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本書前幾版所寫的“本書小傳”,今天看來,我發(fā)現(xiàn)還沒有從頭至尾地盡,詳其中緣由。
大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在我剛懂得好歹,諸事萌知的日子里,發(fā)現(xiàn)家父從早到晚在家里給他的學生們講課。他所講的課程與我到學校所學的大相徑庭。他的學生們也全是一些頭裹纏巾,蓄著胡須的年長者,與普通學校里的小學生截然不同。而我象是在學校一樣常常旁聽,這些課,即使如聽天書一般。就這樣,我學著兩樣課程,直至大學畢業(yè)。在此同時向歐來瑪學習各種知識。
其中第一位便是家父謝赫.穆斯塔法·團塔威,他是沙目(敘利亞的舊稱)的法學泰斗之一,是穆夫提謝赫·艾比·亥拉·阿比迪的法律秘書,在伊歷1343年8—月(公元 1924年)家父歸真后,我才隨其他歐來瑪學習知識在大馬士革我是結合兩種學習方式的第一個人。當時,歐來瑪中的“謝赫”(宗教學者)·對現(xiàn)代社會知識一竅不通,而“艾凡提”(社會學者)對宗教知識也是僅知皮毛。
我很早就覺察到運用現(xiàn)代化方式宣傳伊斯蘭的迫切性。為此我寫了許多文章,發(fā)表了許多評論。五十多年以來,我通過這些文章和評論來陳述自已的見解和觀點。在本書中現(xiàn)援引一部分。
在拙著《宗教改革》一書中關于信仰的必要性的論題,談道:
“人類能否毫無信仰地生活?
換言之,人類是否可以僅僅依賴物質(zhì)而生活,放棄一切非物質(zhì)的精神生活。如:心中盈涌的愛,對自然美的愛,對鳥兒啁啾的愛,,對墳墓凄涼的愁?”
由于我新近研究了哲學,所以此后,我淡了有關柏拉圖的理想世界,引證了康德、孔德、巴斯騰、牛頓、帕斯卡、馬里伯朗士、哈爾菲、哥林、豪凱斯林的一些觀點。該問題都寫進《阿里·團塔威學士談文學和哲學》一書中。
此后,我駁斥了所謂宇宙是偶然產(chǎn)生的論調(diào)。例如:
“如果我們在一個口袋里放進四個白球和一個紅球,要從中取出一個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如果我們放進九個白球和一個紅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如果我們放進無數(shù)個白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也是無止境的。理智的人絕不能斷然肯定一、兩次或百次就能取出紅球。
宇宙中的星球雖然無窮無盡,卻有條不紊,互不相撞,我們怎能說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而沒有一位睿智、全知的主宰來安排呢?”
這就是我五十年來著書立說的觀點。于是,我決心出版有關該論的專著,題名為《為什么我是穆斯林》。我重新劃分該書的章節(jié),并大力宣傳。在伊歷1349年(公元1930年),出版的《伊斯蘭之劍》的論文集中我刊載了該書的序言。但原計劃的出版有故,丟失了底稿,導致最終出版未果。
伊歷1355年(公元1936年)我到伊拉克擔任巴格達國立高中的阿拉伯語文學教師,有時還兼授宗教課。當時,學生們都問我有沒有一本可以了解伊斯蘭的書,既不是有關《古蘭經(jīng)》誦讀學、法學、教義學的,也不是圣訓學或圣訓術語的,而僅僅是有關伊斯蘭的,就象當初有位游牧人來到穆圣(祈安拉福安之)跟前領教,穆圣(祈安拉福安之)只花了一天或僅半天的時間就讓其滿心歡喜而去。
而我卻沒能找到類似的書籍。于是我從提筆準備到殺青專寫此書花了整整二十年時光。
我曾經(jīng)寫了許多文章呼吁編撰這本書。我雖奔走疾呼,可無人問津。
