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民族風情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回族筏子客

來源:中國清真網 時間:2008-03-24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大峽的口兒里水翻浪,

  小峽的口兒里風響;

  站在了筏頭上猛扳槳,

  好水手,端愛在激流里來往。

  這是一首流傳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統(tǒng)“花兒”,詞中形象地描寫了黃河上游羊皮筏子擺渡的方式。豪邁的歌聲回蕩在山谷,是多么飄逸。

  從積石關,劉家峽,到俗稱“九曲黃河”的河段,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沿岸有鳳林關、臨津關、積石關等古關隘;有蓮花渡、哈腦渡、大河家渡等古渡頭;有銀川驛、長寧驛、官亭等古驛站。從漢唐以來,多少邊將使節(jié),中外商賈從這里渡過黃河,征戎邊疆,出使西域。那時沒有橋梁,沒有現代船只,這里的人們便發(fā)揮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許多奇妙而科學的渡河工具,其中最著名的是羊皮筏子了。

  羊皮筏子歷史悠久,據史書《水經注》記載,皮筏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一千九百多年前,那時稱之“草船”?!逗鬂h書》記載了匈奴人“乘馬革渡河”和護羌校尉鄧訓在青海貴德“縫革囊為船”載兵渡過黃河的情景。宋代《武經總要》一書說:“浮囊者,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系其空,束于腋,以人浮以渡。”《宋史·蘇轍傳》記載:“河北道近歲為羊皮渾脫,動以千計。” 到近代,更有許多對筏子的記述。如著名史學家顧頡剛,記者范長江、作家張恨水等等,都對筏子和筏子客有深刻的描寫。 

  太子山根里扎筏子,

  鞭麻繩擰下(讀ha)的腰子。

  尕兄弟們是人里頭的尖子,

  我就是云里頭的鷂子。

  回民把皮筏子作為主要的水上擺渡、運輸工具。在古代,它是黃河上游兩岸人民進行物質和文化交流的運輸工具。因為黃河上游地勢高陡,峽多灘多,水流湍急,不宜行舟。這里人們的祖先便利用當地盛產的囫圇羊皮筏,充足氣后,一只手抱住皮袋,一只手作槳劃水,當做泅渡工具。這種選用單只羊皮胎泅渡,叫作“單抱”,渡河時人一手抱住皮胎,一手擊水遏浪,雙足蛙蹬,順著水勢,借狂濤巨浪推擁之力,像離弦的箭一般,很快渡到對岸。李開先《塞上曲》中有:“不用輕帆并短棹、渾脫飛渡只須臾”的贊譽,便是寫羊皮筏子在黃河急流中飛渡的情景,詩中的“渾脫”,即是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制作很獨特:牛、羊宰后,不破開腹皮,而割斷脖子和四肢,然后從頸口將皮割離,倒翻皮毛,然后把牛、羊皮從脖項從前到后慢慢倒退到尾巴處取下來,這樣牛、羊皮便成了一個完整的皮袋子(也有的從羊后腿交襠處開口,由后往前將皮退出以防羊皮破損)。這種皮袋在水里浸泡后,去毛及肉絲、脂肪,然后蹂制,使其變軟,最后放入清油、鹽水浸透,這叫熟皮子。熟好的皮胎經過太陽曬、加鹽水和油,繼續(xù)曬,約五六十天,皮胎變得象麻布袋子為最好。曬干后吹氣或打氣,將口子扎住。牛、羊皮囊做好后,根據需要用木頭做一個木排,將皮囊系在木排上。

  皮筏子有牛皮制作的,但更多的是羊皮制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將單個羊皮、牛皮袋一個個連接起來,組排成筏子就叫羊皮筏子。小的用四五個羊皮袋,四端四個,中間一個,用木條連接在一起。大的則由數十個羊皮袋拼結在一起,不但可以載人,還主要用來運載貨物。視貨物和河道的情況,把五六十只連綴在一起,運載量可達三十多噸。羊皮筏子的水手根據筏子大小有二、三、四人的,也有六人或八人的,回民把從事筏子運輸的水手叫做筏子客。每年在黃河無冰期,筏子客就在筏子上裝上上游的羊毛、皮張、藥材等土特產品,組成浩浩蕩蕩的水上長龍,順水急下。

  據說從元朝開始,到了明、清年間,回族筏子客已很多,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的羊皮筏子,大多數都是由回族筏客駕駛。他們不僅有祖?zhèn)鞯慕^技,主要的是有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那時的河州筏子客,有的在大夏河撐木筏運木頭,有的在洮河運糧食百貨,至于從事長途航運的筏子客所運載的東西就多了,蘭州的水煙,甘南的羊毛皮革,靖遠的灘二羔子皮,景泰的沙毛裘,寧夏的枸杞,河套的糧食,各地的土產百貨,運到包頭等地,調劑余缺,從中營利。當然也載客。不論是人是貨,只要上了筏子,那命就跟筏子客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只見那些久諳水性的“筏子客”,駕著皮筏子,唱著高亢嘹亮的“花兒”,在黃河的波山浪谷間,泰然自若,奮勇前進。一任風急浪大,還不時地揚起悠長、高亢的“花兒”: 

