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漓江邊最美的城鎮(zhèn),這條寬僅八米,長約五百米的小街,由本地產(chǎn)的帶有檳榔花紋的大理石鋪就而成,經(jīng)歷幾百年的踐踏,依然暗青油亮,路兩旁是清代遺留下來的老式磚房,飛檐、青瓦、白墻、紅窗的特色透露出南方小城鎮(zhèn)獨有的風(fēng)韻和嶺南建筑的質(zhì)樸典雅。
陽朔西街是外國人在中國最密集的一條街,每年來這里居住休閑游的外國人相當(dāng)于這里常住人口的三倍。還是孕育跨國婚戀的溫床。古玩字畫店、飯店、酒吧、咖啡廳、網(wǎng)吧和工藝店林立在街道兩旁。在這中國西部偏遠(yuǎn)的小城鎮(zhèn)里,在這條500~600米長的小街上,吸引了比香港蘭桂坊還要多的老外,他們背著碩大的行囊,來來往往。
西街上的飯店、餐館、網(wǎng)吧、酒吧等等都是中西合璧的,暮色降臨的時候,陽朔酒吧街便呈現(xiàn)在眼前。濃郁熱烈的陽朔酒吧街在光影與音樂中婉轉(zhuǎn)流動著,帶著一種異國情調(diào)。
幾乎所有的招牌都是中英文對照,從老板到服務(wù)員到街邊的小攤大媽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里已經(jīng)沒有地域的差異了,閑散、悠閑的生活,讓很多到這里旅游的游客久久不想離去。“偷得浮生幾日閑”,也許在這里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生活。
西街,就只有一條街,不長的一條街。過了橋,一個轉(zhuǎn)角,不太長,混合了中國各個地方的民族風(fēng)情,混合了中西方的種族和文化,混合了夢想與失落。一條風(fēng)情萬種的街,你心是怎么樣的,它就是怎么樣的街,西街是條尋夢的街。
過了小橋才算是正式到西街了,古韻意味的燈籠和明快的西餐店在西街兩邊,錯落的亮著,古樸和的中國味和現(xiàn)代的西方情調(diào),象中國紅和澳洲藍,對立又和諧地簇?fù)碓谝黄?。青花印染布和原木散發(fā)出一種醇厚的親和力,在黑人藍調(diào)的音樂中,和西班牙紅景泰藍一起,合奏出一曲含糊的故鄉(xiāng)他鄉(xiāng)的情氛。
原始人部落,大番薯書上那個烤雞最好吃的西餐廳,隔著玻璃就看見一群人在里面大口的啃著烤雞,跑過去問的時候,才郁悶的發(fā)現(xiàn)好吃的東西要預(yù)定,饑腸咕咕的從店里出來,心里便開始發(fā)狠明天一定要搞只西街有名的烤雞來吃。
幾個人進了一家青花餃子店,就著漓泉啤酒吃點夜螺螄,漓江魚,熱乎乎的開始商量明天的旅游路線了。
早起,漓江就在小閣樓下,帶著水霧,淡淡的綠水,淺淺的干涸著,山還是那么柔,矮矮的,象是把無數(shù)美麗的山尖,匯集到一個神仙住的地方。在這么美麗清淡的江水邊,叫人懷疑會遇到自己的靈魂。秀,是山的氣質(zhì),靈,是水的優(yōu)美。
背著相機出門,清晨零落的行人,冷冷清清的街道,陽朔的美麗不及污染的和我相遇了。
水底綠草尖頭上的一點孕育的新綠,路邊小草上蠕動的毛毛蟲,瘦子米粉店前無悠親吻的中西方情侶,一家人在早晨的涼風(fēng)中騎著兩人自行車。陽朔的美在波光點點金色的朝陽中,星星點點的閃亮著。
