這些敗兵投靠到一位名叫霍爾木贊的將領(lǐng)帳下,稍一交戰(zhàn),霍爾木贊便潰不成軍逃往艾哈瓦茲,薩阿德一路追擊,打得敵人一敗涂地。接著他又向巴格達附近的馬達茵進軍,到西爾河前停下。一些當?shù)厝?,將他們引到淺灘處渡河,繼續(xù)向馬達茵挺進,當波斯軍隊見到他們渡過河后,攜家眷投到哈斯瓦尼,馬達茵人決定于阿拉伯人修繕和好。薩阿德住在“白宮”,之后,他接到歐默爾委任狀,委任他管理所征服的波斯城鎮(zhèn)。他又向波斯其它地方派兵,征服了許多城鎮(zhèn)。此時穆斯林已擁有大量的波斯土地,西起幼發(fā)拉底河,東到杰侯尼河,南至印度河,北至亞美尼亞。所有這些戰(zhàn)役不超過七年他們就贏得了全局的勝利。他們給當?shù)厝肆粝铝嗣篮玫挠∠?,這時他們已兌現(xiàn)他們曾許下的諾言,公正執(zhí)法,讓大眾監(jiān)督他們。這都是歐默爾所囑咐的。

    在羅馬的穆斯林軍隊

    前面提到艾布·伯克爾歸真時穆斯林正在雅穆克戰(zhàn)役中作戰(zhàn),歐默爾決定讓哈立德·本·臥立德帶兵,又讓艾比·歐貝德臨時替代哈立德。軍隊向約旦方向挺進,在歐默爾執(zhí)政后六個月即伊歷十三年解放約旦。之后,又向大馬士革進軍,當時哈立德處在前峰位置,穆斯林軍隊將大馬士革城圍困了七十天,他們在城周圍各方向都有一位將領(lǐng)把守,哈立德夜以繼日守候在城外,他對敵情了如指掌。他們趁敵人稍一疏忽,便以繩梯登上城墻從城門附近降下,殺掉門衛(wèi)。哈立德親自用劍砍斷門栓打開城門。市民們害怕,故請求和解,哈立德與他們講和。這時歐默爾來信命令艾比·歐貝德帶領(lǐng)部分軍隊去伊拉克,讓他們在哈希姆·本·歐特拜手下聽令,讓哈立德和極少部分人留下。艾比·歐貝德到了羅馬的馬爾季,當?shù)赜袃晌粚㈩I(lǐng),圖宰爾·拜特拉克和珊斯。除圖宰爾領(lǐng)著他的軍隊秘密地回到大馬士革,葉基德·本·艾比·蘇福揚得訊后與其交戰(zhàn),阻止他們?nèi)ゴ篑R士革。哈立德知道了也帶兵從敵人背后殺去,穆斯林將其包圍住,敵軍全軍覆沒。葉基德回到大馬士革,哈立德回到艾比·歐貝德那里。珊斯的軍隊也以失敗而告終。

    征服霍姆斯

  穆斯林征服大馬士革后,向霍姆斯進發(fā),并將該城圍困了一個冬季.。羅馬人推測寒冷的冬季將會凍垮穆斯林軍隊,然而,當羅馬人看到這一切對他們毫無影響時,便像大馬士革人一樣同穆斯林媾和。哈立德受艾布·歐貝德之命出征根納斯林,羅馬人派稍遜于希拉克略的米納斯任主將率兵將他們圍困起來。哈立德與他們交鋒,最終擊敗了他們,殺了米納斯。當?shù)厝送犊苛斯⒌?。歐默爾聽到這一消息后說:“哈立德不愧為一位勇士,真主憐憫艾布·伯克爾,他比我善識勇士。”哈立德控制了根納斯林后對當?shù)厝苏f:“假若你們在云霧中,我們讓真主懲罰你們或?qū)⒛銈兘唤o我們。”之后,那些人按照霍姆斯媾和的方式和解了。凱撒里亞被穆阿維葉征服了。艾吉納丁被阿慕爾·本·阿綏征服。羅馬人也有不少足智多謀的將領(lǐng),歐默爾知情后說:“我們以阿拉伯的勇士戰(zhàn)勝了羅馬的強將,你們根據(jù)情況擴大疆域,要狠狠打擊敵人。”此后,經(jīng)過屢次戰(zhàn)役,最終擊敗羅馬。阿慕爾·本·阿綏 去了耶路撒冷,后定居于艾吉納丁。

