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節(jié),濟(jì)南伊協(xié)舉辦了第三屆穆斯林書畫展,穆斯林群眾的文化水平和書畫作品都有了長足的進(jìn)步,引起了各屆人士強(qiáng)烈反響,可喜可賀。
在這些作品中其落款處大都使用了干支紀(jì)年如月季別名,這是符合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的。
拙文僅就干支紀(jì)年和月、季別名作一簡介以求與諸位共勉。
我國使用干支紀(jì)年始于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即西周共和元年,那一年為庚申年,從此以后,干支紀(jì)年從未間斷,直到今天仍在延續(xù),是全世界歷史紀(jì)年最早、最準(zhǔn)確的國家,是其他古代文明不能比擬的。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之一,我們無比自豪。
干,是指十天干;支是指十二地支,為什么稱為干支呢?我國古人作了解釋:《后漢書•律歷上》:“記稱大橈作甲子,……”,“《月令章句》:‘大橈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可見干支的本意應(yīng)是幹枝,在古代就簡化為干支了。
地支可以用作記月,陰歷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丑月,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三月為辰月,四月為巳月,五月為午月,六月為未月,七月為申月,八月為酉月,九月為戌月,十月為亥月。它們被稱作月份的別名。月份的別名還有另外幾種:
我國古籍《爾雅》上對十二個月的稱謂如下:“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四月為余,五月為皋,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涂。”
第三種別名是用十二個月的消息卦作為月的別名(消息的意思是消長、增減)。
一月為泰月,——三陽而三陰則為正月,其卦為泰,故稱泰月。
二月為大壯,三月為夬月,四月為乾月,五月為姤月,六月為遯月,七月為否月,八月為觀月,九月為剝月,十月為坤月,十一月為復(fù)月,十二月為臨月。
第四種方法,用古樂十二律配地支,作為十二月的別名:
古樂十二律分陽律六和陰律六:
陽律六:
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陰律六:
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yīng)鐘。
它們與陰歷十二個月的對應(yīng)如下:
一月太簇,二月夾鐘,三月姑洗,四月中呂,五月蕤賓,六月林鐘,七月夷則,八月南呂,九月無射,十月應(yīng)鐘,十一月黃鐘,十二月大呂。
第五種歷法用植物為月份命名,如:“五月”為荷月,六月為桐月等等。
正月的別名之一為端月,《史記•秦楚之際月表》:“[二世二年]端月。”司馬貞索隱:“二世二年正月也。秦諱‘正’字,故云端月也。”宋朝孔平仲《孔氏談苑•端月》:“仁宗朝,王珪上言,請以正月為端月。“《中文工具書使用方法》P262頁,端月記為五月,疑誤。
蠶月,蠶忙時期,《詩•豳風(fēng)•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yuǎn)揚(yáng),猗彼女桑。”高亨注:“蠶月,即夏歷三月,養(yǎng)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中文工具書使用方法》記為四月,疑誤。
蒲月,在端午節(jié),懸菖蒲艾葉等于門首,用以辟邪。因而稱五月為蒲月。
伏月,宋朝高承《事物紀(jì)原•正溯歷數(shù)》:“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謂之伏日”,六月也稱作伏月。
巧月,七月初七是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jié),比西方的情人節(jié)歷史久遠(yuǎn)得多。相傳這一天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婦女們在這天夜里,穿針引線可以使自己變巧,稱為“乞巧”。七月也就順理成章地稱為巧月。
桂月,八月桂花盛開,故稱。出自清朝歷荃著《事物異名錄》:“八月為桂月”。(桂月也指月亮)
菊月,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要登高飲菊花酒,故以九月為菊月。
桐月:白居易的《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梧桐和西風(fēng)一樣,常用來象征秋天的景象,故將桐月比作七月。
良月,古人以盈數(shù)為吉,數(shù)至十則小盈,故以十月為良月。
暢月:“暢,充也。”十一月為充實(shí)之月。
葭月:出自“霜繞衣而葭冷,風(fēng)飄輪而景昃。”“葭,蘆也。”也指十一月。
霜月,出自《讀書雜志•漢隸拾遺》:“霜月即《爾雅》之‘七月為相’也,霜相古同聲……”指七月。
獲月,《詩•豳風(fēng)•七月》:“八月其獲”,后將八月別稱獲月。
杏月和桃月在具有權(quán)威性的典籍上記載不詳。杏月在《中國文字學(xué)大辭典》和《中文工具書使用方法》上記載:杏月即二月,但是《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都未收錄。桃月在《中國文字學(xué)大辭典》和《漢語大字典》上都未收錄。在《中文工具書使用方法》中將桃月記載為三月,而在《漢語大詞典》中,將其記為二月??梢娦釉潞吞以履膫€表示二月或三月都不清楚。按照古人為月份起名的慣例,應(yīng)當(dāng)考慮杏花和桃花的開花時間,《齊民要術(shù)•大小麥》:“大麥生于杏,……小麥生于桃。”這里的小麥?zhǔn)侵复盒←?,那么杏花桃花什么時間開呢?《宋史•河渠志一》:“……二月三月,桃華始開,冰泮雨積,……”(華同花),仍然沒有結(jié)論。杏和桃都在春季開花,《不列顛百科全書•杏》:“杏……耐寒性與桃相近,但開花較早。”可見將杏月比作二月,桃月比作三月較合理?!稘h語大詞典》將桃月記為陰歷二月,疑誤。用開花時間比月的還有槐月——四月;榴月——五月,荷月——六月。
第六種方法是使用“孟仲季”為每個季度的三個月命名。“孟、仲、季”原指兄弟的排列,孟為長,仲為次,季為末。(“季者,末也。”)。每個季度的三個月就分別表示為:
一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
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
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
十月孟冬,十一月仲冬,十二月季冬。
陰歷的閏月稱作馀月,有的典籍上稱作十二月。這里須注意,此“馀”字不可使用簡化字“余”,因為余月在《爾雅》上已標(biāo)明指四月。
上面的“仲”字也可寫為“中”,讀仲,意同。
關(guān)于四季的別名:據(jù)《爾雅》載:春季為蒼天,夏季為昊天,秋季為旻天,冬季為上天。但是應(yīng)注意,它們都可泛稱天,在使用時無明顯界限,一般都不使用,而常用下面各種別名:
春季:青春,青陽,芳春,陽春,陽中,艷陽,三春,九春。
夏季:朱夏,朱明,長嬴,昊天,三夏,九夏。
秋季:商秋,商節(jié),素節(jié),素商,素秋,高商,金天,收成,白藏,三秋,九秋。
冬季:玄英,玄冬,安寧,三冬,九冬。
當(dāng)我們的書畫作品使用季、月的別名的時候,最好選用與作品內(nèi)容相配的名稱,比如:畫作內(nèi)容是花草,就選用以植物命名的別名,但是表示正月的楊月屬例外,因為楊月是根據(jù)“楊公忌”延伸而來,舊時迷信以正月十三開始,以后每月提前兩天為百事禁忌日。相傳其說始于宋朝堪輿術(shù)士楊濟(jì)貧,所以稱該日為楊公忌,正月也稱楊月??拜浶g(shù)士即風(fēng)水先生,與穆斯林信仰相悖,所以要慎用。
○伯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