導(dǎo)游很便宜,50元一天,是個老實的當(dāng)?shù)孛米?,早上給我們拿了些的糍粑水果來叫我們隨便吃,把我們攆到廣場車站又開始賣力的和司機講包車價,熱情得叫人放心。
沿著水岸,到上游景致好的地方坐船,要坐半小時的車,到目地地的時候,有條叫興平的老街在路邊,舊得快要被歲月消磨掉了,青石上鋪著一層大年火炮的紅色紙衣,大年的喜氣在過往的行人身上洋溢,小狗在路邊旁若無人的啃著骨頭。
灰白的磚,勾縫的地方長著歲月白蒙蒙的灰縫,不知多少粉過的白墻已是班駁的青灰色,不時有人家門前貼著手寫的春聯(lián),或是土法印刷的門神,從街中轟轟而過的拖拉機給老街平添幾分辛酸的古舊。
老街兩邊大門對著的多半是廚房,空空的灶房,讓人想起七十年的公用廚房時代。老人們在街邊,倘著門,徑自半閉著眼睛抽煙,或是專注搓著湯圓面,背后是寬大的土灶,劈劈卜卜的燒著什么東西冒著熱氣。灶房里還碼著蜂窩煤什么的,案頭的蘋果和香燭祭奠著老房子的英靈,有的還貼著吹胡子瞪眼的灶王爺。
橫七糟吧的電線穿過街心,把小巷分割得有點凌亂,也沒有什么商鋪,兩邊的住家戶打著牌自娛自樂,連賣小商品的也很少,悠閑的狗似乎比人還多,不時回頭恨恨的看著我們這群外來人口,然后和貓兒打著架愉快的向前奔去。
昨夜的一場雨把墻面洗得更加頹廢,灰的水痕順著墻面流成一灘一攤的痕跡,地面一片一片的火炮紙衣堆成一堆一堆的,這個可以隨意放鞭炮的地方,不時有鞭炮聲打破古巷的沉寂。地面有積水的地方,也被鞭炮染成大紅色,坑坑洼洼的填補著石板地上的小窩洞。
小街的人很滿足的快樂著,有幾次見到拖拉機耀武揚威的從街中間轟隆隆開過,后面露著幾張開心的小臉,衣服破破爛爛的,臉上還沾著泥土,簡單干凈的傻笑著,莫名其妙的叫人有點感動。
這條街走了一段,大家都不做聲了,這樣的樸實的文化的存在,是個回到過去的夢,對活在這個夢中的人來說,這樣原始的生活裸露在現(xiàn)代之中后,不知道能保持多久,震撼之外,多多少少有些悲壯的感覺,從古巷的泥濘路中穿過時,想起了白馬嘯西風(fēng),心中有了些英雄風(fēng)塵千里的悲涼。
走得有些疲憊的時候,路邊開始有小販了:賣火炮的,賣手工納的布鞋的,賣油炸小魚蝦的,漓江的船埠頭,熱鬧得象在趕集。還有很多用竹桿挑著兩三只扇著翅膀的鸕鶿的漁家人,憨笑著叫你擺個姿勢和鸕鶿合影。穿西裝的,穿棉襖的,哈哈笑著,接過竹桿左右搖晃,若得一陣陣轟笑。
十幾只機動船,安靜的泊在水邊,在與水接界的地方,顯得異乎尋常的寧靜。從水面吹來的風(fēng)在江面打著摺,兩邊有些不規(guī)矩的旅客丟的垃圾,潔凈的水,看上去很深,但仍然看得見水底的植物和卵石,在亂哄哄的環(huán)境里,拉著白云投影在它的波心,色彩是近乎透明的淺綠,干凈得叫人懷疑漓江的魚真能從這么潔凈的水中蹦出來。
船老大是個不善言辭的人。
船開了,桂林的山水如畫,在眼前緩緩而過。導(dǎo)游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介紹這一路的山水,美麗的桂林秀山,被具象成象鼻,望夫石,烏龜爬山,鴛鴦親嘴,寶鏡臺,眼鏡蛇……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水是清的,山是柔的,柔山秀水,流光飛舞,仿佛是武俠小說中圣賢隱于野的圣地,武功概世的英雄,到這里也會想很自私的在里邊流連、醉酒、高歌……然后終老一生。
