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真”一詞在中國歷史上最初的使用情況
大部分人都知道回族人開的飯店、回族人食品多以“清真”來命名,那這是怎樣的來由呢?這要從“清真”一詞最初的使用情況和范圍說起。
“清真”,在中國漢語里原作純潔、潔凈、質(zhì)樸、清廉或清雅自然的意思。明代以前,“清真”一詞應用范圍廣泛,用來形容人物、植物、品德、文學作品等。在宗教方面,佛教、景教、道教、猶太教等都有使用“清真”一詞的記載。
最早使用“清真”一詞的記載可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晉朝,晉永嘉四年(公元310年)《高僧傳》中描述龜茲人佛圖澄的才華時這樣說到:“少出家,清真務學,誦經(jīng)數(shù)百萬言,善解經(jīng)義。”
南朝劉義慶(公元403--444年)的《世說新語·賞譽》:“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
唐代詩人李白在《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厓山居》中寫道:“我家仙翁愛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臥鳴皋絕世塵。”、“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右軍本清真”、“垂衣貴清真”等詩句。
唐代姚合《寄石書院僧》詩有“不會門外地,齋戒得“清真”的詩句。
宋代陸游《園中賞梅》:“閱盡千葩百卉春,此花風味獨清真”。
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中也有“二宗性清真,俱抱歲寒節(jié)。”的詩句。
宋代著名詞人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人)著有詞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雜著》三卷。
佛教的阿彌陀經(jīng)贊文中也有“傳聞凈剎甚清真(阿彌陀佛)”、“我常自嘆苦精勤 希聞無上法清真”等經(jīng)文。
道教有以“清真”命名寺院的。如“清真觀”。
明弘治二年(1489)重修的河南開封猶太教堂名為“清真寺”。
梁廷楠《耶穌教難入中國說》道:《景教碑》一曰“常然真寂”,再曰“戢隱真威”,三曰“亭午升真”,四曰“真常之道”,五曰“占青云而載真”。其以真立教,最為明晰。而今之清真寺,人稱之曰回回堂,其自稱則曰真教寺。
二、“清真”成為伊斯蘭教相關用詞的原因和過程
綜上節(jié)所述,中國古代“清真”一詞意義有很多,那是從什么時候?什么原因使“清真”成為與中國伊斯蘭教和回族等禁食豬肉民族關系密切的稱謂了呢?
這個問題要從如今清真寺的名稱說起。把伊斯蘭教教堂稱為“清真寺”是中國或華人明代后才有的叫法,而波斯、阿拉伯、突厥、庫爾德等民族則主要稱其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英文為Mosque。而在歷史上的中國,對于伊斯蘭教的教堂曾有過各種稱呼,且名稱不拘一格—— 唐代人杜環(huán)在其《經(jīng)行記》中稱伊斯蘭教教堂為“禮堂”:“大食有禮堂,容數(shù)萬人。每七日,王出禮拜,登高座,為眾說法。”北宋歐陽修在撰寫《唐書.大食傳》時,也沿用此稱。
成書于公元851年的《蘇萊曼東游記》中載:“中國商埠為阿拉伯商人逢集者曰廣府,其處有回牧教師一人,教堂一所。市內(nèi)房屋大半皆構以木材及竹席,……”
宋代人們將伊斯蘭教場所稱為“祀堂”或“禮拜堂”。如南宋岳珂在《枵史》中描述廣州光塔時說:“有堂焉,以祀名。”再如方信孺在其《南海百泳》中,稱光塔為“懷圣塔”,稱該寺為“禮拜堂”。
元、明兩代回回人的各種宗教場所在中國的稱謂也是多樣的,如廣州懷圣寺、獅子寺;揚州有瑞符寺、西來寺、仙鶴寺、禮拜寺;杭州鳳凰寺、真教寺;泉州麒麟寺、清凈寺;西安有清教寺、清修寺和小皮院的真教寺;嘉興、松江、常州也有真教寺;山東青州真教寺;南京有凈覺寺;北京有普壽寺、法明寺等。也有在建成后便直呼為禮拜寺,如河北定州禮拜寺、北京牛街禮拜寺、南京三山街禮拜寺、甘肅徽縣東關禮拜寺等。
朱元璋建立明政權后,曾敕建南京凈覺、西安禮拜寺,但還均未以“清真”命名。
以“清真寺”一詞用來指中國伊斯蘭教堂的時間大約是在13世紀到15世紀中葉開始的,有據(jù)可查的史料記載表明,如今的北京東四清真寺為首開先河者,該寺建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至十三年(1447—1448)。據(jù)景泰年間(1450——1457)陳循撰《敕賜清真寺興造碑記》中記載:“清真寺初名禮拜寺,……寺成,蒙恩賜額曰清真寺。”
皇帝對該寺的賜額命名,對當時的各族穆斯林影響很大,于是各地紛紛效仿,以清真寺作為伊斯蘭教教堂的名稱。在此之際,中國的伊斯蘭教學者對“清真”一詞也賦予了新的闡釋——“清”指真主清靜無染、不拘方位、無所始終;“真”為真主至尊獨一、永恒常存、無所比擬等。并將“清真”一詞與中國境內(nèi)穆斯林或有禁食豬肉傳統(tǒng)族群的生活、飲食等方面掛鉤套用,如回、維、哈、撒拉、東鄉(xiāng)、保安等民族。于是,在明代的都城北京的這種影響下,“清真”一詞的使用開始蔚然成風,把食品稱為清真食品,飯店稱為清真館子等。同時,一些伊斯蘭教學者也把自己譯著的有關宗教作品也冠以“清真”二字,如《清真大學》、《清真指南》。此后,“清真寺”與“禮拜寺”之名并用,且漸漸為各地各族穆斯林所接受。同期,明弘治二年(1489)重修的河南開封猶太教堂也命名為“清真寺”。
