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nèi)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中國歷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回族歷史人物馬福祥

來源:中國清真網(wǎng) 時間:2008-07-16 點擊: 我來說兩句

  馬福祥(1876—1936),字云亭,回族,世居臨夏縣韓集陽洼山,為馬千齡四子。馬福祥6歲入清真寺誦經(jīng),8歲入私塾讀“四書”、“左氏春秋”。清光緒十四年(1888),13歲的馬福祥隨兄馬福祿到河州觀看陜甘總督楊昌浚閱兵,回家后遂生習武從戎之心,乃隨馬福祿演習刀槍弓馬,三年不廢。光緒十六年(1890)完婚,娶雙城鄉(xiāng)紳女載德為妻,翌年與三兄馬福壽一同參加武舉考試。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三月初八,循化撒拉、回、東鄉(xiāng)、保安族等群眾近萬人在韓奴勒(撒拉族)率領下起義,清廷飛檄甘肅各地,準回族紳士招兵買馬,“練士勇以資防衛(wèi)”。馬福祥與兄馬福祿招募士勇200名,稱“安寧軍”,分步騎兩營,馬福祿任督帶兼步兵管帶,馬福祥為騎兵管帶,歸河州鎮(zhèn)總兵湯彥和節(jié)制。五月初五,河州循化義軍猛攻河湟要隘積石關,馬福祥兄弟率隊往援,解其圍。七月二十八日湯彥和軍潰于雙城堡,湯僅以身免,馬福祥兄弟率殘部拼死保護湯彥和竄逃甘南繞道進省城,得總督楊昌浚嘉許。起義軍以馬福祥兄弟“助官軍”,燒其“陽洼山住宅,以及親族廬舍蕩然無存”。光緒二十一年(1895)河湟、海固起義漸成燎原之勢,朝廷急調(diào)新疆喀什噶爾抻督董福祥督辦甘肅軍務,馬福祥兄弟率隊配合,與馬采哥戰(zhàn)于河州城(今臨夏)外圍,手刃馬采哥,河州圍解,董福祥贊其兄弟“真良將也”。授馬福祿記名總兵職,并將“安寧軍”編入簡練軍。光緒二十二年(1896)馬福祥赴省參加武舉考試,以鄉(xiāng)試第二名考中武舉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春,義和團起,馬福祿、馬福祥隨董福祥井京,駐防薊州。光緒二十五年(1899)六月馬福祥統(tǒng)率馬步七營,駐防山海關。八國聯(lián)軍從天津進攻北京,馬福祥兄弟偕漢中鎮(zhèn)總兵姚旺等,同時有義和團配合阻擊,在廊坊車站合圍侵略軍。馬福祥兄弟令騎兵下馬設伏,步兵兩翼包抄,敵近即放槍,敵人死傷甚眾。馬福祥兄弟“揮短兵闖入敵陣,喋血相搏”。敵人乘火車逃跑。八月十三日,侵略軍抵正陽門,馬福祥兄弟率部力戰(zhàn),馬福祿陣亡,馬福祥統(tǒng)率余部。八月二十四日京城失陷,慈禧挾光緒帝西逃,馬福祥隨駕扈從至西安,擔任宮廷警衛(wèi)。光緒二十六年(1900)馬福祥與慈禧近侍太監(jiān)張?zhí)m德結為金蘭,九月清廷屈辱簽訂《辛丑條約》,兩宮回京。馬福祥隨駕護送,慈禧、光緒以馬福祥“在京有戰(zhàn)功,沿途宿衛(wèi),亦著勞謹”,“著加恩,遇缺盡先即補”。光緒二十七年(1901),補為甘肅靖遠協(xié)副將,奉命回靖遠駐防。在此期間,馬福祥延請當?shù)孛e人高炳辰教讀侄馬鴻賓、子馬鴻逵。自己也博覽群書,摹習名人法帖,其書法如人,謹守法度,剛勁有力。
     