歲月流逝,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走一條宗教知識與社會知識并通的路子。剛開始我形單影只,而后漸有個別人響應,感贊安拉,再漸漸多起來,由幾十人響應到逐漸上百人參與(再贊安拉)。他們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比我知識更豐富、口才更雄辯飛信仰更虔誠和各方面更杰出的人物。他們撰寫了幾十種優(yōu)秀的伊斯蘭書籍,但象這樣的書卻仍未編寫。
伊歷1387年(公元1967年),我在《伊斯蘭世界聯(lián)盟》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介紹伊斯蘭》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朋友謝赫·穆罕默德·歐麥爾·陶菲格的注意,當時他是沙特朝覲與宗教基金大臣。他致函給世界伊斯蘭聯(lián)盟,建議讓我負責編撰這本書。
這也引起了我的朋友穆斯塔法·阿塔里的注意,于是他也致函教育大臣謝赫·哈桑·本·阿卜杜拉。我受到以上諸位及謝赫·阿卜杜,·瓦哈卜·阿卜杜·瓦西爾(前教育副大·臣)的熱情鼓勵。
當時,我為此書廢寢忘食地忙了整整一個暑假和一個學年。我搜集到了三大包資料,其中有大篇文章、零星卡片和一些筆記,這些還都需要分類和編輯等大量的工作。
新的一個暑假來臨時,我到阿曼去。我擔心有失,就親自帶著這三包資料。記得當時我走出機場,由兒媳陪同打的到她家去。
我因忙于搬東西,應酬歡迎和探親訪友,所以兩周后才想起這些資料。于是我翻箱倒柜,問遍所有的司機和交警,卻遍尋不著。就這樣,連續(xù)幾天我心煩意亂、扼腕嘆息、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直到后來逐漸心定神寧,才祈求安拉襄助我決定重新開始。
當時我住在阿曼市郊,而我的辦公室在大馬士革,文件資料卻在麥加,我手頭只有一部《古蘭經(jīng)》書。于是我自忖道,這也許是一件好事,我編寫這本書既不是為法學家們,也不是為歐采瑪,只是為了更多的青年們。我只向他們介紹什么是伊斯蘭,少一些搬抄書本,多一點新思維,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不過”。
我又埋首工作,焚膏繼晷十天便完成了這第一卷——信仰篇,然后攜手稿回到麥加。
該書首次在麥地那出版,這憑借安拉的襄助和得到歐斯曼·哈菲茲先生的幫助方得以出版。然后由約旦教育部??凇督處熗ㄓ崱冯s志上。就此出版了一萬二千冊分發(fā)給約旦的所有教師們。這首先歸功于安拉,其次是因為得到前教育部長伊斯哈格·費爾哈尼博士的幫助,他當時是教育部教材計劃司的司長,還有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拜希爾·西巴吉先生也功不可沒。再者謝赫·伊卜拉欣·宰德·凱拉尼和賽利姆·拉什達尼先生也出力不少。然后,約旦國防部也出版發(fā)行,這歸功于現(xiàn)任約旦駐英國的大使邁阿努·艾比·奈瓦爾少將和好友艾罕默德·烏拜達特上校。從而約旦軍隊的士兵們也閱讀了該書。
我的愛子雷多旺·德阿布里原是敘利亞和沙特的數(shù)學教師,可自從忙于該書的出版發(fā)行工作便一發(fā)而不可收,就此放棄了教學工作。該書初版時是簡裝本,后來再版時就印成了精裝本。在本書的第六版復加上了該序。
至于本書第二卷和第三卷中我想談一談伊斯蘭及其善功即伊斯蘭式的行為方式。主啊J我的確愧對讀者,愧對雷多旺先生。眾心由主掌握,安拉確實令人精明強干,意志堅決。青年時代我精力充沛,思想未熟,卻四處非贏利性奔尋出版人,而現(xiàn)在我雖思想成熟,知識豐富,出版機會很多,卻精氣衰弱、神倦力怠,再也不能象從前一樣工作。愿安拉默示一位讀者,為我向安拉默禱我寫成另兩卷書。就象當初我十日之內(nèi)完成第一卷一樣。
但何時這十日才來臨呢?唯安拉至知!
