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錦,是回族當中廣泛流行的一種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漢語的拼音文字,其中還夾雜許多阿拉伯語、波斯語的詞匯和經(jīng)堂用語專用詞匯,同時,還有少量的當?shù)胤窖詽h字。
回族自從在中國形成以后,長期與漢族交往、交流,迫使其首先要學習漢語。為了盡快掌握漢語,剛開始他們運用自己早已熟悉的阿拉伯字母把漢字的音、義一個個拼出來,加快漢語的熟練程度。
明中葉以后,回族的經(jīng)堂教育興起,教師在教授課程時,使用漢語和經(jīng)堂語。這樣,回族學員由于大部分不識漢字,所講授的知識,一下子不能完全消化,一些該死記的東西也記不下來,這樣學員就用阿拉伯字母,把每次所講的內(nèi)容以及對有些教材的注釋都記下來,然后在課余時間反復(fù)學習、掌握。有的就在原經(jīng)典著作精句上面寫上阿拉伯字母,并用阿拉伯字母寫清每一段的大意和中心意思。這樣在長期的經(jīng)堂教育中,回族習慣把原教材稱為“本經(jīng)”,把加注拼寫的阿拉伯字母叫“消經(jīng)”(幫助消化本經(jīng)),也叫“小經(jīng)”、“小兒經(jīng)”,最后經(jīng)過幾百年的流傳演變,回族把這種“小經(jīng)”稱為“小兒錦”。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回族當中還有不少用小兒錦編寫的宗教讀物。
小兒錦不僅在經(jīng)堂教育中盛行,還在通信、記事等交際中廣泛應(yīng)用,使之不斷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我國回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使用小兒錦的人少了。但一些不識漢字的人,仍在使用這種拼音文字。
一些阿訇在參加會議的時候,用小兒錦作記錄,有的還用小兒錦寫信、寫日記等等,使小兒錦成為特定場合回族內(nèi)部交流的一種語言拐棍。
回族除了習慣使用經(jīng)堂語和一些習慣專用語以外,在群眾當中還蘊藏、流傳著大量生動、且具有回族特色的諺語和歇后語。
?。ㄒ唬┗刈逯V語
十個回回九姓馬,二個不姓納就姓哈。
一天不抓五遍水,不能算是好回回。
老回回出門不念,不是折軸就是掉串。
不論窮,不論富,都是三丈六尺布。
天下回回生得怪,根子來自天山外。
漢民有錢蓋房,回民有錢養(yǎng)羊。
回漢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回漢是兩教,理是一個理。
回回兩把刀:一把賣羊肉,一把賣切糕。
回回三大行:珠寶、飯館、宰牛羊。
拿了寺上一粒米,祖祖輩輩還不起。
(二)回族歇后語
山羊頭上的肉——沒多少。
冬天穿坎肩——抖家子。
老太太吃麻花——要(咬)的哪股子勁。
老回回的親,甘草的根——越挖越深。
老回回喝蓋碗茶——先刮兩下。
要乜貼的丟了打狗棍——受狗氣哩。
茶館里伸手——胡(壺)來。
依比里斯穿靴子——邋遇鬼。
依比里斯曬太陽——沒有影影子。
賣面宰羊——各干一行。
念、禮、齋、課、朝——一點不能馬虎。
穆民沒有伊瑪尼——丟了根本。
回族在日常語言表達上,由于居住區(qū)域不同,還習慣使用當?shù)胤窖?,并大量使用語氣詞和帶有感情色彩的嘆詞等,如咧、者、哩、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