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聽王菲的《唱游》,喜歡那個婉轉(zhuǎn)、空靈的聲音帶來的寂寞卻華麗的感覺。喜歡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群,還有陌生城市的味道,然后在被人群覆蓋過的路上回頭張望自己的腳步;一個人感動,一個人微笑,獨自回味行走中的種種心境…
香港,東方之珠,小資的的購物天堂,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沒去過香港之前,她對我來說,只是一個象征,一個與鄧小平、與一九九七有關(guān)的名字。九七那一年,小平離開了我們,她回歸了祖國,然后是高考、畢業(yè)、高考放榜、上大學(xué)……
那一年好像發(fā)生了很多事,足以影響一個人、一座城市的命運??梢磺兴坪跤质琼樌沓烧隆o可避免的。
當我踏足這片特殊的土地,已經(jīng)過去了十年,而回歸當天的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香港,在我心中依然是一個模糊的名字,我只知道這個彈丸之地集中了最密集的商業(yè)和人口密度,寸金尺土,中西合璧。
我的目的地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世界最高水平的展覽場館之一。會館有恢宏現(xiàn)代的外觀,正對中國最美麗的海港之一——維多利亞港,不遠處便是文化中心、金紫荊廣場、灣仔碼頭,抬眼望去可見直指向天空的中銀大廈——香港的標志性建筑;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旅游、參觀兩相宜。
不得不佩服香港人的勤奮和專注,展覽館里有一流的布局和設(shè)施,為數(shù)眾多的接待人員和專業(yè)的服務(wù)態(tài)度,幾乎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照顧到觀眾和參展商。
最能讓我體會到香港寸金尺土的是酒店的房價,高企的房價與房間實際的檔次不能對等,四星級的酒店,還比不上國內(nèi)的三星。我只能每天往返于港島和九龍,如果不需要趕時間,雙層巴士和渡輪,便成了我出行的第一選擇。
香港發(fā)達的地鐵、鐵路網(wǎng)絡(luò)無疑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可我偏偏喜歡坐那些緩慢而笨重的雙層巴士,坐在上層的第一個座位,視界開闊,完全沒有擠公車的感覺,可以看到周圍的林立的招牌、商鋪和行色匆匆的行人,隨著巴士走街串巷,閱盡或繁華或破落或傳統(tǒng)或西化的市井景象。
晚上我沒有去極盡奢華的Shopping Mall、百貨公司或娛樂場所,我只是帶著一雙眼睛、一部DC,不停的看著拍著走著,走過油尖旺,走過午夜十二點仍不消散的密集人群,走過的喧鬧的酒吧和大眾化的食肆,走過傳說中的淘寶勝地:通菜街鴨寮街...,走過九龍城碼頭,再一直走到尖沙咀碼頭,探訪夜色中的鐘樓和維港。
沒有理由地喜歡大海和沙灘,喜歡任何一個濱海的城市。喜歡吹著海風(fēng),聽著海浪,感受海水帶著沙子流過腳面時的感覺;喜歡面朝大海,看潮漲潮退,日出日落,發(fā)發(fā)呆,或者思考人生的進退;然后忽然就想起了張雨生的《聽?!?。
第一次看見海,是由于多年前去湛江出差,路過忙碌的湛江港,從此海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親切的印象與向往。之后,又陸續(xù)有機會見到了珠海情侶路側(cè)恬靜浪漫的海,青島大氣而亮麗的海,汕頭的帶著咸魚氣息的樸素的海灣,廈門環(huán)島路外干凈秀麗的海,上海夜色中瑰麗的海,以及深圳大梅沙沙灘外小家碧玉般的海。而在維港,我見到了一個純粹的海港,湛藍而碧綠的海水,豪華得令人心動的游船,以及歷史悠久、極具本地特色的天星小輪。置身于悠閑擺渡的渡輪,對著美麗的海港,吹著習(xí)習(xí)的海風(fēng),于是忘了身在世界最繁忙的都市,忘了我從哪里來,將往何處。
不愛都市的繁華,不愛琳瑯滿目的商品,獨愛這中西合璧的平民文化,和那個童話般的維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