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也納展開緊密談判后,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立夫昨晚返回德黑蘭。
在最近兩天,扎立夫與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德國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中國外長王毅、英國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費德里卡?莫蓋里尼就達成核協議的最后步驟進行了磋商。
扎立夫在離開維也納前說,他動身前往德黑蘭是先前制定好的計劃。
現在的問題是,全面核協議文本起草工作能否在最后期限6月30日完成?目前尚不能對該問題作出肯定回答。但是關于該問題而發(fā)表的諸多言論是積極和充滿希望的。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費德里卡?莫蓋里尼昨天在伊核會談結束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已經臨近達成一個好的協議。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也強調,伊朗與5+1小組距離達成最終協議僅有一步之遙。俄羅斯和美國外交官也表示,伊核會談取得了進展。
在維也納舉行的伊核談判目前已進入最后階段,距離最后期限6月30日還有不到兩天的時間。
伊核談判本身涉及的議題是艱難和錯綜復雜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從這一點出發(fā),我們必須承認,在西方進行破壞和反對伊朗擁有核權利的情況下,歷經18個月之久的緊鑼密鼓的伊核談判達成最終協議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因此,時間并不是決定達成最終協議的唯一因素。
伊核談判的問題不是技術磋商,而是政治意愿。鑒于西方國家以往的所作所為,他們是不值得信任的,這是不爭的事實。西方國家聲稱,伊朗致力于尋求核武器。然而,他們的誘導和施壓目前卻陷入僵局。鑒于此,必須要說的是,即使到伊核談判達成最終協議和開始執(zhí)行該協議的時刻,西方肯定也不會停止這些政治游戲,更不會放棄他們企圖把可能達成的核協議作為自己勝利、伊朗失敗的想法。
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伊核談判決定達成一個協議,這個協議必須尊重伊朗的核權利,必須建立在談判雙方信任的基礎之上。
在《NPT條約》的基礎上建立互信和在充分核權利的基礎上制定伊朗繼續(xù)展開和平核活動的路線圖是伊核協議的兩個主要目標,這是一開始伊朗與5+1小組在2013年11月23日在日內瓦一次會議上達成的共識。因此,如果用邏輯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確保伊朗核活動處于和平目的的基礎上達成協議是有可能的。然而,在政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盡管各種推測表明,伊核談判各方在談判中奉行縮短差距以達成最終協議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