  黃河上度過一輩子,

  浪尖上?;ㄗ恿?。

  雙手搖起個漿桿子,

  好像是虛空的鷂子。

  筏子客的生活是極其兇險的,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因為黃河自有它那任情恣性、自由奔放的性情,若至夏秋黃河汛期,更是桀驁不馴,無拘無束。而這時恰恰是筏子客撐筏鬧河,大顯身手的紅火時節(jié)。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季節(jié),一年不過只有稀稀罕罕的兩次。對于河州筏子客來說是絕不能錯過的。第一次,從春寒料峭的3月開始,自臨夏永靖河沿放筏起運,順流而下,出劉家峽東行至蘭州。在蘭州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并添置沿途所需面、油、鹽、醋、茶等生活必需品。然后繼續(xù)前行,最后到達包綏,其間若平安無事,五六月份就可以返回。第二次從9月開始,秋季出行,回來時則已是寒月深冬。一年之中的農歷三月到十月是筏子客運輸航運的最好季節(jié),每個筏子,每個筏子水手幾乎都不會閑著,無論是大夏河、洮河還是湟水、黃河。只要在河岸就會看得見筏子客駕著各種筏子在河水中拼搏的剽悍身影。  

  用來長途載貨的牛皮筏子很闊大,最大的筏子需要用120個優(yōu)質牛皮胎來組聯,其載重量可高達300噸。羊皮筏子有“亮床子”和“排子”之分。“亮床子”是用扁平方木數根鑿孔,然后加楔子構成縱橫交錯的長方形床子,床子四角各系羊皮胎一只,起浮力和邊幫的作用。這種筏子可載貨,可乘客。航行時,由坐在正中前墻的水手用木槳劃水送渡,因其小巧方便,多用來兩岸送渡或供短途人貨之需。“羊皮排子”其實就是擴大組聯了的亮床子,大的羊皮排子可載重500多公斤,可乘客6-8人。有膽魄的排子水手敢于駕著排子走長途,而不僅僅只是出大河家到蘭州,而是下銀川,甚至跑包綏呢! 據說當時每年從臨夏水路運抵內蒙古包頭市的羊毛可達100萬公斤之多。運毛筏上的水手是這樣唱的:

  羊毛筏子下來了,

  山邊的花兒們笑了。 

  阿哥是甘露者下來了, 

  尕妹的熱病兒好了。  

  出蓮花渡由蘭州到包綏,這段航程2000多公里,一路山高水低,峽陡山峭,急流險灘,濁浪暗礁,數不勝數。從臨夏到包頭,僅甘肅段的黃河上就有劉家峽、大峽、烏金峽、黑山峽等一道道峽谷。首先是劉家峽,峽內的新浪(險灘名)以險惡著稱,筏戶為了平安過關,從永靖孫家嘴一帶起筏時,要請上“水手”,又叫“峽把式’(其作用就象現在的領航員,一般充當“峽把式”的筏子客,年紀都比較大,有幾十年水上摸爬滾打的放筏經驗。他們水性好,熟識水情,掌握過峽的時間和技巧。)幫助過關。最后經過兇險異常、長達30公里的嗓眼子峽,進入水面寬闊、水流緩慢的河套地區(qū)。雖說河套一帶風平浪定,一片汪洋,航行卻也不容易,隨時有被擱淺的危險。羊皮筏子這種運輸工具簡便輕捷,但在急流浪尖上飛旋,不能停留,十分險峻。什么“三道坎”,“五雷游”,什么“煮人鍋”,“棺材石”,什么“洋人擺手”,“仙人止步”,“狼舌頭”,河上河下幾乎都是鬼門關,生死口!有些關口的諺語如“狼舌頭舐上水,筏子客遇見鬼”,“洋人一擺手,縱身掉進水”,兇險萬狀,還有許多典故。譬如“洋人一擺手,縱身掉進水”,說的是顧頡剛教授在他寫的《浪口村隨筆》里記述的這樣一則故事:曾有一個洋人乘坐皮筏子在黃河上湍急洶涌,行至靖遠紅山峽處遇一巨礁,筏子客傾斜筏身擦礁而過,乘筏的荷蘭傳教士則驚恐不知所措,慌亂中竟離筏跳到黃河中的一塊大石頭上,而筏子來去如矢,更難相遇。結果這個洋人竟餓死在這塊大石頭上??梢姺ぷ涌秃统朔ぷ佣牲S河需要何等的能耐,何等的本事,何等的心理承受力!

