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寧夏(清代屬甘肅)人。生年不詳,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原為明參將,順治二年時(1645年)投清。隸漢軍正白旗,委署鳳翔中協(xié)副將。
打擊反清義軍
順治三年僅 (1646年),隨寧夏總兵劉芳名剿鎮(zhèn)李自成余部。“時李自成將賀珍、賀弘器、李明義等分據(jù)漢中、興安,固原諸地,窺西安。”①馬寧與游擊張勇將其打敗。順治四年攻克固原,俘獲賀弘器、李明義。
順治五年(16488年)三月。河西四米喇印、丁國棟在甘州(今張掖)殺甘肅巡撫張文衡等,起兵反清,以故明延長王朱識圖為號召。隊伍南下,于四月連’克涼州(武威)、蘭州、臨挑、洮州(臨潭)、河州(臨夏)、岷州。圍攻昌,勢如破竹,有“眾十萬,號百萬。關輔大震。”①清廷命陜西總督孟喬芳率兵鎮(zhèn)壓。孟喬芳進駐秦州(天水)。派馬寧、趙光瑞等解鞏昌之圍,馬寧和回軍大戰(zhàn)廣武坡。得勝,“又沖殺七十余里,殺回賊三千,余眾悉潰”,②鞏昌之圍遂解,孟喬芳再分兵三路,進擊回軍所占各州縣。“副將馬寧、劉友元、游擊張勇破回賊于臨挑內(nèi)官營,斬獲甚眾”。③臨挑、河州、挑州州相繼被官軍攻陷。馬寧在戰(zhàn)斗。中“剿賊有功,委為副將,提督中軍事務”④!
———————————————————————————————
①《清史稿》卷二五五《張勇傳》。
———————————————————————————————
順治五年五月,清軍三路會攻蘭州。朱識鐮在馬家坪被俘殺。馬寧和張勇、趙光瑞等會師蘭州城下,占領蘭州?;剀姸珊游魅?。清軍追攻,戰(zhàn)斗轉(zhuǎn)向河西。河東大部地區(qū)被平定。順治五年五月孟喬芳疏報:“官兵大破叛回于鞏昌、臨挑、蘭州等處,城邑俱復。”⑤
順治五年七月,清軍占領涼州。同月,河州回民再次反清,馬寧等“差人去城下,喚出叛回頭目十數(shù)人。伸宣朝廷神武不殺,再三撫慰。方始俯首受招”,(6)再
————————————————————————————————
①魏源《圣武記》卷七《國朝甘肅再征叛國記》。
②《清實錄·世祖實錄》卷三八。
③《清實錄·世祖實錄》卷三八。
④《兵部尚書阿哈尼塔等議復盂喬芳請補用馬寧為副將題本的貼費》。
⑤蔣良騏撰《東華錄》卷六
(6)《巡按陜甘監(jiān)察御史王世功為招撫河州回民揭帖》.
———————————————————————————————
次將河州地區(qū)的回民反抗平息下去。八月。清軍進抵甘州,馬寧州,馬寧直接參與對甘州的進攻。甘州回民”占據(jù)城樓?;鹋诠j繹棋置”。清軍“分布掏壕。四面攻圍,不時對敵,客主犄持數(shù)月”,至十一月二十三日,城內(nèi)回民“食盡兵疲”,總兵南一魁進城招降,回兵“仍踞城頭,排列火炮,不肯下城,不納器甲,遷延兩月。把守城門,不容官兵入。”總兵張勇“運梯扒城,有正紅旗滿州官兵由西城先上,與同督標中軍副將馬寧、趙光瑞等自西南角析殺至西北角”,回軍“拼死拒敵”,“退出北關,仍復死守”。在城外三十里北觀音山和官軍大戰(zhàn)周圍二十里血流成川,尸積如山。”(1)順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軍占領甘州。
朱治六年(1649年)五月,清軍到達肅對。甘對被破后,城內(nèi)百余名“纏回”(維吾爾)被殺,丁國棟到肅州后,聯(lián)合關外穆斯林,立“纏回”土倫奉為王,形成關內(nèi)外穆斯林聯(lián)合反清形勢。肅州深壕高壘。城池堅固。清軍從四面包圍。但不敢進攻,只在城內(nèi)回民外出”放牧時伺機截擊。此時適有大同總兵姜攘反清,孟喬芳東調(diào)平定,攻拔肅州交馬寧、張勇。相持半年余,順治六年底(165 0年初),清軍總攻,“副將馬寧等豎架云梯攻克此城,斬上他泰,生擒丁國棟、黑二,復克肅憶“①米喇印、丁國棟反清最后被平定,馬寧“敘功加都督同知”。
————————————————————————————————
①《暑甘肅總兵張勇為恢復甘州塘報》.