這中間我還得提一下由我們穆斯林兄弟們組成的團體,他們編撰了許多介紹伊斯蘭的書籍。其中有我的兄弟和穆罕默德,穆巴拉克先生之子。他在各伊斯蘭大學教授這些課程,并是教育部的委員。他曾編寫了三本書。
他們還編寫了許多有關信仰的書籍。每本書各有千秋,各成體系。編輯成員中有穆罕默德·加西米先生、賽爾德·本;邁拉·拉邁丹·布提博士和阿卜杜,拉赫曼·本·謝赫·哈桑·哈班凱先生,愿安拉護佑他們,堅定他們和支持他們。
如此,我只祈求安拉籍此增加我的虔誠和清廉的工作。前幾版序中提到,我從五十年前即伊歷1347年(公元1928年)執(zhí)筆寫作,至今已出版四十種書籍,其中有零星小冊子,也有皇皇巨著。二戰(zhàn)前,自伊歷,1345年(公元1926年)近東電臺在亞法創(chuàng)建的那一日起,我一直馬不停蹄地主持節(jié)目,至今我手頭有十一部書稿,只需要稍加整理即可出版。
我想就以此封筆,愿安拉襄助我完成該書——完成這部
半世紀回憶錄”。其中我想講述我的所見所聞,渚如改朝換氣、國際風云等等。我經(jīng)歷了歐斯曼帝國、費薩爾執(zhí)政、法國的殖民時期和獨立前后時期。我先后在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和沙特等國居家度日。最東到過澳大利亞的悉尼,最北到過荷蘭的鹿特丹。生活的酸甜苦辣我都一一品嘗過了。在敘利亞、伊拉克飛黎巴嫩和沙特我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學生。他們中有的已是共和國總統(tǒng)、有的已是政府要員;有當部長、大法官的,也有當大使、公務員的;更有當大學教授或商界巨頭的。
我雖然一生都離群索居、遠離塵囂,把什么都看在眼里,聽在耳里。但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已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和時髦新聞的對象,我的名字也已家喻戶嘵,人所共知了。
這一切都已成了昔日黃花。歲月也將流逝,名利也將遠去,這就象青春韶華一樣難以永存。人們也會把我淡忘,而只有死亡,唯有它伴我到頭,其他一切都會煙消云散。
主啊,不要使我的工作化為烏有,藉你的恩寵和仁慈給我記下代價。主啊,請你把我裨益人的所寫所言勿隨壽命中斷。
主啊,我祈求你寬宥,向你懺悔!
我祈求善始善終,歸于正信!
阿里·團塔威
伊歷1394年5月23日(公元1974年)于圣城麥加前 言
在本書前幾版所寫的“本書小傳”,今天看來,我發(fā)現(xiàn)還沒有從頭至尾地盡,詳其中緣由。
大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在我剛懂得好歹,諸事萌知的日子里,發(fā)現(xiàn)家父從早到晚在家里給他的學生們講課。他所講的課程與我到學校所學的大相徑庭。他的學生們也全是一些頭裹纏巾,蓄著胡須的年長者,與普通學校里的小學生截然不同。而我象是在學校一樣常常旁聽,這些課,即使如聽天書一般。就這樣,我學著兩樣課程,直至大學畢業(yè)。在此同時向歐來瑪學習各種知識。
其中第一位便是家父謝赫.穆斯塔法·團塔威,他是沙目(敘利亞的舊稱)的法學泰斗之一,是穆夫提謝赫·艾比·亥拉·阿比迪的法律秘書,在伊歷1343年8—月(公元 1924年)家父歸真后,我才隨其他歐來瑪學習知識在大馬士革我是結合兩種學習方式的第一個人。當時,歐來瑪中的“謝赫”(宗教學者)·對現(xiàn)代社會知識一竅不通,而“艾凡提”(社會學者)對宗教知識也是僅知皮毛。
我很早就覺察到運用現(xiàn)代化方式宣傳伊斯蘭的迫切性。為此我寫了許多文章,發(fā)表了許多評論。五十多年以來,我通過這些文章和評論來陳述自已的見解和觀點。在本書中現(xiàn)援引一部分。
在拙著《宗教改革》一書中關于信仰的必要性的論題,談道:
“人類能否毫無信仰地生活?