  光緒二十九年(1903)馬福祥調(diào)任甘肅莊浪協(xié)鎮(zhèn)守使,光緒三十年(1904),馬福祥調(diào)任陜甘督標中協(xié)。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任西寧鎮(zhèn)總兵,不久又兼阿爾泰護軍使。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升允將部分新軍編制改編為常備軍,共分馬步四標,馬福祥任步兵第二標標統(tǒng)。閏二月,馬福祥兼代巴里坤鎮(zhèn)總兵。是年冬,長庚任陜甘總督,將常備軍改為巡防隊,馬福祥任西路巡防統(tǒng)領,駐防蘭州。與彭英甲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辦“光明火柴有限股份公司”。武昌起義后,陜甘響應,相繼爆發(fā)革命,陜甘總督長庚命馬福祥募兵攻陜,馬福祥以“甘民窮苦,不任兵革”為辭,按兵不動。清帝退位,馬福祥聯(lián)名通電承認共和,任甘肅臨時議會議員。民國元年(1912)4月,甘肅臨時都督趙惟熙與彭英甲爭權構釁,幾至交火。馬福祥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入城,以“軍隊乃保護甘肅治安者,非都督輩縱酒任氣之物”等語曉以利害,申明大義,干戈遂息,蘭州得免蹂躪,由是得“善于勸解”之名。同年袁世凱政府任命馬福祥為阿爾泰護軍使,馬福祥不愿離甘,未就任。5月又任命馬福祥為西寧鎮(zhèn)總兵,但馬安良早有占據(jù)青海之心,遂極力反對馬福祥任西寧鎮(zhèn)總兵,7月14日袁世凱政府復令馬福祥以西寧鎮(zhèn)總兵兼署西寧辦事大臣,馬福祥仍未蒞任。8月21日袁世凱政府任馬福祥為寧夏鎮(zhèn)總兵,寧夏得黃河灌溉之利,素稱“塞上江南”,馬福祥即率“昭武軍”十三營計2500余人赴任。就任不久,與寧夏滿營將軍常連、阿拉善旗札薩克王爺塔旺札布結為異姓弟兄。辛亥革命后,蒙古王德尼瑪(戒工活佛)和韓昌率蒙兵數(shù)百人,在兩狼山扎營與民國政府軍隊作戰(zhàn)兩年之久。袁世凱派馬福祥和塔王前去說和,經(jīng)塔王總管班久以身作保,王德尼瑪?shù)轿逶又写蠒婑R福祥,被馬福祥設計拿獲,解送北京。袁世凱以馬福祥“智勇兼?zhèn)?rdquo;,特改寧夏鎮(zhèn)總兵為寧夏護軍使,節(jié)制隊拉善、烏審、鄂托克三旗,授陸軍中將銜,授二等文虎章。并親自手書“護闈春泳”條幅,為馬福祥母親祝壽以拉攏馬福祥。馬福祥在此期間阻白朗于隴東,敗盧占魁主力于惠得城,剿高士秀、達爾六吉,地方逐漸安寧。民國七年(1918)起馬福祥在寧夏各縣倡辦回民小學59所,鞭中高級小學10所,初級小學49所,在校學生1230人。民國八年(1919)秋創(chuàng)辦蒙回師范,為解決辦學經(jīng)費,帶頭捐銀1500兩。在導河(今臨夏)捐款創(chuàng)辦小學5所,共有學生500多人。他先后捐款修建和扶持上?;匚膸煼?、敦化小學、陜西女子清真小學,倡導女子教育。為規(guī)興教育先后捐白洋10萬元。主修《朔方道志》32卷,合捐修繕寧夏銀川城南門城樓、四鼓樓、財神樓和北城樓,捐資刊印《大化總歸》、《四典會要》等以及《環(huán)球名人德育寶鑒》、《昭元秘訣》、《黃石公素書》、《軍箴》等古籍,并題簽作序,出版發(fā)行。

  民國九年(1920)7月直皖戰(zhàn)爭起,馬福祥通電擁直。皖軍敗,甘人乘機驅(qū)逐皖系甘肅都督張廣建,提出“甘人治甘”口號,馬福祥約同馬麒等甘肅各鎮(zhèn)發(fā)表聲明,張廣建被迫離甘,北京政府意屬馬福祥主甘,但因各鎮(zhèn)反對,任馬福祥為綏遠都統(tǒng),馬福祥提議其侄馬鴻賓任寧夏護軍使。民國十三年(1924)12月孫中山北上,馬福祥在北京謁見孫中山,表示“熱忱歡迎中山先生領導起我們”。馮玉祥任西北邊防督辦,推薦馬福祥任西北邊防會辦。民國十四年(1925)國民軍進入甘肅,馬福祥要求國民軍收編其子侄部隊。蔣介石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后,馬福祥赴南京晉見蔣介石,痛陳時弊,為蔣器重,被任以軍事委員會委員。民國十七年(1928)春,國民黨二中全會上,馬福祥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候補委員和國民黨政府委員,同年又任北平政治分 會委員、開封政治分會委員、水利委員會委員、賑務委員會委員、編遣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理事、蒙藏委員會副委員會長等職。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前,其子侄皆為馮玉祥部下,他奔走于三方之間,人稱“和事佬”。民國十八年(1929)馬福祥任青島市市長,民國十九年(1930)調(diào)任安徽省政府主席。9月又調(diào)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在南京召開蒙藏各部王公參加的會議,提出消除各民族間的隔閡,發(fā)展各民族教育,開發(fā)蒙藏教育。民國二十年(1931)12月22日國民黨四大第八次會議上,馬福祥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候補委員。在這期間,編纂出版《蒙藏狀況》一書,全書共八章,七萬余言。民國二十一年(1932)2月,因心臟病辭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職務,到天津休養(yǎng),將公務之余和患病期間手札整理成冊,撰寫家書《訓誡子侄書》。5月,馬鴻逵因督戰(zhàn)不力,引起蔣介石不滿,示意劉峙重兵包圍馬鴻逵總部駐地信陽。馬福祥得報,救子心切,抱病赴漢口面見蔣介石說情。身染時疾,舊病復發(fā),馬鴻逵聞訊急赴漢口探視,遵醫(yī)囑轉(zhuǎn)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治療。車至北平南郊琉璃河,忽然痰喘交加,8月18日不治去世,終年56歲。20日葬于北平阜成門外三里河。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nèi)容未經(jīng)允許不可轉(zhuǎn)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