————————————————————————————————
順治七年八年 (16 5 0、1651年),馬寧手趙光瑞攻滅北山(關中平原北面諸山)反清武裝劉宏才部。九年(1652年)三月又進剿邵陽(今陜西境內(nèi))的反清武裝,取得勝利,“尋擢四川右路總兵”,駐保寧(府名,轄境相當今四川南部以北的嘉陵江流域和平昌以北的渠江流域地)。
追擊南明政權(quán)
順治十年(1653年)二月,孟喬芳菲督四川兵馬錢糧,上疏言:“今四川未定,當令右路總兵官馬寧率精兵三千駐保寧,以步兵五千分駐保寧達北廣元、昭化間。以屯田為持久。”②馬寧參加規(guī)取四川。順治十一年(165 4年),“以軍政卓異,賜鞍馬弓箭。”③順治十五年(1658年),隨定西將軍李國翰再復重慶。后經(jīng)桐樣趨遵義,與明將李定國部戰(zhàn),再自水西走云南。當時
—————————————————————————————————
①《陜西總督孟喬芳為報肅州戰(zhàn)況題本的貼黃》(順治七年元月十五日)。
②《清史稿》卷二三七《孟喬芳傳》。
③《清史列傳》卷七八《馬寧傳》。
—————————————————————————————————
桂王朱由榔由李定國謝在云南抗清復明。匝治十六年 (1659年)逃亡緬甸。馬寧追剿桂王加右都督,十七年 (1660年)年入改授援剿云南前鎮(zhèn)總兵,駐大理府。同年四月,吳三桂疏言:“滇南負固有年,一朝勘定,獨永歷在緬,李定國、白文選等分住三宣、六慰、孟良一帶,藉永歷以鼓惑眾心,窺我邊防?;荚陂T戶;號召諸蠻?;荚谥庖?;投誠生心,患在暖理。請大軍入緬,以靖根株。”①徹底消滅桂王成為清統(tǒng)一西南邊隆的最后一役。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馬寧移住猛卯(孟養(yǎng),清內(nèi)屬,今屬緬甸)。同年十一月。吳三桂率兵入緬。馬寧偕副都統(tǒng)石國柱、總兵沈應時,祁三界、馬寶、高啟隆、馬帷興等由姚關至木邦(一作“孟邦”、“孟都”,清內(nèi)屬,今屬緬。當時掛工部將白文選派人到木邦糾集土兵,馬寧殺其將、降其眾??滴踉?nbsp; (1662年)。緬甸政局發(fā)生變化,桂王被新緬王執(zhí)交吳三桂,吳三桂殺桂王于昆明。南明殘余勢力最后被消滅,馬寧“敘功加左都督”.康熙三年(1664年)。攻剿已降復叛的水西宣慰司安坤。四年,平定云貴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穩(wěn)固清朝在那里的統(tǒng)治。
康熙十一年(1672年),馬寧升遷湖廣提督,離開西南。十二年調(diào)山東提督。同年吳三桂叛亂。次年馬寧奉命隨順承郡王勒爾錦師至荊州討伐吳三桂,加太子太保。康熙十八年(1679年)奉敕還京。次年(1680年)卒。
————————————————————————————————
①蔣良騏撰《東華錄》卷八。
————————————————————————————————
馬寧一生征戰(zhàn)幾十年,從西北到西南,對清初統(tǒng)一局面的形成有貢獻,但也參與了對人民反清運動的鎮(zhèn)壓,是個功過參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