  征服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宗教的圣地,穆斯林到達這里,將這里包圍,長期的封鎖使當?shù)厝嗽敢怄藕?,但條件是歐默爾應(yīng)親自主持和解儀式,于是穆斯林派人向歐默爾匯報,歐默爾來到大敘利亞,這是他首次外出。歐默爾給當?shù)匾恍┌谞柸バ?,要求當他到達時,讓納稅人見他。耶路撒冷的代表向他求和,歐默爾接受了他們的條件,并寫了保證書,承諾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chǎn)、教堂、十字架標志,不進駐他們的教堂,也不毀壞教堂及其中任何東西,包括教堂周圍的廣場、十字架及任何財產(chǎn);不歧視他們的宗教,不侵害任何人。在此,任何一個猶太教人不同他們居住在一起。信的最后寫到,此信中所有內(nèi)容都是以安拉和使者的名義許下的諾言,是哈里發(fā)和眾信士的責任與義務(wù)。哈立德、阿慕爾·本·阿綏、阿不杜拉赫曼、穆阿維葉均在上面簽了字。此事發(fā)生在伊歷15年。

    隨后,歐默爾到了耶路撒冷,進入基亞麥教堂。到了禮拜時間,他對大主教說:“我想禮拜。”大主教說:“你就在此地禮拜!”歐默爾沒有同意,而是在教堂門前臺階上單獨做了禮.拜;他對大主教說:“假如我在教堂內(nèi)做了禮拜,以后穆斯林將仿效,他們會說歐默爾都在此禮拜,他規(guī)定不許穆斯林在他所禮拜的臺階上禮拜或宣禮。歐默爾想在這里建一座清真寺,于是大主教將他領(lǐng)到安拉曾啟示葉爾古伯的那巖石上,他們清除了上面的土,在此基石上為穆斯林建起了清真寺。后來,他將巴勒斯坦劃分為2個行省,一個是臘姆拉,一個是耶路撒冷。歐默爾與被征服者的公平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他至誠、公正的人格。

  歐默爾執(zhí)政時,通過阿慕爾·本·阿綏征服了埃及,并在此建立清真寺,這是開羅最古老的清真寺。歐默爾時期的征服活動不超過十年,大部分時間是征服整個波斯和大部分羅馬地區(qū),即沙目地區(qū),這些國家愿意接受伊斯蘭公正的律例。歐默爾輝煌的一生為其后伊斯蘭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哈里發(fā)歐斯曼

  歐默爾歸真后,歐斯曼出任哈里發(fā),他曾是六位候選人之一。完成就職儀式后,他向人們宣講,“要努力工作。”他告誡人們勿受今世榮華富貴的誘惑;命令他們以前人為鑒,禁止他們疏忽大意慢怠工作。他向各地艾米爾致函,囑咐他們要善待百姓,不要壓迫虐待他們。他在信中說:“最公正的方式就是關(guān)注穆斯林各方面的情況,向他們提供生活資料,并征收他們的天課,要善待被保護的人。”接著又致函各地軍隊將領(lǐng)說:“你們是伊斯蘭的衛(wèi)士,歐默爾為你們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制度,他雖然離開我們,但他所制定的制度仍然有效。我不能隨意改變你們?nèi)魏我粋€人,只有安拉能改變你們,讓他人取代你們,你們自己要考慮你們應(yīng)怎么辦?你們履行你們的職責吧!,因為我履行安拉責成我的一切責任與義務(wù)。”他又致函征稅人員:“安拉以真理造化眾生只接受真理,你們應(yīng)堅持真理,主持公正,盡職盡責不要違法亂紀,你們對待工作應(yīng)相互合作,克盡職守;不要虐待孤兒,不要爽約,安拉最厭惡不義之人。”他也致函予老百姓:“你們要遵循上面所下達命令。你們不要因塵世而忽視你們的義務(wù)。”他囑托人要行善。歐斯曼執(zhí)政初期各大城鎮(zhèn)仍保留著歐默爾所委任的一些艾米爾。

