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G先生》一文中,我漏掉了一個小故事。一直使我耿耿于懷,因為他牽涉到一個概念--行為伊斯蘭。
故事很簡單。在某一個伊斯蘭國家里,突然下雨了,一位老教授將自己手中的雨傘送給了一個西方外交官的夫人,這一點可以從她的開放的服裝判斷出來,這位夫人懷疑這位老教授的動機,認(rèn)為這個老教授是不是有所圖,問老教授為什么把傘送給她,老教授回答說,是伊斯蘭叫我把傘送給你的。以后,這位夫人就看了很多伊斯蘭的書籍并信仰了伊斯蘭教。
但是給我“行為伊斯蘭”概念的是馬二。我與他談起了我父母的所作所為,D也講起了他的父親的故事(見《我的父親》一文)以及圣門弟子的感人故事后,馬二感嘆地說,這就是行為伊斯蘭??!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行為伊斯蘭這個概念??赡芫褪沁@次交談將我們與馬二拉在了一起,他把我們當(dāng)作貴賓來接待。
有了行為伊斯蘭這個概念以后,我覺得很多故事都體現(xiàn)了行為伊斯蘭。例如,有人講到有一個英國的女作家,看了《穆罕默德傳》以后,歸信了伊斯蘭教的,她實際上是被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的行為所感動;長葛的黃萬均阿訇講的朝覲的故事,實際上也是行為伊斯蘭;我之所以回歸伊斯蘭,最主要的是當(dāng)時被賽典赤.瞻斯丁的故事所感動;長治也是以“善待每一個人的行為”在宣傳伊斯蘭;G先生不也是說,他要以自己的行為讓周圍的人看到真正的穆斯林是怎么樣的嗎?我不記得在那里看到過這么一句話:寬容就是宣傳伊斯蘭;我這次旅游,不就是這一路上的穆斯林的行為感染了我嗎?他們都是行為伊斯蘭的實踐者。
什么是伊斯蘭?人們怎么去了解伊斯蘭?我們的每一個穆斯林,你就是在用你的行為在宣傳伊斯蘭。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要對的起我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