換言之,人類是否可以僅僅依賴物質(zhì)而生活,放棄一切非物質(zhì)的精神生活。如:心中盈涌的愛,對自然美的愛,對鳥兒啁啾的愛,,對墳墓凄涼的愁?”
由于我新近研究了哲學,所以此后,我淡了有關柏拉圖的理想世界,引證了康德、孔德、巴斯騰、牛頓、帕斯卡、馬里伯朗士、哈爾菲、哥林、豪凱斯林的一些觀點。該問題都寫進《阿里·團塔威學士談文學和哲學》一書中。
此后,我駁斥了所謂宇宙是偶然產(chǎn)生的論調(diào)。例如:
“如果我們在一個口袋里放進四個白球和一個紅球,要從中取出一個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如果我們放進九個白球和一個紅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如果我們放進無數(shù)個白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也是無止境的。理智的人絕不能斷然肯定一、兩次或百次就能取出紅球。
宇宙中的星球雖然無窮無盡,卻有條不紊,互不相撞,我們怎能說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而沒有一位睿智、全知的主宰來安排呢?”
這就是我五十年來著書立說的觀點。于是,我決心出版有關該論的專著,題名為《為什么我是穆斯林》。我重新劃分該書的章節(jié),并大力宣傳。在伊歷1349年(公元1930年),出版的《伊斯蘭之劍》的論文集中我刊載了該書的序言。但原計劃的出版有故,丟失了底稿,導致最終出版未果。
伊歷1355年(公元1936年)我到伊拉克擔任巴格達國立高中的阿拉伯語文學教師,有時還兼授宗教課。當時,學生們都問我有沒有一本可以了解伊斯蘭的書,既不是有關《古蘭經(jīng)》誦讀學、法學、教義學的,也不是圣訓學或圣訓術語的,而僅僅是有關伊斯蘭的,就象當初有位游牧人來到穆圣(祈安拉福安之)跟前領教,穆圣(祈安拉福安之)只花了一天或僅半天的時間就讓其滿心歡喜而去。
而我卻沒能找到類似的書籍。于是我從提筆準備到殺青專寫此書花了整整二十年時光。
我曾經(jīng)寫了許多文章呼吁編撰這本書。我雖奔走疾呼,可無人問津。
歲月流逝,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走一條宗教知識與社會知識并通的路子。剛開始我形單影只,而后漸有個別人響應,感贊安拉,再漸漸多起來,由幾十人響應到逐漸上百人參與(再贊安拉)。他們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比我知識更豐富、口才更雄辯飛信仰更虔誠和各方面更杰出的人物。他們撰寫了幾十種優(yōu)秀的伊斯蘭書籍,但象這樣的書卻仍未編寫。
伊歷1387年(公元1967年),我在《伊斯蘭世界聯(lián)盟》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介紹伊斯蘭》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朋友謝赫·穆罕默德·歐麥爾·陶菲格的注意,當時他是沙特朝覲與宗教基金大臣。他致函給世界伊斯蘭聯(lián)盟,建議讓我負責編撰這本書。
這也引起了我的朋友穆斯塔法·阿塔里的注意,于是他也致函教育大臣謝赫·哈桑·本·阿卜杜拉。我受到以上諸位及謝赫·阿卜杜,·瓦哈卜·阿卜杜·瓦西爾(前教育副大·臣)的熱情鼓勵。
當時,我為此書廢寢忘食地忙了整整一個暑假和一個學年。我搜集到了三大包資料,其中有大篇文章、零星卡片和一些筆記,這些還都需要分類和編輯等大量的工作。
新的一個暑假來臨時,我到阿曼去。我擔心有失,就親自帶著這三包資料。記得當時我走出機場,由兒媳陪同打的到她家去。
我因忙于搬東西,應酬歡迎和探親訪友,所以兩周后才想起這些資料。于是我翻箱倒柜,問遍所有的司機和交警,卻遍尋不著。就這樣,連續(xù)幾天我心煩意亂、扼腕嘆息、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直到后來逐漸心定神寧,才祈求安拉襄助我決定重新開始。