  歐斯曼遇到的首要問題

  歐默爾歸真后,大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懲辦殺害歐默爾的兇手艾比·魯魯及其幫兇霍爾木贊與杰菲乃上。霍爾木贊原是基督教徒,賽爾德召他來麥地那,讓他熟悉記錄麥地那情況。奧貝杜拉·本·歐默爾拔劍刺死霍爾木贊,還想殺掉杰菲乃,人們將杰菲乃抓住投入監(jiān)獄。就此歐斯曼與首傳弟子協(xié)商,部分人主張?zhí)帥Q他以報血恨,另一部分人主張說昨天能殺害歐默爾,如今能殺害他的兒子,然而歐斯曼說:“今天我是穆斯林的首領(lǐng),我已從我的財產(chǎn)中拿出一部分錢作為罰金(交付殺人的抵命債)。”這是當時對此事的一種比較妥當?shù)奶幚矸椒ā?/font>

  歐斯曼時期的征服業(yè)績

  在賽義德·本·阿綏帶領(lǐng)下,里海岸邊一個較大的城邦泰伯里斯坦被征服了,在里海邊的阿卜杜拉赫曼·本·拉比爾挺進到土耳其。至于敘利亞,穆阿維葉已將它全部控制了,他的戰(zhàn)績非常顯赫。哈比布·本·穆斯林奉歐斯曼之命征服了亞美尼亞,他屢戰(zhàn)屢勝,直至打到泰夫利斯。伊歷38年,穆阿維葉征服了塞浦路斯島。征服這里每年收入達七千第納爾,同時當?shù)厝诉€向羅馬人繳納同樣的數(shù)量,穆斯林并未干涉此事。他們以羅馬人對待他們的方式理解穆斯林,穆斯林的方式是適于他們的。穆阿維葉在海上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艦隊,阿卜杜拉·本·蓋斯·哈里斯被委任為艦隊司令。他無論冬夏都戰(zhàn)斗在海上,損傷甚小,僅有一次還是一位士兵單獨帶船出去,被羅馬人殺害。

  埃及亞歷山大人在羅馬皇帝唆使下爽約了,羅馬皇帝派了一支強大的艦隊援助亞歷山大人與阿拉伯人作戰(zhàn)。阿慕爾·本·阿綏趕來擊敗了羅馬人,并摧毀了亞歷山大的城墻,繳獲了很多羅馬的船只。阿慕爾派阿卜杜拉·本·薩拉赫征伐北非沿岸,從的黎波里到丹吉爾,占領(lǐng)許多隸屬于羅馬的城鎮(zhèn)。最終媾和,其條件是每年向穆斯林繳納二佰五十萬第納爾。

  其時,歐斯曼命令阿卜杜拉·艾比·薩拉赫對付羅馬皇帝派遣的六百艘船只的龐大艦隊。阿卜杜拉帶艦隊到達目的地,穆阿維葉也帶艦隊到達,穆斯林的艦隊與君士坦丁的艦隊交戰(zhàn),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羅馬軍隊慘敗,其將領(lǐng)也葬身于大海,穆斯林得到了大量的戰(zhàn)利品和艦只。歐斯曼時代,繳獲的大量羅馬戰(zhàn)艦加上穆阿維葉和阿卜杜拉制造的艦船使得伊斯蘭成為一個海上王國。而這些艦只在保衛(wèi)伊斯蘭港口免遭羅馬人的襲擊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歐斯曼時代的內(nèi)部事務(wù)

  歐默爾下令古萊氏的首領(lǐng)未經(jīng)許可不得擅自離開麥地那。歐斯曼執(zhí)政后取消了此項禁令。這些人得以自由地遷居在各個城鎮(zhèn),不到一年古萊氏族就在各地城鎮(zhèn)征集到一筆巨款,許多人便逐漸開始接近他們。人們普遍認為古萊氏人都有資格做哈里發(fā)時,他們就像皇室家族一樣得到人們的信任,許多人希望他們其中某人有朝一日成為哈里發(fā),從而使自己得到好處。

