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軍,這個響亮的名字,曾使多少武術愛好者為之傾倒,正是他,在武術界創(chuàng)下了令人羨慕的全國之最: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個人全能冠軍的次數(shù)最多,所得金牌的數(shù)量也位居全國武林人士之首。1994年,在國家體委舉辦的"建國45周年體壇45英杰"評選活動中,趙長軍以武術界唯一一位具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而獲此殊榮。
翻開趙長軍的履歷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位回族人民的好兒子,在其成長的道路上為祖國武術事業(yè)所做出的非凡業(yè)績:從1978年的北京武術邀請賽初露鋒芒開始,到1987年的第一屆亞洲武術錦標賽結束,這十年間,趙長軍連續(xù)十次榮獲國際國內(nèi)武術比賽個人全能冠軍,奪得金牌54枚;他先后以武術專家身份出國訪問、交流、講學,足跡遍及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為中華武術步入世界體育之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八十年代起,他還先后主演了電影《武當》、《碧血寶刀》和電視劇《海燈傳奇》、《圣水觀七貞子》等數(shù)十部武打影視?。ㄆ┑呐臄z,以精湛的武工和瀟灑的舞臺扮相,成功地塑造了眾多武林英雄形象,成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黨和人民也給予趙長軍很高的榮譽:他多次榮獲國家體委頒發(fā)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多次被評為"十佳運動員"和"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多次被評為省級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趙長軍現(xiàn)任中國武術協(xié)會委員、陜西省武術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省青聯(lián)副主席、陜西省武術隊總教練及中國西安趙長軍武術學院院長兼總教練等職。
趙長軍祖籍河南開封。30年代,民不聊生,祖父便與四個結義兄弟流浪到陜西西安。之后,舉家遷至西安并扎根落戶。1960年10月25日,小長軍在西安降生了。雖然體重只有四斤二兩,但這個男孩,對于葫蘆單線傳的趙家來說真是天大的喜事。爺爺親自為孫子起名"趙長軍",希望趙家人才濟濟,門戶興旺,浩浩蕩蕩,蔚為大軍。父親是個武術迷,年輕時也著實練過,小長軍長到二、三歲時,父親便開始擺弄著為兒子壓腿、劈叉。慢慢地,小長軍竟跟父親一招一式地學了些基本功。父親還經(jīng)常帶小長軍到新城廣場看別人練武。久而久之,小長軍對武術有了一種特殊的喜好。6歲時,小長軍該上學了,適逢"文革"開始,學校亂成一團,到處是大字報和批斗會。本想讓兒子好好念書的父親,只好改變注意決定讓小長軍拜師習武。一來可以鍛煉身體,強健體魄,彌補這方面的先天不足;二來可以防身自衛(wèi),謀生養(yǎng)家。父親的決定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尤其是三個姐姐,都希望弟弟長大后能成為一名武功高強之人,好保護她們和一個小妹妹不受別人欺負.父親帶小長軍先后拜回族查拳名家袁潤生、民間拳師張俊德等為師,習武四年,武功大有長進?!?br />
1970年,是趙長軍人生轉(zhuǎn)機的關鍵時期。陜西省體委決定恢復武術隊的工作,省體工隊武術教練白文祥奉命選才組隊。10歲的小長軍有幸被白教練選中,遂成為省武術隊的一員。常言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小長軍進隊后不久,便發(fā)現(xiàn)比自己強的人很多。于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并超過他們。小長軍和隊友們一起在教練的指導下,練彈跳、練倒立、練負重下蹲、練打樁、練步型、練步法…·天天如此,沒完沒了。"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久,有習武天賦、悟性又好、又能吃苦的小長軍便從隊友中脫穎而出。1972年,進隊還不到二年的小長軍第一次參加了在濟南舉行的全國武術比賽,與同齡人、北京武術隊的小將李連杰同場競賽,以出色表演獲得優(yōu)秀獎,引起武術專家們的關注,也為他日后從事"武術外交"和稱霸武壇打下了基礎。
1973年的一天,是令陜西武術隊和趙長軍難忘的一個日子。曾被打成"反動權威"的原武術隊教練馬振邦又回到了昔日的武術隊。這位白文祥教練的老師,決心要為陜西培養(yǎng)一批全國一流的武術運動員。馬教練在訓練方面有自己獨到的一套方法,在武術界以"訓練嚴格"著稱。他讓隊員們身穿"沙背心",腳上套"鐵瓦",沉沉的差不多7公斤的重量捆在身上,每天還要堅持訓練,其中的苦和累,自不必說。隆冬季節(jié),小長軍和隊友們的手腳都凍滿了血口子,訓練時一拍打,手腳就會出血,一陣鉆心的痛。腳上的血也粘在了襪子上,每天睡覺前,只有在溫水里泡泡,襪子才能脫下來…這一切,小長軍都咬牙挺了過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974年,在武術界已小有名氣的趙長軍等被國家體委抽調(diào)到北京參加出國前集訓,準備隨中國武術代表團訪問日本。集訓期間,趙長軍主動拜一起參加集訓的沈陽體育學院武術講師潘清福為師學"地趟拳"。"地趟拳"不少動作是以身體與地面多次接觸來進行攻防的一種拳術,演練中多以跌、撲、滾、翻等高難度技巧動作為主,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觀賞性.也正是趙長軍演練的這?quot;地趟拳”,為不久后訪問日本的中國武術代表團爭色不少,也為趙長軍個人贏得了榮善。中國武術團在日本訪問前后達一個多月,一共表演了43場,場場爆滿。日本大小媒體對此均進行了報道,稱趙長軍quot;中國的小武星"。