當時我住在阿曼市郊,而我的辦公室在大馬士革,文件資料卻在麥加,我手頭只有一部《古蘭經(jīng)》書。于是我自忖道,這也許是一件好事,我編寫這本書既不是為法學家們,也不是為歐采瑪,只是為了更多的青年們。我只向他們介紹什么是伊斯蘭,少一些搬抄書本,多一點新思維,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不過”。
我又埋首工作,焚膏繼晷十天便完成了這第一卷——信仰篇,然后攜手稿回到麥加。
該書首次在麥地那出版,這憑借安拉的襄助和得到歐斯曼·哈菲茲先生的幫助方得以出版。然后由約旦教育部??凇督處熗ㄓ崱冯s志上。就此出版了一萬二千冊分發(fā)給約旦的所有教師們。這首先歸功于安拉,其次是因為得到前教育部長伊斯哈格·費爾哈尼博士的幫助,他當時是教育部教材計劃司的司長,還有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拜希爾·西巴吉先生也功不可沒。再者謝赫·伊卜拉欣·宰德·凱拉尼和賽利姆·拉什達尼先生也出力不少。然后,約旦國防部也出版發(fā)行,這歸功于現(xiàn)任約旦駐英國的大使邁阿努·艾比·奈瓦爾少將和好友艾罕默德·烏拜達特上校。從而約旦軍隊的士兵們也閱讀了該書。
我的愛子雷多旺·德阿布里原是敘利亞和沙特的數(shù)學教師,可自從忙于該書的出版發(fā)行工作便一發(fā)而不可收,就此放棄了教學工作。該書初版時是簡裝本,后來再版時就印成了精裝本。在本書的第六版復加上了該序。
至于本書第二卷和第三卷中我想談一談伊斯蘭及其善功即伊斯蘭式的行為方式。主啊J我的確愧對讀者,愧對雷多旺先生。眾心由主掌握,安拉確實令人精明強干,意志堅決。青年時代我精力充沛,思想未熟,卻四處非贏利性奔尋出版人,而現(xiàn)在我雖思想成熟,知識豐富,出版機會很多,卻精氣衰弱、神倦力怠,再也不能象從前一樣工作。愿安拉默示一位讀者,為我向安拉默禱我寫成另兩卷書。就象當初我十日之內(nèi)完成第一卷一樣。
但何時這十日才來臨呢?唯安拉至知!
這中間我還得提一下由我們穆斯林兄弟們組成的團體,他們編撰了許多介紹伊斯蘭的書籍。其中有我的兄弟和穆罕默德,穆巴拉克先生之子。他在各伊斯蘭大學教授這些課程,并是教育部的委員。他曾編寫了三本書。
他們還編寫了許多有關信仰的書籍。每本書各有千秋,各成體系。編輯成員中有穆罕默德·加西米先生、賽爾德·本;邁拉·拉邁丹·布提博士和阿卜杜,拉赫曼·本·謝赫·哈桑·哈班凱先生,愿安拉護佑他們,堅定他們和支持他們。
如此,我只祈求安拉籍此增加我的虔誠和清廉的工作。前幾版序中提到,我從五十年前即伊歷1347年(公元1928年)執(zhí)筆寫作,至今已出版四十種書籍,其中有零星小冊子,也有皇皇巨著。二戰(zhàn)前,自伊歷,1345年(公元1926年)近東電臺在亞法創(chuàng)建的那一日起,我一直馬不停蹄地主持節(jié)目,至今我手頭有十一部書稿,只需要稍加整理即可出版。
我想就以此封筆,愿安拉襄助我完成該書——完成這部
半世紀回憶錄”。其中我想講述我的所見所聞,渚如改朝換氣、國際風云等等。我經(jīng)歷了歐斯曼帝國、費薩爾執(zhí)政、法國的殖民時期和獨立前后時期。我先后在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和沙特等國居家度日。最東到過澳大利亞的悉尼,最北到過荷蘭的鹿特丹。生活的酸甜苦辣我都一一品嘗過了。在敘利亞、伊拉克飛黎巴嫩和沙特我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學生。他們中有的已是共和國總統(tǒng)、有的已是政府要員;有當部長、大法官的,也有當大使、公務員的;更有當大學教授或商界巨頭的。
我雖然一生都離群索居、遠離塵囂,把什么都看在眼里,聽在耳里。但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已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和時髦新聞的對象,我的名字也已家喻戶嘵,人所共知了。
這一切都已成了昔日黃花。歲月也將流逝,名利也將遠去,這就象青春韶華一樣難以永存。人們也會把我淡忘,而只有死亡,唯有它伴我到頭,其他一切都會煙消云散。
主啊,不要使我的工作化為烏有,藉你的恩寵和仁慈給我記下代價。主啊,請你把我裨益人的所寫所言勿隨壽命中斷。
主啊,我祈求你寬宥,向你懺悔!
