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史料鉤沉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麟趾巷史話

來源:中國清真網(wǎng) 時間:2008-06-23 點擊: 我來說兩句

◆秦若軾

 

  伊斯蘭教傳入濟南始于元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教民先于舊城歷山頂街附近居住,并建有禮拜寺,后奉命撤寺,在寺址建鹽運使司,寺便遷到濼源門西,即禮拜寺巷清真南大寺址,廣大穆斯林亦跟隨轉移西關,這里遂成了濟南回民的聚住新區(qū)。歷經(jīng)明、清、民國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這居住區(qū)的范圍東自五路獅子口,西至順河街,北起城頂,南到上新街、南新街,即今回民小區(qū)一帶。聚居區(qū)內以城頂、永長街和西青龍街為主要干道,與禮拜寺街、倉巷、小倉街、石棚街、麟趾巷、新街、土街、長春觀街、飲虎池街,斜街等街巷相連成片,構成了西關特有的回民群落。回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對這座城市特別是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位于回民聚集區(qū)西北方向的麟趾巷,東起城頂街,西至麟祥門,長約460米,寬4米,青石板路面,是一條連接老城與商埠間的重要道路。

  街道兩旁于元末或明初時已有人居住,到了清朝,因街上多住有孤貧人家。故街名“孤貧巷”。清乾隆《歷城縣志》載:“曰麟趾巷,舊名‘孤貧巷’”。街道麟趾巷一名,是人們期盼脫貧致富,能有一個富裕興旺的生活,遂以吉祥嘉語而名為麟趾巷的。麟,即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其狀若鹿,獨角,全身生鱗甲,尾像牛,多作為吉祥的象征。而麟趾,即麟足。《漢書·武帝記》:“今更黃金為麟趾、裊蹄。”謂改鑄黃金舊形為麟足、馬蹄之形。而“麟趾”一詞,出于《詩經(jīng)·周南·麟之趾》。原文是:“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即麒麟有蹄不踢人,公子振奮大有為,仁義之極好麒麟!麒麟有額不抵人,公姓振奮大有為,仁義之極好麒麟!麒麟有角不觸人,公族振奮大有為,仁義之極好麒麟!謂贊美文王子孫繁衍而多賢,后人遂以麟趾比喻子孫的眾多與賢能。以此來看,“麟趾”的街名,寓意深遠,這取名之人當是飽讀書經(jīng),廣有閱歷的文化官人。

  清代,濟南的社會救濟活動,主要是官府和社會救濟團體舉辦,救濟形式多為設粥廠和以工代賑。道光二十年(1840)《濟南府志》府城圖中,本街已有養(yǎng)濟院的標記。民國《續(xù)修歷城縣志》省城街巷圖中養(yǎng)濟院更是載記得清楚。養(yǎng)濟院于街西的路北,院落于街面后坐,要先經(jīng)過十多米長的小胡同才到大門。院落南北約百米長,東西有三四十米寬,占地面積廣大,以收養(yǎng)貧孤殘疾人員為主,時歸濟南市社會局管理。1933年初聚居院內領取孤貧口糧者,僅限男女殘疾153人,還規(guī)定在冊貧孤于每月初定時發(fā)放,而散居孤貧需本人持證親自領取,3月不來領者即取消資格,遞補他人。由于養(yǎng)濟院在這街上,加上平時又常有孤貧殘疾人員來往,故街名又以“養(yǎng)濟院巷”相稱,但大多士人還是叫為麟趾巷。

  清咸豐十年(1861),為防捻軍,又環(huán)繞城垣東、南、西3面擴建外廓,筑土圩以環(huán)之周20公里。同治四年(1865)又修石圩,致使城市與鄉(xiāng)村截然隔分,這就影響了交通往來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時麟趾巷的西頭,也面對著圍子墻,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光緒壬寅年(1902)《省城街巷全圖》標記的十分清楚。

  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或協(xié)定,強迫中國開埠通商。在這種條約開的商埠內,外僑享有著種種特權,中國的主權、利權受到了嚴重損害。從19世紀70年代起,清廷中的洋務派人士開始認識到開埠通商一事,即使在主權并不完整的中國,也是利弊各半。到19世紀80年代,始對開埠通商有了肯定的認識,只有主動開埠通商,才能挽回利權,進而促進國家富強。光緒三十年(1904)初,德國修建的膠濟鐵路即將竣工,其勢力必將藉鐵路向山東內地滲透,中德間一場激烈的利權爭奪不可避免。在這種形勢下,山東巡撫周馥會同直隸總督袁世凱,奏請清廷,首提自辟商埠之議,清廷很快批準山東自行開埠。

