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濟南伊斯蘭教史》一書,已出版一年有余了。各地專家、學者和熱心讀者,在披閱該書后,陸續(xù)給我們寄來一些寶貴意見,他們的認真、誠懇的態(tài)度和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實在令人感佩,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原期待對各方意見的索集,刊登出來,以待后人為該書作進一步的修改和訂正。為此我們虛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評和指正,并于本刊逐期刊載諸位先生的有關(guān)函信,謝謝大家,此篇來信,我們略有刪節(jié),請諒。
尊敬的馬明主編:色蘭!
貴會賜寄兩部書,我早已收到,遲復為歉!現(xiàn)在復信,首先向貴會及您表示遲到的祝賀,您們?yōu)槲沂?、為濟南市伊斯蘭教和回族做的貢獻太多了,兩部巨著更是大善功,大碩果。
我在黃庭輝研究員鞭策、推動、啟迪、指導下重新振作寫了“濟寧回族補遺稿”,已呈黃先生過目,我給黃先生寫信稱贊濟南穆斯林有楊會長及您一批卓越的領(lǐng)頭人,作出了許多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工作,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的成就,令人尊敬,令人羨慕不已。濟南伊協(xié)主編的一系列大作,每部書都是一通豐碑,可喜可賀,每部書都是山東省民族宗教文化的樣板、藍本。
現(xiàn)將我閱“教史”的一點粗淺的感覺和對個別字句的一些想法向你們回報如下:
一、我第一感覺,“教史”寫得極為成功,不知貴會將來要編寫濟南回族史(或志)否?或以“教史”代替“族史”?愚見以為還是單寫為好,如南京伍貽業(yè)教授就是分寫的。
二、唐宋時期濟寧不是“沿運城市”。濟寧是元世祖下詔開挖的濟州河,會通河然后連接南段而成京杭大運河的。從元遠河開始,濟寧才是“沿運城市”(見“教史”11頁)。
三、馬良1937年任山東主席,應為1938年任省長(見“教史”217頁)。
四、王躍武,應為王耀武(見“教史”218頁上數(shù)13行)。
五、唐仰杜(251頁)、唐柯三(260頁),山東鄒縣人,似應改為祖籍鄒縣。說是鄒縣人,已經(jīng)不確切了。鄒縣不是他們出生地,不是青少年成長地,更不是葬身之處。史書似應準確一點為好。
六、“行棧”,在濟寧又稱“代理店”,代客買賣,收取傭金。明代以來稱“牙行”,俗稱“一手托兩家”。
七、“與城西門交接處”,可能指結(jié)合部。似不應稱“交接”,改為結(jié)合部較好。(“教史”282頁上數(shù)9行)。
八、濟南北大槐樹(12馬路),商埠館驛街,皮行棧多處,可能記述不盡全面,北大槐樹白家皮行,館驛街馬祥武皮行(棧),1949年正在經(jīng)營中。
九、“據(jù)說金姓祖出過進士”。作為史書,這樣寫法使史書遜色不少。史書似不應出現(xiàn)“據(jù)”,應該查閱濟南府志,金氏祖果為進士,遍查舊志不可能查不到。若查不到似“存疑,待考”處理為好??傊?ldquo;據(jù)說”是不妥的(“教史”287頁)。
十、濟南回族買姓。據(jù)我所知,河南省周口市、開封、鄭州、洛陽等地回族就有買姓,而且多少有些名望。(309頁)。
十一、316頁“延請”,似以“宴請”為宜。因為“延”字含有延聘的意思。如果是吃請,似以“宴”字較準確。
尊敬的老師:
我知道您比我忙,不愿經(jīng)常寫信打擾您,尤其是我不自量力,亂發(fā)妄語,冒昧之處,老師一定原諒我的。我非常了解您的寬宏大量。
敬頌
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