我祈求善始善終,歸于正信!
阿里·團塔威
伊歷1394年5月23日(公元1974年)于圣城麥加前 言
在本書前幾版所寫的“本書小傳”,今天看來,我發(fā)現(xiàn)還沒有從頭至尾地盡,詳其中緣由。
大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在我剛懂得好歹,諸事萌知的日子里,發(fā)現(xiàn)家父從早到晚在家里給他的學生們講課。他所講的課程與我到學校所學的大相徑庭。他的學生們也全是一些頭裹纏巾,蓄著胡須的年長者,與普通學校里的小學生截然不同。而我象是在學校一樣常常旁聽,這些課,即使如聽天書一般。就這樣,我學著兩樣課程,直至大學畢業(yè)。在此同時向歐來瑪學習各種知識。
其中第一位便是家父謝赫.穆斯塔法·團塔威,他是沙目(敘利亞的舊稱)的法學泰斗之一,是穆夫提謝赫·艾比·亥拉·阿比迪的法律秘書,在伊歷1343年8—月(公元 1924年)家父歸真后,我才隨其他歐來瑪學習知識在大馬士革我是結合兩種學習方式的第一個人。當時,歐來瑪中的“謝赫”(宗教學者)·對現(xiàn)代社會知識一竅不通,而“艾凡提”(社會學者)對宗教知識也是僅知皮毛。
我很早就覺察到運用現(xiàn)代化方式宣傳伊斯蘭的迫切性。為此我寫了許多文章,發(fā)表了許多評論。五十多年以來,我通過這些文章和評論來陳述自已的見解和觀點。在本書中現(xiàn)援引一部分。
在拙著《宗教改革》一書中關于信仰的必要性的論題,談道:
“人類能否毫無信仰地生活?
換言之,人類是否可以僅僅依賴物質(zhì)而生活,放棄一切非物質(zhì)的精神生活。如:心中盈涌的愛,對自然美的愛,對鳥兒啁啾的愛,,對墳墓凄涼的愁?”
由于我新近研究了哲學,所以此后,我淡了有關柏拉圖的理想世界,引證了康德、孔德、巴斯騰、牛頓、帕斯卡、馬里伯朗士、哈爾菲、哥林、豪凱斯林的一些觀點。該問題都寫進《阿里·團塔威學士談文學和哲學》一書中。
此后,我駁斥了所謂宇宙是偶然產(chǎn)生的論調(diào)。例如:
“如果我們在一個口袋里放進四個白球和一個紅球,要從中取出一個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如果我們放進九個白球和一個紅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如果我們放進無數(shù)個白球,則取紅球的可能性也是無止境的。理智的人絕不能斷然肯定一、兩次或百次就能取出紅球。
宇宙中的星球雖然無窮無盡,卻有條不紊,互不相撞,我們怎能說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而沒有一位睿智、全知的主宰來安排呢?”