  濟南開埠后,西部的商埠,充滿商機,很快繁榮起來。由于圍子墻相隔,商埠與老城間的往來,都要繞經(jīng)北邊的永鎮(zhèn)門或南邊的永綏門,這不僅給交通帶來不便,且極大影響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之開辟新門勢在必行。于是,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新開普利門。繼之又于1916年,在普利門南,永綏門北新開麟祥門。

  這新開的城門,向東正對著麟趾巷的街口,往西連接經(jīng)四路,這里遂成了一條往來的交通要路。城門亦借街名取為“麟祥門”,以象征吉祥如意,就是城門西邊的街道,也相跟著叫麟祥街、麟祥南街。新開了麟祥門后,舊城南關一帶的商賈攤販,尤其是以司里街、所里街、正覺司街、后營坊街為代表的眾多街巷百姓,向西前往大觀園、新市場一帶購物游玩,便經(jīng)山水溝、馬跑泉、大板橋、五路獅子口、長春觀街、土街、麟趾巷的這條近道,出麟祥門后西去。一時間里,街上車水馬龍,往來人員不斷,十分的風光熱鬧。筆者家居后營坊街,幼年就常跟著大人們來往于麟趾巷。老人們還常說起,這麟趾巷街名起得好,它同街巷北側的西券門巷、郝家巷、冉家巷、柴家巷,及稍東邊的神堂巷、剪子巷、篦子巷,共同形成了西關有名的八大巷,待柴家巷改稱普利街后,便將大庵巷調入,加之進出城門的都先走到這里,因之麟趾巷在濟南小有名氣,人們便大都記得它。

  回族居民較集中的地區(qū),常以姓氏命名駐地,如麟趾巷的“金家花園”便是其中之一。在濟南回民的眾多姓氏中,又以馬、金、周為多。金家是為濟南伊斯蘭教中官商大家。據(jù)傳,清道光年間,這金家的“志”字輩有人中舉,后官至知府,他將為官所得傳于“衍”字輩時,其傳人便將家財投放到商業(yè)上,在西關一帶廣置鋪房,如估衣市街上的萬和堂藥店、天德堂藥店、經(jīng)文布店、北厚記醬園,筐市街的春和祥茶莊,院西大街的一大貨棧,以及普利街的部分商業(yè)門頭房等,都是金家擁有的房產(chǎn)。同時,在西郊的閻家戶還有大片的土地。街上的金家大院,也是規(guī)模宏大,庭園深深。待傳到金樹鑫時,他便動用家產(chǎn),于1933年在后花園內建起了一幢兩層的小洋樓,若干平房和一座假山,人稱“金氏公館”。金氏公館位于麟趾巷中部路南(門牌30號),大門朝北,正對著郝家巷南口,人們在老遠里就能看到它(今走在共青團路口向南也能看到)。

  公館的大門開在院落的東北角上,進入碩大的庭院,小洋樓靠西,坐北面南的布設。洋樓平面上近于方形,只在東南角、西南角的部位各后坐一開間,且東南抹角,從而形成一周邊不規(guī)正的方形。洋樓的大門開于南邊,蹬上六級的半圓形臺階,其上是中間突出的三開間、二層的外柱廊。柱廊每層有四根白色石柱,柱身光潔無凹槽,柱頭為仿歐古典的愛奧尼克樣式。欄桿上的寶瓶式立柱,個個造型豐滿,充滿張力。樓房為石基,紅磚墻,雙坡屋面,上覆紅瓦,唯突出的外廊和西南角的多邊形房是平頂面。在紅色的墻體上,布置著一系列有白色窗套、窗楣的長方形窗子,相伴著墻體轉角的隅石和兩層白色的柱廊,使得整個的洋樓,色彩明快,氣派華麗,給人以清新悅目的感覺。

