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以色列人是位清廉之士。他身邊有個年幼的兒子,家中還飼喂著一頭黃牛犢。廉士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父子感情篤深,十分投緣,一刻也不曾分離。
然而,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再渴望長相廝守,終歸有分離訣別的一天。當(dāng)廉士即將離開人世之前,他祈主道:“主啊!我現(xiàn)在只得將這個孩子連同這頭牛犢一同寄托在你上了。”
這孩子成人后,果然沒有辜負亡父的遺愿。他努力地做善功,整個夜間的三分之一都在作禮拜;另三分之一他睡覺休息,最后三分之一他謙恭地參悟、祈禱。整個白天他僅花費一個銀幣,其中的三分之一用來施舍濟貧;另三分之一用于衣食消費;最后的三分之一則留給他的母親。
一天母親對他說:“兒呀!你父親曾給咱們留下一頭牛犢,現(xiàn)在也該長大了,在某某地方,你去把它牽回來吧。”
兒子奉母命去到某地方,果然有一頭牛,他便把它牽了回來。
“你到市場上把它賣了,”母親囑咐他,“記住,只許賣三個金幣!未經(jīng)我允許不要隨意漲價或減價。”
兒子來到市場,插起草標(biāo),標(biāo)明價格,沉著氣坐等買主。
不一會兒過來一個人,圍著??戳藥妆?,然后說:”我愿高出標(biāo)價一倍把牛買了,你意下如何?”
以色列人想了想,說:“這個標(biāo)價是我母親親自定的,若要更改還需經(jīng)她同意。”
“我看不必了吧,少出價回去商量是必要的,多出價她還能不滿意嗎?”
“不!母命難違,我必須獲得她的應(yīng)允。”
說罷,他轉(zhuǎn)回家去,把這事講給母親。老太婆琢磨半晌,忽然道:“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肯定是國王!這樣,你快去問他:這是命令,還是建議?”
以色列人又匆匆來到市場,照母親的囑咐詢問了國王。
“你盡管拿著這些金幣!當(dāng)年,先知穆薩買那頭著名的黃牛所用的金幣,是用整張牛皮包的。然后真主判定讓以色列人宰殺那頭黃牛,正是為了報償那個孝敬其母的兒子,和指證那個殺人元兇。因為那般人隱昧使者。當(dāng)他們宰了那頭牛后,使用其一部分肢體抽打死者,然后真主使他復(fù)活,并當(dāng)場指證出殺人兇手。”
于是,這位以色列孝子欣喜地拿著國王的六枚金幣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