這就是我五十年來著書立說的觀點。于是,我決心出版有關該論的專著,題名為《為什么我是穆斯林》。我重新劃分該書的章節(jié),并大力宣傳。在伊歷1349年(公元1930年),出版的《伊斯蘭之劍》的論文集中我刊載了該書的序言。但原計劃的出版有故,丟失了底稿,導致最終出版未果。
伊歷1355年(公元1936年)我到伊拉克擔任巴格達國立高中的阿拉伯語文學教師,有時還兼授宗教課。當時,學生們都問我有沒有一本可以了解伊斯蘭的書,既不是有關《古蘭經(jīng)》誦讀學、法學、教義學的,也不是圣訓學或圣訓術語的,而僅僅是有關伊斯蘭的,就象當初有位游牧人來到穆圣(祈安拉福安之)跟前領教,穆圣(祈安拉福安之)只花了一天或僅半天的時間就讓其滿心歡喜而去。
而我卻沒能找到類似的書籍。于是我從提筆準備到殺青專寫此書花了整整二十年時光。
我曾經(jīng)寫了許多文章呼吁編撰這本書。我雖奔走疾呼,可無人問津。
歲月流逝,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走一條宗教知識與社會知識并通的路子。剛開始我形單影只,而后漸有個別人響應,感贊安拉,再漸漸多起來,由幾十人響應到逐漸上百人參與(再贊安拉)。他們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比我知識更豐富、口才更雄辯飛信仰更虔誠和各方面更杰出的人物。他們撰寫了幾十種優(yōu)秀的伊斯蘭書籍,但象這樣的書卻仍未編寫。
伊歷1387年(公元1967年),我在《伊斯蘭世界聯(lián)盟》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介紹伊斯蘭》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朋友謝赫·穆罕默德·歐麥爾·陶菲格的注意,當時他是沙特朝覲與宗教基金大臣。他致函給世界伊斯蘭聯(lián)盟,建議讓我負責編撰這本書。
這也引起了我的朋友穆斯塔法·阿塔里的注意,于是他也致函教育大臣謝赫·哈桑·本·阿卜杜拉。我受到以上諸位及謝赫·阿卜杜,·瓦哈卜·阿卜杜·瓦西爾(前教育副大·臣)的熱情鼓勵。
當時,我為此書廢寢忘食地忙了整整一個暑假和一個學年。我搜集到了三大包資料,其中有大篇文章、零星卡片和一些筆記,這些還都需要分類和編輯等大量的工作。
新的一個暑假來臨時,我到阿曼去。我擔心有失,就親自帶著這三包資料。記得當時我走出機場,由兒媳陪同打的到她家去。
我因忙于搬東西,應酬歡迎和探親訪友,所以兩周后才想起這些資料。于是我翻箱倒柜,問遍所有的司機和交警,卻遍尋不著。就這樣,連續(xù)幾天我心煩意亂、扼腕嘆息、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直到后來逐漸心定神寧,才祈求安拉襄助我決定重新開始。
當時我住在阿曼市郊,而我的辦公室在大馬士革,文件資料卻在麥加,我手頭只有一部《古蘭經(jīng)》書。于是我自忖道,這也許是一件好事,我編寫這本書既不是為法學家們,也不是為歐采瑪,只是為了更多的青年們。我只向他們介紹什么是伊斯蘭,少一些搬抄書本,多一點新思維,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不過”。
我又埋首工作,焚膏繼晷十天便完成了這第一卷——信仰篇,然后攜手稿回到麥加。
該書首次在麥地那出版,這憑借安拉的襄助和得到歐斯曼·哈菲茲先生的幫助方得以出版。然后由約旦教育部??凇督處熗ㄓ崱冯s志上。就此出版了一萬二千冊分發(fā)給約旦的所有教師們。這首先歸功于安拉,其次是因為得到前教育部長伊斯哈格·費爾哈尼博士的幫助,他當時是教育部教材計劃司的司長,還有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拜希爾·西巴吉先生也功不可沒。再者謝赫·伊卜拉欣·宰德·凱拉尼和賽利姆·拉什達尼先生也出力不少。然后,約旦國防部也出版發(fā)行,這歸功于現(xiàn)任約旦駐英國的大使邁阿努·艾比·奈瓦爾少將和好友艾罕默德·烏拜達特上校。從而約旦軍隊的士兵們也閱讀了該書。