春天在這里已經(jīng)乍露頭角,幾只早到的鳥兒不時驚起飛到天空中,又騰的往下沖,山上的樹,綠得很濃,淡淡的裹著水氣,山的曲線是柔的,毛絨絨的批著綠的衣裳,一兩塊暴露出來的赭紅帶著巨石的山體上,有幾個攀巖的人穿著鮮艷的衣裳,在巖間躍動,我可以想象,看不見的背影后,虔誠的、滿臉幸福與滿足中夾著絲疲憊的巖間浪子。
漓江最有名的山是二十元峰,就是新版人民幣后面的三座小山,離碼頭不遠(yuǎn),幾乎每個到這里來的人都興致勃勃的拈起一張二十元人民幣,偏著頭,和它合個影。山和岸離得很近,有些當(dāng)?shù)厝藬Q著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拉客照相,不時幾只小漁船開過,沒被束縛的鸕鶿,在水面自由的覓食,翅膀扇起水面一圈一圈的漣漪。
裝游客的機動船噪音很大,江面上噔噔噔的開過,一個多小時一條漓江上游就看完了。
岸邊垂柳低著頭,抽綠的枝條上不知名的彩色小鳥,翩翩起舞。柳堤岸邊,高大的竹子向上著它的徑干,頂上的枝葉向四面伸展,如一朵朵美麗的鳳冠花。船在下游的碼頭靠岸,岸邊有裝飾著竹草亭的駁船,可以吹著江風(fēng)打牌,也可以什么也不做,享受依山伴水的時光。
江邊的小鎮(zhèn)很樸素,旅游開發(fā)得不泛濫,很舒服,但吃的也不多。在漓江只有漓江魚和土雞這樣兩道保留菜。菜有點酸酸的,加了不少的米醋,吃在嘴里,有了生活在別處的感覺。
吃完飯,一路摔著甩炮走著細(xì)碎的石板路回車站,太陽暖哄哄的熱起來,眼前一片青綠,春天,悄悄的到了。游完漓江,在春風(fēng)沉醉中搖回陽塑,開始做著白日夢在西街游蕩。陽光傳遞著溫暖的快感,西街在下午的熱情下看起來有點不太尋常了。
過了橋就有一堆藍眼睛的老外,堆在路邊喝咖啡,自在得就象北方的大老爺們熱天在陽光下曬汗衫,不同的是他們很安靜,眼睛里透著友好的笑意。一個拉小提琴的眼鏡老外,淡黃色的頭發(fā)在風(fēng)中搖擺,自我陶醉的在矮柵欄里對著一捧野花抒情,不時對著路人點頭微笑,小聲的招呼著,似乎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去露一手。
兩個上了年紀(jì)的俄國老人,相互攜扶著從西街畢加索的畫攤前走過,大聲的哈羅著,若得正在畫畫的街頭畫家吹起快樂的口哨。
很中國的東西在街邊表演著,一個就是玩棍的,三根短木棍,上面有彩色的條紋饒著,兩頭還有雞毛,玩的人兩只手拿棍,第三根棍就在兩條棍的操作下飛舞,看起來很象公孫大娘的絕活劍舞,若得路過一聲聲喝彩。還有一根繩子舞一個軸承的,是北方的玩意兒崆筒,舞得流星一般,看得都發(fā)了會呆。歷史中的廟里的雜耍,在這里稍不留神就可以看見,而且沒有人向你收錢。新奇的東西在身邊靈光閃動,人走在其中如川梭時空,滿心歡喜,越走越興奮。
西街有不少街頭藝術(shù)家,一類是不收費的表演,另一類是收費的服務(wù)。比較多的是賣蕭笛的,身上掛著蕭、笛、葫蘆絲,邊走邊吹。有個吹得很好,一曲鐵血丹心吹得一條街都有真性子的蒼涼。吹笛子的打扮得很象浪子:長頭發(fā),淺淺的絡(luò)腮胡,條紋土布對襟杉,頭上綁著編織的布帶,吹著笛子走過去的時候,感覺西街賣笛子的真浪漫!