  進入樓內,為高級進口的木地板滿鋪,木樓梯設在東邊,樓梯間有便門可與室外相連。室內沒有直接通往地下室的樓梯,而是通過位于西南角的樓外地下室入口下到地下一層去。二層的布局和一層相對,突顯得南面的柱廊寬暢又有氣魄。站在高高的柱廊上,視野十分寬廣,憑欄可遠眺濟南連綿不斷的南山美景,近可俯視周圍低矮套連的宅院風情。

  小洋樓的西南方有一湖石假山,雖說占地約10米方圓的規(guī)模不大,但山勢陡峭,內中峰、谷、洞皆全,并有小石徑可登。山上有一木構的六邊形小亭,6根直徑約20厘米,帶有枝節(jié)天然狀的立柱,檐下柱間有鏤空的掛罩相連,仿茅草的頂子,木望柱伸出亭子頂面,小亭獨具匠心,古樸,自然。山上巨石嶙峋,為中國傳統(tǒng)手法堆石,同時山石間樹林茂密,別有一番洞天。東北側的山腳下,還有一曲折清池,內中蓄有錦魚。整個庭院樓亭錯落,既保持著中國傳統(tǒng)的園景風格,又有著小巧玲瓏的洋樓情趣,名貴花木其間,清靜幽雅,反映出主人既向往著近代生活方式,但也不放棄喜好古典的心理狀態(tài)。當年主人住一樓,妻兒住樓上,還購置一輛小汽車,以方便出行。原來的假山南側還有較大的一個庭園,內建有玻璃大花窨子,里面盆養(yǎng)著各種名貴花卉,靠墻處還有一溜棚子,里邊擺放著各式盆罐和土雜肥料等,今已成為濟南市中醫(yī)醫(yī)院的用地。

  北伐戰(zhàn)爭后,金家還在徐家花園街上創(chuàng)辦了私立金氏小學,招收回族青少年子弟免費入學,時有學生約200人,內也有少數(shù)漢族學生??箲?zhàn)爆發(fā)后,韓復榘棄城南逃時,以“借”為名,掠走了金府的小汽車和大批錢財。日軍侵占濟南的8年時間里,金家飽受敲詐勒索之苦,但沒有一個人為日本做事,表現(xiàn)出的民族氣節(jié),令人敬佩難忘。日本投降后,金府主人病故。解放后,金氏后人將府上的那座小洋樓和假山,捐給了濟南市伊斯蘭教協(xié)會。抗美援朝時,金府又傾其所有,捐獻黃金一百兩。1958年,又將祖上埋人地下的100個銀元寶挖出捐給了國家。這些義舉,都得了政府和人民的贊譽。

  今金氏公館的原大院門口,一邊掛著濟南市伊斯蘭教協(xié)會的牌子,同時也掛有濟南市民族旅館的匾額。金家的小洋樓是協(xié)會的辦公地,而民族旅館為后來在洋樓南面新建的3層樓房。由于新建的樓房占地廣大,以致原寬綽的院落減少了許多,而高大的樓房又遮攔了視線,若還站在洋樓2層的外廊上,已是遠山不見,四周也是只見不大的一小片房院了。

  麟趾巷的東首路北(門牌3號),原冉家巷的東側,至今仍留存著一處老宅院。這處宅院的占地約有30米長寬,其西半部為四合院式布置,進大門后,有約10米方整的小院,北邊是五大間正房,中部三間出廈,方柱石礎,上有飾板,還有靠街的西屋和南房多間。小院的東側,為一南北相連的兩座二層樓房,塊石基礎,青磚墻體,兩面坡瓦頂,在腰線與二層的檐頭四角處,壓砌有長條的大青石,以增加安全,這也是濟南傳統(tǒng)的砌筑手法,樓房整體上顯得樸實而厚重。這方整的連體二層青樓,從外面看兩側各有五開間大小,于南面一層的中間,有對外的大門,其西面則與平房的宅院相通著。

  這處由平房與樓房組成的宅第,便是張家創(chuàng)立的“慶記”老字號舊址。張家不是穆斯林,但長期與回族民眾和睦相處,其以經(jīng)營煤油起家,商號還代理“美孚”石油系列產(chǎn)品。

  早年的照明還沒有電燈,用的都是油燈、蠟燭,后又有了洋油燈。洋油燈,是以煤油為燃料的燈,帶有玻璃燈罩,因以煤油為燃料,百姓也有叫煤油燈的。作為燃料的煤油,為輕質石油產(chǎn)品的一類,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經(jīng)分餾或裂化而得,作為民用燃料或照明用。最早在濟南經(jīng)營石油的是1906年德商開設的禮和洋行,其后于1912年又成立美商美孚石油公司。