我的愛子雷多旺·德阿布里原是敘利亞和沙特的數(shù)學教師,可自從忙于該書的出版發(fā)行工作便一發(fā)而不可收,就此放棄了教學工作。該書初版時是簡裝本,后來再版時就印成了精裝本。在本書的第六版復加上了該序。
至于本書第二卷和第三卷中我想談一談伊斯蘭及其善功即伊斯蘭式的行為方式。主啊J我的確愧對讀者,愧對雷多旺先生。眾心由主掌握,安拉確實令人精明強干,意志堅決。青年時代我精力充沛,思想未熟,卻四處非贏利性奔尋出版人,而現(xiàn)在我雖思想成熟,知識豐富,出版機會很多,卻精氣衰弱、神倦力怠,再也不能象從前一樣工作。愿安拉默示一位讀者,為我向安拉默禱我寫成另兩卷書。就象當初我十日之內(nèi)完成第一卷一樣。
但何時這十日才來臨呢?唯安拉至知!
這中間我還得提一下由我們穆斯林兄弟們組成的團體,他們編撰了許多介紹伊斯蘭的書籍。其中有我的兄弟和穆罕默德,穆巴拉克先生之子。他在各伊斯蘭大學教授這些課程,并是教育部的委員。他曾編寫了三本書。
他們還編寫了許多有關信仰的書籍。每本書各有千秋,各成體系。編輯成員中有穆罕默德·加西米先生、賽爾德·本;邁拉·拉邁丹·布提博士和阿卜杜,拉赫曼·本·謝赫·哈桑·哈班凱先生,愿安拉護佑他們,堅定他們和支持他們。
如此,我只祈求安拉籍此增加我的虔誠和清廉的工作。前幾版序中提到,我從五十年前即伊歷1347年(公元1928年)執(zhí)筆寫作,至今已出版四十種書籍,其中有零星小冊子,也有皇皇巨著。二戰(zhàn)前,自伊歷,1345年(公元1926年)近東電臺在亞法創(chuàng)建的那一日起,我一直馬不停蹄地主持節(jié)目,至今我手頭有十一部書稿,只需要稍加整理即可出版。
我想就以此封筆,愿安拉襄助我完成該書——完成這部
半世紀回憶錄”。其中我想講述我的所見所聞,渚如改朝換氣、國際風云等等。我經(jīng)歷了歐斯曼帝國、費薩爾執(zhí)政、法國的殖民時期和獨立前后時期。我先后在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和沙特等國居家度日。最東到過澳大利亞的悉尼,最北到過荷蘭的鹿特丹。生活的酸甜苦辣我都一一品嘗過了。在敘利亞、伊拉克飛黎巴嫩和沙特我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學生。他們中有的已是共和國總統(tǒng)、有的已是政府要員;有當部長、大法官的,也有當大使、公務員的;更有當大學教授或商界巨頭的。
我雖然一生都離群索居、遠離塵囂,把什么都看在眼里,聽在耳里。但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已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和時髦新聞的對象,我的名字也已家喻戶嘵,人所共知了。
這一切都已成了昔日黃花。歲月也將流逝,名利也將遠去,這就象青春韶華一樣難以永存。人們也會把我淡忘,而只有死亡,唯有它伴我到頭,其他一切都會煙消云散。
主啊,不要使我的工作化為烏有,藉你的恩寵和仁慈給我記下代價。主啊,請你把我裨益人的所寫所言勿隨壽命中斷。
主啊,我祈求你寬宥,向你懺悔!
我祈求善始善終,歸于正信!
阿里·團塔威
伊歷1394年5月23日(公元1974年)于圣城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