     在歐默爾時期,人們不敢產(chǎn)生分歧,因為歐默爾性格非常冷峻。領(lǐng)導者與被領(lǐng)導者都害怕他,因而很少出現(xiàn)糾紛。此外,還因為他們心中深深熱愛伊斯蘭。歐斯曼時代,與歐默爾時代情況截然不同,艾米爾和領(lǐng)導者之間分歧和矛盾層出不窮,伊拉克、巴士拉、庫法的情況尤為嚴重。至于敘利亞情況相對較好一些,因為穆阿維葉英明果斷。各地的人們向歐斯曼控告艾米爾,要求罷免他們,歐斯曼便答應(yīng)了他們。在巴士拉有一位名叫阿卜杜拉·本·賽拜的猶太人。他偽信伊斯蘭教,以迷惑人們,向人們傳播一些不良的思想。他對人們說:“真不可思議,你們屬于使者的家屬,為什么又讓別人管理你們呢?”巴士拉的艾米爾將他驅(qū)逐出去,他流落到庫法,繼續(xù)向庫法散布流毒,再次被逐,到了埃及仍然如法炮制。人們紛紛訴說伊本· 賽拜之事。麥地那人知道后,告訴歐斯曼,歐斯曼問“從哪聽到此話?”他便派人把埃及的阿卜杜拉·本·艾比·賽爾赫召來詢問,歐斯曼得知實情后,歐斯曼又召集眾艾米爾,商討此事,對他們說:“你們談?wù)効捶ā?rdquo;眾艾米爾一致認為對制造事端者應(yīng)該立即懲處。歐斯曼心軟而沒有采納大家的看法。艾米爾回到了各地。

     至于制造事端的人,他們計劃趁艾米爾不在麥地那的時候,舉行起義,但沒有成功;他們又向同伙致函通知他們在麥地那再次聚會,當他們快到麥地那時,歐斯曼已派人了解過他們的情況。所派的人向他匯報“來的人們欲罷免或置您于死地 。”歐斯曼再次召集人商議對策,人們建議處決肇事者。歐斯曼說:“我們應(yīng)該原諒他們,不應(yīng)該傷害他們,否則我們會有偽信的嫌疑。讓他們回去吧!”這些人有的來自埃及,有的來自巴士拉,有的來自庫法,但他們內(nèi)執(zhí)意要像朝覲者一樣來麥地那。

     他們沒有暴露出他們的意圖,而是趁人們不備之時進入麥地那,包圍了歐斯曼的住宅。他們異口同聲說:“你為何要殺害我們呢?”歐斯曼發(fā)誓道:“我絕沒有容許處置你們”這些人又說:“你爽約了!你該殺!”他們要求他退位,但遭到歐斯曼拒絕。他們又阻止歐斯曼去清真寺禮拜,并封鎖了他的住宅,斷絕了供水。歐斯曼暗中派人向各地艾米爾求援,當這些圍困者得知各地的軍隊來援助歐斯曼時,他們采取了斷然的措施。燒毀了歐斯曼的家,逮捕了歐斯曼。這時歐斯曼想通過贖金來妥協(xié),他命令這些人離開此地,一部分人離去了,阿菲格·本·海卜用劍向歐斯曼刺去,緊接著蘇達尼·本·哈目拉尼又將其妻納依萊·賓提·法拉菲斯推倒在歐斯曼面前,當她用手抵擋劍時她的手指被砍斷。一些人用劍刺中歐斯曼頸部,將他家洗劫一空,驅(qū)趕出他家所有的人,又來到國庫,將國庫洗劫一空。之后,才在麥地那宣布歐斯曼被殺害的消息。他們將歐斯曼圍困了22天,伊歷35年12月18日夜晚歐斯曼被害,即公元656年5月25日。這是穆斯林歷史上首次最不幸的事件。

  回顧歷史,假如穆斯林首領(lǐng)精誠團結(jié).觀點一致,完全可以阻止這些人向麥地那進軍。但他們四分五裂,存有分歧,因而,使得這些愚蒙之人如愿以償。若是這些首領(lǐng)及著名學者遠見卓識,這些人無論數(shù)量再多也不會得逞。

  阿里的政策

  當歐斯曼被刺時,麥地那只有一些來自各地的擁護者,他們只能譴責這次丑惡的暴行。他們?nèi)藬?shù)有限,無法向其它地方的軍隊及未參與這些暴行那些人們通知。因為很多圣門弟子諸如各地的艾米爾、軍隊領(lǐng)導人及港口的衛(wèi)士等都不在麥地那。這時麥地那懲治這幫暴徒呼聲自然達到高潮,這些人們認為只有阿里才適合哈里發(fā)一職,他們要向阿里宣誓,首先遭到阿里的拒絕,之后阿里答復,他欲讓塔勒哈和祖拜爾首先宣誓。他倆是阿里的協(xié)商伙伴,但這倆人拒絕了,這時馬立克·本·艾塔拉起身拔劍對塔勒哈說:“如果你不向阿里宣誓,我就用劍刺了你的雙眼。”于是他和祖拜爾宣誓了。一些麥地那人參加宣誓,其余一部分圣門弟子拒絕向阿里宣誓,逃往敘利亞等地。宣誓儀式結(jié)束后,就有一些圣門弟子出面要求對兇手繩之以法,為歐斯曼復仇。但阿里擔心這些部落會偏袒他們,使事態(tài)擴大,他要求暫緩行動,以免引起騷亂。

