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我們驕傲的一家人
來源:
時間:2013-04-08
點擊:
我來說兩句
看到《濟南穆斯林》2012年第3期刊登的“葉畫”,很是驚奇。一看“葉畫”作者——馬順香,更是驚喜。因為,馬順香是我濟南回中的同班同學!于是,我隨即去拜訪了這位久未謀面的老同學。
已經(jīng)70歲的馬順香,退休前是位小學教師,喜愛文學,喜愛大自然。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她經(jīng)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種各樣的植物標本。美麗的樹葉也激發(fā)了用以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靈感。
退休后,她為了采集到這千姿百態(tài)的落葉,去過云南,爬過蒙山,跑遍了濟南的山山水水。為把這些葉子編織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她翻閱了大量的書籍,曾向山大的專家和知名的藝術(shù)家請教,苦心鉆研、精心制做,又去老年大學學習了繪畫。用這大自然拋棄了的落葉做出了一幅幅山川美景,奇峰排列,用蔥白做成了山川流水。讓人感受到了“葉中有畫”“畫中有葉”,真是人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藝術(shù)再現(xiàn)。她用五個月的時間做出了“富春山居圖”共六幅。還有“江山如此多嬌”……等幾十幅大小不同的葉畫。線條粗獷、形象逼真,畫面豐滿,棒極了。她的作品多次參加書畫展覽,還準備去廣州參展。她參加了民間藝術(shù)協(xié)會,成了藝術(shù)家了!
丈夫楊老師,酷愛藝術(shù),他喜歡風箏、繪畫、篆刻、根雕。他是濟南市風箏協(xié)會的主席。他的風箏從骨架到涂膠,蒙畫,題字都自己做。搜集各種風箏之長,精心設(shè)計,以最美的形象,最高的飛行狀態(tài),高懸天際,給人以美的享受。在蔚蘭色的天空中翩翩飛舞。正如鄭板橋詩詞中寫到的:紅花如云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
他不但風箏做的好,他的書法曾獲全國建筑職工一等獎。在泰山腳下也有他的作品展現(xiàn)。他積極支持妻子的葉畫創(chuàng)作,出謀劃策,采購材料。是個極好的賢內(nèi)助。使整個家庭充滿了高雅和睦、互敬互愛、幸福美滿的氣氛,讓人羨慕之極。
兒子楊樹在文化藝術(shù)界也非常有名氣,是山東省青年書法家、攝影家,從事書法、攝影藝術(shù)史論的教育教學工作。2010年在趵突泉萬竹園舉辦了個人書法展,2012年在韓國舉辦中韓書法文化交流——楊樹特別周活動,受到中外各家的贊譽和推崇。兒子在攝影和影像教學方面經(jīng)常全國巡回講學。歷時三年拍攝了“媽媽,我從哪里來的”,還有“我們的影像,我們的生活”等系列主題攝影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他現(xiàn)在是季羨林國際文化院副主任,美國攝影協(xié)會的特聘專家,新華社、法制日報、民族畫報特聘攝影家,還擔任駐濟各大藝術(shù)院校的客座教授……發(fā)表攝影作品203組、2817幅、文字作品80萬字……等。近期他又在“山東省第二屆孔子文化節(jié)”上舉辦了“走進孔子——楊樹文化作品邀請展”。兒子在藝術(shù)文化中的成果,給這個溫馨的家庭增添了奇光異彩!
女兒,槐蔭區(qū)小學百佳教師,從教20多年,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用一顆金子般的心,教書育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顆顆幼苗,把一撥一撥的孩子培養(yǎng)成社會的有用人才。不求索取,像蠟燭一樣照亮孩子。做好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馬順香的家庭稱得上我們回族中少有的藝術(shù)之家。父母言傳身教,兒女兢兢業(yè)業(yè),綠色生態(tài)文明的葉畫、風箏、攝影、書法、繪畫、育人,滲透到這個家庭成員的靈魂,使他們在這美的春天里,在這蘊育著深厚文化藝術(shù)的海洋里暢游翱翔!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
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美是《古蘭經(jīng)》中體現(xiàn)生存美學的重要元素。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56個民族,休戚相識,榮辱與共。真正賜于我們這個陽光燦爛的大千世界,團結(jié)和睦共同享受這五彩繽紛欣欣向榮的文化舞臺帶給我們溫馨與快樂。愿我們的民族藝術(shù)文化燦爛輝煌,和諧生存之美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