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馬小木 時間:2015-01-26 點擊:點擊:
編者按:
豆汁兒是最富特色的北京小吃之一,有話說,看一個人是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就看他對豆汁兒態(tài)度如何。北京人對豆汁的喜愛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但因為豆汁自身比較個性化的口味,卻讓許多外地人對它見而避之。同一種食物,為什么會招致食客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豆汁兒又有著怎樣獨特的歷史文化?本期“味覺”,帶你聆聽豆汁兒的故事。
豆汁——是我太膚淺,還是你太“味”兒
這世上你不理解的事兒多了。
對啊,北京人怎么就對一豆汁兒愛的死去活來呢?
話說,曾經(jīng)齊化門(朝陽門)外營房的旗人都聚在街頭痛哭流涕,路人問他們?yōu)槭裁纯?,他們卻是哭的更厲害了,說“豆汁兒房都關(guān)了張,豈不要了性命?”
龍?zhí)豆珗@對面老瓷器口豆汁店不大的店面食客絡(luò)繹不絕,放眼望去,清一色喝豆汁兒的,就著燒餅、焦圈一類的北京特色。白色瓷碗里滿滿一碗灰綠色的湯汁,大爺端起來灌下去一口,滿臉的喜悅和欣慰,我就上了他的“當(dāng)”。小心翼翼端一碗一塊五的豆汁上桌,拿把小勺,作細(xì)細(xì)品位狀。一勺入口,下不為例。
也不是沒聽人說過,那是泔水的味道。原來,泔水就是這個味道。
翻閱資料,《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fēng)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辈⒄f:“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謂精妙絕倫。”至于這精妙絕倫到底何在,還需自己慢慢揣摩。
據(jù)文字記載,豆汁歷史三百年,遼宋即為民眾喜愛,乾隆年間,更是被推舉入宮,成為宮廷飲料。唐妃楊玉環(huán)愛吃荔枝出了名,聞得妃子笑,知是荔枝來。那清后宮的妃子中是否也有人對豆汁有這般喜愛,那也真是可以成為一段傳說了。豆汁進宮也只能成為我們的想象和揣測,而深宮高墻之外的北京城,它卻洋洋灑灑,寫就一段文化。
舊時北京城,賣豆汁分兩類,一類賣生豆汁,一類賣熟豆汁。豆汁若生,用小車推一桶,走街串巷,很少有剩。有了豆汁,吃窩頭便不用熬粥。賣熟豆汁,卻是一番景觀:街邊支一攤,起火銅鍋煮一鍋,布棚下置幾張桌,雪白桌布藍(lán)圍子,一句“請吧,您哪”,又是食客滿座。
舊時街邊豆汁攤早已消失在城市的現(xiàn)代化里,但北京人對豆汁依然情有獨鐘。磁器口、護國寺、德華居小店、錦馨回民豆汁兒店等北京小吃店面依舊生意興隆。
資料上介紹了豆汁的作法:豆汁原是“糟粕”,它以綠豆為原料,卻取綠豆的殘余。將綠豆淀粉濾出制作粉條等食品后,剩余殘渣進行發(fā)酵就產(chǎn)生了豆汁,色澤灰綠,味酸且微甜。資料說,豆汁具有養(yǎng)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如此看來,我那句“一勺入口,下不為例”太過武斷。
當(dāng)然,無論我膚淺與否,豆汁的“味”兒確實不容置喙的,而這“味”兒,您得細(xì)細(x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