  古萊氏人與哈瓦利吉派人之間產(chǎn)生了嚴重的分歧,一些伍麥葉人的首領(lǐng)跑去復仇,而他們則對此意見不一,一部分人認為“假使風波繼續(xù)蔓延,我們無法控制局勢,暫緩行動是上策。”另一部分人認為“阿里注重古萊氏人而忽視了我們的意見,處于無奈,我們一邊履行真主的法度,一邊關(guān)注局勢的發(fā)展。”

  阿里的首要工作

  阿里認為他首要的工作是,趁歐斯曼委派在各城鎮(zhèn)的艾米爾尚未向他宣誓之前,免除他們的職務(wù)。穆伊拉·本·舒爾拜、伊本·阿巴斯反對這一行動,并提醒他謹防此行動的后果,但阿里沒有采納這一建議,其實宣誓之后,他仍有機會免除一些艾米爾,因為哈里發(fā)有權(quán)任免艾米爾。他接受了嚴懲刺殺歐斯曼的兇手,但主張等待事端平息下來之后再履行安拉的法度,懲治兇手。然而,這種做法也違背了人們的意愿。

  阿里根據(jù)自己的主張,將一些工作人員分別派往各地。這些人到了各地,事情并不順利,因為所有大城鎮(zhèn)均已發(fā)生變化。尤其是塔勒哈和祖拜爾被迫宣誓后出走麥加,途中遇到去朝覲的阿伊莎,他們將歐斯曼被害之事告訴了阿伊莎。于是三人決定去巴士拉,呼吁巴士拉人為歐斯曼復仇。他們召集巴士拉人商量此事時,打算去敘利亞與穆阿維葉作戰(zhàn)的阿里得知后,認為應(yīng)當首先解決這些人的問題,希望通過書信來往,實現(xiàn)兩派之間的和解。如果不是受伊本·賽拜卜等人的欺騙,那天夜里就不會進攻塔勒哈和祖拜爾的軍隊,從而引發(fā)了1萬多人參加的“駱駝之役”,以阿里獲勝告終。阿里對阿伊莎厚禮相待,不僅讓兒子護送圣妻回麥地那,而且還親自護送一程。

     穆斯林曾認為同室操戈是僅次于舉伴真主的大罪。雖然,此次戰(zhàn)役很快結(jié)束了,然而,卻在穆斯林之間造成了同室操戈的消極影響。對此我們不妄加評論。但塔勒哈、祖拜爾和阿伊莎要求為歐斯曼復仇,他們自己卻并非是伊瑪目,既然唯有伊瑪目和伊瑪目扶助者有權(quán)履行法律,那么其要求是不合適的,他們應(yīng)同大家意見一致之后,請求哈里發(fā)懲治殺害歐斯曼的兇手。     

      同樣,阿里在罷免歐斯曼委任的艾米爾一事中過于匆忙,沒有征求伊本·阿拔斯等圣門弟子的意見,確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誤。更有甚者,他的軍隊收編了部分涉嫌謀害歐斯曼的人員,因而點燃了誣陷之火,導致人們懷疑阿里參與刺殺歐斯曼的行動,盡管他在政治上利用了那些絕不與對手和解的黨派,但我們深信他是無辜的??梢哉f這是必然的,這些分裂的黨派以卑鄙的手段引發(fā)了戰(zhàn)爭,使雙方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起初阿里從巴士拉前往庫法,致函要求穆阿維葉向他宣誓。穆阿維葉回函道:“首先我們要為歐斯曼討回血債。”穆阿維葉是一位老練的政治家,他的英明政策贏得了敘利亞人的擁戴,這里的人們完全聽從他的指揮;具有如此巨大的影響,他卻拒絕向阿里宣誓效忠。阿里不得不出兵討伐,發(fā)生了不該發(fā)生的綏芬戰(zhàn)役,犧牲了5萬穆斯林將士。無論是征服波斯、羅馬或埃及,傷亡均未如此慘重。這一驚人的數(shù)字是伊斯蘭教史無前例的。