有幾個水吧門口都是自由畫畫者,旅行的人累了,坐在里面喝水,停下來擺個姿勢不動,半小時功夫就有張新鮮的手繪把游客表現(xiàn)出來,有一兩個畫得還不錯的,居然是中央美院畢業(yè),可惜在這里畫久了,畫的畫商業(yè)味太濃了。
因為洋人比較多,西街的老古董也比較多,象老房子上的木雕,文革的徽章,古碗什么的,一條街就是一個博古店,在這里用心尋找,可以淘到一些古董或是仿古董的漂亮玩意。
在西街蹭了大半天,終于等到原始人的烤雞,提著雞,拎著兩瓶清亮亮的漓泉啤酒,回旅館和同伴扯著雞腿上了會兒網(wǎng)。冷不丁過來個大鼻子老老外,雄糾糾乎的擠在小旅館里,用夾著普通話的洋文和老板侃了半天的價。再看看窗外晃過去的尖鼻子老外,真的是比菜市場的小販子還多。
晚上西街最好的音樂還是石頭吧的,開店的據(jù)說是北京幾個著名的音樂人,藍藍的燈光,堅硬的風(fēng)格,很令類的浪漫,但不很溫馨,音樂是藍調(diào)的,聽一會什么情緒都有了,有了一種到處走走的沖動。從石頭吧走出來,沖到西街上,聽到腳地敲擊地面的啪嗒聲,小雨在很零星的飄,毛毛雨那種,這時候某些時間,某些很順眼的人,突然在心頭濕潤起來……
半夜的時候,街頭到街尾都是醉著的,有人拖著旅行箱走過,有人在唱歌,西街,流浪著,讓人看到真實的自己。不去遇龍河陽溯就白去了,來西街前一位女友信誓旦旦的對我說。于是到西街第三天,一群人騎著自行車,順著小街踩著踏板,一路追著太陽,聽著田里的農(nóng)民原始的叫聲,騎一路曬一路,趕了遇龍河邊。
兩部雙人自行車,三部單人山地車,小小的車隊,從田間地頭溜過的時候,山水撲面而來,還有小城市的感覺,很有優(yōu)越感的舒服。
河邊有很多人等著我們,河是彎的,一倒坎一倒坎的繞著山水轉(zhuǎn),看不清到底有多遠(yuǎn)。
漂流遇龍河上半段要四個小時,喊價一百二十,據(jù)說是要帶著船翻十一道坎,非常辛苦。厚著臉皮和船夫侃了半天的價,最后八十快錢成交,叫一個當(dāng)?shù)厣礁璞荣惖脕嗆姷睦洗?,一個從廣東打工回來的高個子大漢,還有一個笑得很靦腆的小伙子,坐上竹筏上的竹椅,開始漂流了。
天有點灰暗,似乎含著一場雨,舍不得下下來。
一帶碧水,在陰暗的天氣下徹底的透出非常清潔干凈的水味,空氣濕露露的,一兩只白鷺飛過,很小的風(fēng),吹得水面魚鯪般的小波紋,四面八方吹過來,還有點冷。
當(dāng)?shù)馗柰蹰_始唱歌了:船上的妹妹哦,好漂亮,哥哥哦,看得心慌慌……逗得船上的姑娘嘻嘻哈哈的笑起來。
春寒料峭,遇龍河水也淺了很多,兩邊的山怎么看怎么美,伴著船夫的歌聲,恍偌自己會碰到醉了酒手舞足蹈的李白,有朋友踏歌在送行。
坐在竹筏上,在一座山一座山間漂來漂去,水上還有賣東西的小竹筏,烤紅薯、嫩包谷、煮花生,芋頭——土得掉渣的食品,坐竹筏漂久了吃著還真是香,吃著俗得不能再俗的東西,漂在雅得不能再雅的桂林山水中,便有了快樂似神仙的感覺了。
沖堤壩是漂遇龍河最刺激的感覺,十一道坎,一道坎攔著一道水,一道水比一道水低,竹筏騎在坎上,人坐在竹閥的椅子上,高高的翹著腳,船夫竄上船,猛的一用力,船就借著重力作用沖下堤壩,船尾重重的的在河里深深的吃一尺深的水,再輕盈的漂起來,一墜一仰間,水花飛綻,妙不可言。
這十一道坎過完,船夫的背上肩上都是汗水,船上的游客也有腳沒有翹好濕了腳的。我們給船夫買了一瓶酒,船夫灌著酒唱著歌,江面上云開日出,隔壁船上的朋友開始吞云吐霧。閉著眼睛,吹了一會兒風(fēng),真舒服啊,遇龍河和我想的一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