  1870年創(chuàng)辦的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國石油壟斷組織,屬洛克菲勒財團。其于1900年起在舊中國的各地設立分支機構。美孚石油公司在濟南創(chuàng)立后,主要經(jīng)營批發(fā)業(yè)務,零售業(yè)務則主要由民族資本商業(yè)經(jīng)營。張家于20世紀20年代開設的慶記煤油店是濟南最早的商號,其后又有天順、和清等4家煤油店開業(yè),19365家煤油店共經(jīng)銷煤油2785噸,占外商當年運進濟南煤油總量的一半還多。隨后又有英商亞細亞石油公司和美商德士古石油公司成立,通稱“石油三外商”,左右著濟南石油市場。1941年“石油三外商”解散,5家專營煤油的商店也隨之倒閉或改營他業(yè)。其后濟南石油市場則為日商所控制。

  張家經(jīng)營石油富足后,也與金家一樣轉向經(jīng)營房地產(chǎn)。到張學仁這輩,在城里已擁有院西大街上的齊魯金店及商埠區(qū)的第一百貨商店(原祥云壽百貨店)等多處房產(chǎn),其財產(chǎn)在這一帶僅次于金家。院西大街上的齊魯金店址,原為建于1896年的山東通濟官錢局,其后又改稱山東官銀號、山東銀行、中國銀行山東分行。1927年軍閥混戰(zhàn)時擴大銀號,并改建為西洋古典風格的建筑,大約于此時張家出資并擁有的。張家后人至今居住于麟趾巷3號院內。

  在開辟麟祥門之前,由于本街整齊潔凈,環(huán)境清幽,且距商業(yè)鬧市較近和出行的交通方便等,致使麟趾巷成了回民喜于居住的街道。除去上面提及的官商大家金家公館、張家府邸外,還有一些商賈老戶于此居住。如在城頂街經(jīng)營干鮮果品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馬興盛山果行,土人俗稱的“馬家老行”的后人,也居住在本街上。位于街東口路南小有名氣的保元堂中藥店,雖說鋪面坐西朝東,前店后廠開在永長街上,但人員及一應料物進出都走開在本街上的大門等等。街上建筑還有著鮮明的特色。大多數(shù)的宅居仍為傳統(tǒng)的四合院落,高大的門樓,不少門前還有上馬石以及門枕石做成抱鼓形飾,但也有的戶家為拱券門窗和里弄式等西式的建筑手法,加上間有的洋樓、青磚樓房,這就形成了中西融匯雜糅的建筑風格,體現(xiàn)出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過渡時期的建筑特色。

  還應一提本街的一處小學。學校初建于1936年,名為濟南市第一短期小學,校址在麟趾巷的一座廟內,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有學生50人,教師3人,校長王襄廷。1937年改校名為濟南市第六初級小學。1938年改名濟南市麟趾巷小學。解放后,于1957年改稱濟南市共青團路小學。

  濟南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歷史較長,但長期以來發(fā)展較慢。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市政設施簡陋和殘缺不全的落后面貌,于解放后不久,即展開了基礎設施建設,以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在道路工程建設中,于1954年、1955年先展寬了泉城路,于1956年又開通了共青團路。共青團路的西段,即自林(麟)祥橋至城頂段,由于共青團濟南市委發(fā)動團員和青年2.5萬人次參加義務勞動筑成路基,建成了15米寬的瀝青路,兩側各5米寬的人行道,故街名稱為共青團路。

  共青團路的建設,便將本街的西部路段占用拆除,即自券門巷口到城墻間的約有250多米長。今券門巷口隔共青團路,正對著南邊的濟南市中醫(yī)醫(yī)院大門,在醫(yī)院大門的東側留有1米許的殘破路口,其即是今麟趾巷的西頭。而街的東頭,后又拆除部分宅院,建起了牛羊肉集市。今街道還保留下近200米長的原中偏東路段,約東自冉家巷口,西至券門巷口的路段。雖說街道的東西兩端都被拆占去,但所留存的街段,仍基本保持著舊時的宅院布設,從中可以看出麟趾巷那往日的風貌來?!?/span>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jīng)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