年逾六旬的日本參議院議長和野謙三也觀看了他們的表演,他對小長軍表演的"地趟拳"印象最深。代表團回國前,和野先生在家中接見代表團部分成員時,并點名要趙長軍參加。和野先生對小長軍的武功大加贊賞后,提出想送給小隊員們每人一件禮物,問他們喜歡什么?趙長軍上前答到:"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就是您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quot;小長軍的話贏得了在場人們的一片掌聲,更令和野先生大吃一驚。和野先生摸著小長軍的頭說:"沒想到你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外交家嘛!"從此,這一老一少竟成了忘年交。1975年,和野先生訪華時,向國家體委提出一定要見趙長軍。所以,在國家體委的安排下,和野先生在中國的整個行程便全部由趙長軍陪同。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和野議長時趙長軍也在場。當鄧小平得知趙長軍訪日的表現(xiàn)后,稱贊趙長軍是"小小外交家"。當天的《中國體育報》還就此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號召全國青少年向趙長軍學習。
七十年代,趙長軍在武壇上最強硬的對手是李連杰。李連杰是北京人,1962年生,比趙長軍小兩歲。1974年,全國武術比賽在西安舉行,這是全國恢復武術比賽以來至關重要的一場賽事,因為當時武壇尚是一片空白,誰若先占據(jù)了顯赫的位置,別人想奪就不那么容易了。本次比賽,陜西隊可以說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優(yōu)勢,但最終卻因猛將趙長軍出訪日本末能參賽而使北京隊12歲的小將李連杰"先為主",及時把握了這次機會,經(jīng)而易舉地摘走了少年組個人全能"桂冠"。趙長軍做夢也想不到,陰差入陽錯所造成的這樣一個戲劇性的結果,竟使自己爭奪全能冠軍而付了相當慘重的代價。趙長軍窮追不舍,連年挑戰(zhàn);李連杰當仁不讓,衛(wèi)冕成功。直到1980年的全國武術比賽中,趙長軍過五關斬六將方如愿以嘗,取代了李連杰,從此登上了"全能冠軍寶座"。此后,趙長軍連年征戰(zhàn),勢如破竹,一口氣連獲10界國際國內(nèi)武術比賽個人全能冠軍,奪得金牌54枚,成為中國論壇運會為止第一位"十連冠"和"金牌大戶",為我國競技武術比賽樹立了一塊豐碑。1995年,中國武術協(xié)會和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共同授予趙長軍"中華武星"稱號,實在是當之無愧?!?987年,第六屆全運會后,27歲的趙長軍--這位久經(jīng)戰(zhàn)場的老將光榮地退出競技武術賽場。此時的趙長軍已是影、視.武壇三棲明星,身價百萬。1964年,日本借舉辦奧運會之際將"柔道"成功地推向了世界;現(xiàn)在韓國的跆拳道也瀟灑地打進了悉尼奧運會。有著2000多年發(fā)展歷史的中國武術豈能袖手旁觀,坐失良機?趙長軍樂觀地講:"如果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取得成切,那么中華傳統(tǒng)的武術技藝就很有可能走向世界。在這個大前提下,做為武術工作者,應該時刻把宣傳和推廣中國武術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來完成,調(diào)動一切可以調(diào)動的力量來實現(xiàn)中國武術走向奧運賽場的宏偉目標."
1991年,趙長軍創(chuàng)辦了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武術學院,并親任院長兼總教練。辦學對一個多年從事競技武術訓練與比賽的人來說,無異于"二次創(chuàng)業(yè)",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但是,幾年來,趙長軍武術學院未花國家一分錢,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fā)展過程。學院現(xiàn)在擁自占地近40畝的獨立校園和可同時容納800到1000人的教學.訓練及生活服務設施。學院實行武術訓與文化教育雙軌運行機制,學生在校學文習武、文武兼修。文化課教師和專業(yè)課教練在當?shù)鼐鶎僖涣鳌?年來,該院已為社會培養(yǎng)并瑜送不同層次的武術人才近萬名。100名師生先后參加了電影《飛天》、電視劇《圣水觀七貞子》、《西游記后傳》等影視片的拍攝,以及中央電視臺海外部拍攝的《中華武藝》、中國武術協(xié)會拍攝的《中國武術段位制教學錄相片》及《中國武術》VCD光盤的攝制工作。另有近百名師生10余次組團(隊)赴國外進行長短期的武術交流、表演及講學。學院代表隊4次參加全國性武術比賽均取得驕人成績,并蟬聯(lián)七屆省級武術比賽團體冠軍。在國際武術交流與技術培訓工作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績,學院先后接待外國旅游團(隊)近百次,累計達千余人;招收并培養(yǎng)外籍留學生近100名。
這些成績,也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關注,學院兩次被評為省級辦學先進單位;1996還被國家體委評選為"全國先進武術院校"; 1998年被陜西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涉外定點單位",被陜西省教委賦予"招收外籍留學生資倍";1999年,趙長軍武術學院又與北京體育大學達成了聯(lián)臺辦學協(xié)議。為學生的深造就業(yè)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條件。
不久前,趙長軍以他出色的辦學成就,被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評選為"先進教育工作者"。集"武術專家"和"辦學能手"于一身的趙長軍正處于他事業(yè)的輝煌時期,趙長軍和他創(chuàng)辦的武術學院前途末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