  戰(zhàn)役的結(jié)局

  這次戰(zhàn)役以仲裁而告終,敘利亞人用長矛高高挑起《古蘭經(jīng)》,高呼這是安拉降示給我們和你們的經(jīng)典,敘利亞人選擇了阿慕爾·本·阿綏,阿里部下推選的艾布·穆薩·艾什阿里為雙方仲裁人,阿里即不樂意仲裁,也不愿意讓要求穆薩·艾什阿里去,最終不得不服從大家的意見。

  仲裁的期限

  仲裁期定于伊歷37年2月15日,他們達成仲裁協(xié)議并確定六個月后的仲裁期,雙方仲裁人的條件是各自部下必須服從仲裁,在仲裁日到臨時,阿慕爾與艾布·穆薩達成協(xié)議免除阿里和穆阿維葉的職務(wù),讓穆斯林大眾選擇各自所喜歡的領(lǐng)袖。仲裁時阿慕爾讓艾布·穆薩首先發(fā)言,他誦贊詞后說:“從這個民族利益出發(fā),我們認為最適宜這個民族的是首先免除阿里和穆阿維葉的職務(wù),讓民眾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人為領(lǐng)袖。我已讓阿里和穆阿維葉回避。”于是大家接受了這種仲裁。

  阿慕爾走上前去,誦完贊詞后說:“你們聽到了嗎?這位已將他的主人免職了,我也同意免除他的主人,但我認定我的主人穆阿維葉為領(lǐng)袖,因為他既是歐斯曼的朋友,也是為他復仇者,堪稱人們的領(lǐng)袖。”阿里的部下面對這種仲裁的結(jié)果,內(nèi)部產(chǎn)生了嚴重的分歧。

  仲裁的結(jié)局

  這一不成功的仲裁結(jié)果導致穆斯林之間分化成三個派別。一派是追隨穆阿維葉者,對于仲裁結(jié)果十分滿意。一派是擁護阿里者,即十葉派。另一派是出走派,即脫離阿里不愿仲裁并否定一切者。他們之所以否定阿里及其部下,其原因是阿里和其部下愿意仲裁;他們否定穆阿維葉及其部下是因為他們挑起戰(zhàn)爭,分裂了穆斯林團體。他們認為必須與這兩派戰(zhàn)斗到底。

  阿里將堂弟阿卜杜拉·本·阿巴斯派遣到哈瓦利吉派那里,規(guī)勸他們,然而他們更加頑固,于是阿里與哈瓦利吉派之間發(fā)生了幾次戰(zhàn)斗。最終,哈瓦利吉派中三人,即阿卜杜拉赫曼·本·穆勒吉目、伯克爾·本·阿卜杜拉和阿慕爾·本·伯克爾決定“向安拉起誓,要除掉不義的領(lǐng)導者,讓阿不杜拉赫曼·本·穆勒吉目刺殺阿里,伯克爾·阿卜杜拉去刺殺穆阿維葉,讓阿慕爾·本·伯克爾刺殺阿慕爾·本·阿綏。”他們確定了動手時間,阿卜杜拉赫曼·本·穆勒吉目去了庫法,他藏在一個出走派家中。這家中有一位花枝招展的女子名叫基塔姆·賓特·謝吉娜,阿里曾在納哈爾戰(zhàn)役中殺了他的父親及她的兄長。阿卜杜拉赫曼一見鍾情,便向她求婚,這位女子說:“我嫁給你可以,但你要了卻我的心愿。”他問道:“什么心愿?”她答道:“三千迪爾汗、一個舞女、殺掉阿里。”他說:“聘金聘禮可以接受,但你讓我如何殺掉阿里?”該女說:“趁她不備時,如果一旦你得手,了卻了你我的心愿,就可與我結(jié)婚。如果你被殺掉,你即會得到真主的回報,亦可得到永久的幸福。”此時他才向她透露了這次來的真實目的,該女為他挑選了一些助手,在伊歷40年9月15日主麻日夜晚,他們埋伏在阿里去往清真寺的路上,阿不杜拉赫曼·本·穆勒吉目用助手的劍殺了前去禮拜的阿里,同時還喊到“仲裁屬于真主,而不屬于你和你的部下。”此時清真寺的人們驚慌失措。阿里說:“你們別讓他跑掉。”人們逮住他。事后人們來到阿里家中,對阿里說:“你若歸真了,我們可向哈桑宣誓嗎?”阿里說:“我支持你們,也不反對你們,相信你們是明察事理的。”齋月17日阿里歸真了,其任期四年零九個月。

分享: 更多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nèi)容未經(jīng)允許不可轉(zhuǎn)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quán)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wù)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