到清代以后,叫“清真寺”的漸多,叫“禮拜寺”或其他名稱的漸少。直到清末民初時期,國內(nèi)宗教界把“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使者”(倆衣倆亥,印蘭拉乎,穆罕默德,來蘇論拉希)這段表述信仰的經(jīng)文,也改稱為“凱里麥·團伊拜”。而這段經(jīng)文世界通用的阿語名稱為“開里麥·團伊拜”,意為“美好的語言”,國際上的英文稱謂是:KALIMA。清代伊斯蘭教學者劉智在《天方典禮》中稱其為“諦言”,至于由誰將其改稱為“凱里麥·團伊拜”這一中國特色,尚無據(jù)可考。
至此,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變革和套用,“清真”一詞的使用范圍逐漸滲入到了中國和伊斯蘭教有關的諸多領域。
清真食品:中國境內(nèi)主要指得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xiāng)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保安族這十個民族的民族食品,泛之相關原料、用具、場所等,但各民族之間對清真理解也因風俗、環(huán)境等差異而不完全相同。對于回族人來說,自然也就是符合本民族飲食傳統(tǒng)的食品,場所、原料等即為“清真”。
回族使用的具有本民族傳統(tǒng)特色清真標志一般類似與下圖:
(材質(zhì)、畫面、色彩、樣式等有多種不同變化)在一些地區(qū)的回族也曾使用過、藍布條、藍幌子等為飯店的清真標志,也是回族的傳統(tǒng)之一,但現(xiàn)在已不多見。也有些回族人所開飯店使用的標志并沒有湯瓶牌圖案或藍幌子,而是以阿拉伯文的經(jīng)文字畫或“堵啊”等表示清真,但這種做法有很多民族都在使用,顯然不是回族的特色。
halal,“哈倆里食品”是阿拉伯語的漢語音譯,在國際上通用的意思是:合乎伊斯蘭教教法的食物,泛指與伊斯蘭教飲食相關的場所、原料、用具。與之相反的對應詞是“哈拉目食品”,即:不合乎伊斯蘭教教法的食物,泛指與伊斯蘭教飲食相關的場所、原料、用具。
halal(合乎伊斯蘭教教法的食物)的國際認證標志如下圖:
Kosher:猶太教食品認證標志,意思是符合猶太教規(guī)的,清潔的,可食的,泛指與猶太飲食相關的產(chǎn)品。食品是根據(jù)猶太教的膳食法令生產(chǎn)的,嚴禁使用豬肉等原料。
Kosher(合法的猶太教食品)認證標志主要以下幾種圖樣:
那回族的“清真食品”與“halal食品”和“Kosher食品”相同嗎?在《回族人的飲食禁忌(包括為什么不吃豬肉)》中已經(jīng)說到,回族的清真飲食傳統(tǒng)并不完全等同于伊斯蘭教的飲食禁忌,而是由伊斯蘭教的《古蘭經(jīng)》、猶太教的《摩西五戒》(基督教《舊約全書》)中關于飲食禁忌的特點、中西亞游牧民族的一些生活習慣和回族所處大環(huán)境等因素的綜合起來所形成?;刈迦说娘嬍沉曀讈碛沙俗诮痰囊蛩赝?,與回族的形成和淵源有著更密切的關系,隨著回族的發(fā)展以及所處大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了鮮明的回族特色,并成為歷代相襲的回族傳統(tǒng)之一。
回族的清真飲食傳統(tǒng)不等同于halal
符合halal標準的食品,未必符合回族的飲食傳統(tǒng),如回族對可食獸類有要倒嚼、蹄分瓣;可食魚類要有鰭有鱗、有頭有尾……等要求,這些是halal標準所不能達到的。halal標準不允許有酒精成分,而回族大眾在這方面卻沒有過多要求,在回族家庭、飯店的菜肴烹飪過程中,使用料酒、黃酒等加以去腥調(diào)味的做法自古有之。中國最早的葡萄酒就是在唐元時期有回回國(花刺子模一帶)傳入的,酒文化在回回人中歷來就有影響,雖然近代一些宗教職業(yè)人員提倡回族人禁酒,但事實上基本除了在一些宗教、派別氛圍濃重、民族傳統(tǒng)弱化的一些地區(qū)外,在多數(shù)回族人中沒有什么作用,雖然不禁酒,但從利于身體健康的角度考慮,也不提倡過量飲酒和酗酒。歷史上有些地區(qū)的回族人不飲酒的原因和宗教關系也不大,據(jù)傳是因為當時中國人用來盛酒的容器多是用豬皮、豬尿脬等材料制成??梢娋祁愒谶@些回族人對清真食品的衡量中是被排除在外的。所以,回族人的清真飯店和清真食品不能用halal要求去衡量是否合乎標準??梢?,回族的“清真食品”與“halal食品”和“Kosher食品”,彼此之間應該是屬于“近親”的關系,并不完全相同。
回族人的飲食觀念和烹制方法汲取了國內(nèi)外多民族、多宗教的優(yōu)點,從而形成了回族的清真飲食傳統(tǒng),并以選料講究、潔凈衛(wèi)生、制作精良、味道鮮美、健身滋補、種類繁多等特點而著稱。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xiāng)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保安族的民族食品、菜肴等共同構筑了中國璀璨的清真飲食文化,是中國飲食界的瑰寶。希望每位回族人都好好的遵守并延續(xù)給下一代,也歡迎更多的人喜歡和關注清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