  過去,甘肅的陸上交通不便,運輸工具都是牛馱馬拉,效率很低,大宗的貨物就用皮筏子循黃河道運抵包頭后,再由鐵路送到天津、上海等地銷售。擺渡皮筏子的筏子客是很辛苦的,通常從臨夏起筏到包頭,要1個月的時間。當地有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說:“下水是活神仙,上水是把驢變”。這是說羊皮筏子只能順水而下,不能逆水而上。羊皮筏子到下游卸貨后,筏子客便把袋里充的氣放掉,將壓平的皮袋捆綁好后背著回來。“累死累活,筏子客的日子難過。”那時的筏子客年年往返,浪尖上行,山道上來,付出了超強的艱辛勞動。河險人膽大,河州筏子客憑水性,憑智勇在河里掙命,苦不怕,累不怕,風雪霜雨也不怕。一只大筏,幾個水手,若逢燦陽和風,聽鳥唱看云飛,倒也痛快瀟灑。怕的是官稅苛捐,以及種種名目的盤剝,還有土匪的劫掠,官、匪大戶的明爭暗奪,相互勾結,及其對筏子客們的陷害、勒索與剝削壓迫。若載著土匪、人販子,更是禍患無窮,搞不好還要搭上身家性命。所以筏子客放筏走河,河州女子的“花兒”唱得猶如生死離別:

  尕妹妹送你在黃河岸,

  哭給者走上了扯船。  

  天上的烏云翻滾了,雷三聲,

  下了場六伏的雨了;

  尕妹妹出門走遠了,叫三聲,

  再見不上你的面了。

  唱絕哭絕的“花兒”落在筏子客水手硬漢的心上,滿腔的柔腸百結情深意長,卻只能狠下心來用“花兒”去慰藉對方: 

  月亮兒盤場是吹風哩,

  日頭兒盤場是下哩;

  阿哥們去了時還來哩

  你哭者擋住個咋哩!   

  河州筏子客不僅馳騁在黃河流域,一九四二年,國民政府為了抗日需要,在蘭州購置2000只羊皮胎,聘用了20個筏子客,組成“皮筏航運隊”,從四川廣元,把300噸汽油運到陪都重慶。用皮筏運輸汽油,在長江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當時引起了山城重慶各界的好奇,新聞記者還為此拍攝了電影記錄片。 

  河州筏子客最引為自豪的是1949年8月幫助王震大軍過黃河的壯舉。1949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一兵團在王震司令員的指揮下,打響了搶渡黃河進軍青海的戰(zhàn)斗。在永靖尕腦渡口,一軍軍長賀炳炎和永靖筏子客們創(chuàng)造了搶渡黃河的奇跡。從戰(zhàn)斗打響到9月4日,500名河州筏子客僅用5天時間,將3萬名解放軍將士和2千匹戰(zhàn)馬,全部武器裝備,在峰高浪尖的黃河上,用古老的牛、羊皮筏送過了黃河。當時正是黃河汛期,又逢大雨,水勢急,浪頭高,白天筏上紅旗招展,晚上岸邊篝火輝煌,河面上筏來人往,場面十分壯觀,創(chuàng)造了皮筏擺渡史上的奇跡。 

  新中國成立后,黃河兩岸的變化日新月異,黃河兒女已在黃河上修建了眾多的公路橋、鐵路橋。任人往返,車輛馳騁。沿河已經興修的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門峽等大型水庫庫區(qū)航道,更是機船繁忙,乘風破浪。黃河岸邊的人們眼中記錄了條條公路和座座大橋的建設,記憶中保留了蘭州城發(fā)展變化的縮影:1957年,蘭州新建道路22公里,1960年,濱河東路擴建、七里河黃河大橋、新城黃河大橋等一座座鋼筋混凝土橋梁橫跨黃河兩岸。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最近幾年,高速公路的開工、斜拉式大橋的建成通車……到現在,橫跨在黃河蘭州段的鐵路、公路橋就有十幾座,是黃河上橋梁最密集的河段。 

  今天的筏子客,當家做了國家的主人。那古老的羊皮筏子雖然失去了擺渡和運輸的使用價值,成為供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擺渡游具,不少人曾傷感地以為羊皮筏子將永遠從黃河的風浪上消失。但作為西北黃土高原上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人們仍然記得羊皮筏子的歷史功勞:皮筏運輸繁榮了中國西北各民族間、地區(qū)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這些地區(qū)的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狀況,對于邊疆和內地的經濟交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互補作用。古老的羊皮筏子成為黃河兩岸人們勤勞勇敢的象征,一筆永遠也抹不去的精神財富,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里煥發(fā)了新的青春。

  近年來到黃河岸邊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羊皮筏子古樸原始的風格吸引了游客,人們從中找到了在黃河風浪中探險的樂趣,黃河上這一古老文化又將發(fā)揚光大。蘭州已經有皮筏子公司開業(yè)營運,載著旅游者飽覽“濁浪滾滾天際闊”的黃河雄姿和兩岸綺麗多彩的風光,身臨其境,真別有一番樂趣。1991年7月中旬青海省海東地區(qū)體委首次在循化縣積石吊橋上游,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抱皮筏子橫渡黃河的比賽。比賽中選拔出的優(yōu)秀水手,還在1991年11月間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會上,給數萬觀眾作了精彩表演,古老的皮筏子又成了體育競賽的工具。2006年蘭州羊皮筏子被確定為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又申報蘭州羊皮筏子制作技藝沖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關部門已通過對羊皮筏子的普查,詳細了解了其分布、運營及傳承人的現狀,經過有關專家初步論證,已制定了蘭州羊皮筏子保護五年計劃。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