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表叔——馬金鵬
來源:
時間:2012-05-02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我對表叔的第一印象,是少時在父親(金子常)從埃及帶回的許多相片中。有一張父親與表叔在愛大校門前合影,還有一張是父親與表叔在中國留埃學生部前的合影??粗嗥夏俏幻记迥啃?、英俊瀟灑、面帶微笑,有明星風彩的青年,我問父親“這位是誰?”父親高興地指著相片說:“這是你表叔,論起來你要叫他八伯。我們兩家是親戚(八伯的母親是我的堂姑祖母),又是同鄉(xiāng),我們倆還是愛資哈爾大學的同學。”我睜大眼睛看著父親,父親怕我沒聽明白,又說:“他的妹妹,就是你最要好的金鐘姑姑。”金鐘姑姑快人快語,我和她最說得來,這些都使我對這位未謀面的表叔有了了解,有了親切感。父親又說:“我和你表叔在開羅留學時,生活在一起。表叔和留埃同學的關系十分融洽,他學習刻苦,善于鉆研,知識面廣,成績優(yōu)秀,并研究世界名著《伊本·白圖泰游記》,星期天還要去聽各種講座,是同學中的佼佼者,受到沙儒誠部長的稱贊。”父親還說:“你表叔生活節(jié)儉,作風嚴謹,嚴以律己,寬厚待人,對于同學中有困難者總是盡力相助,從不言還。他為振興中國回教的學習目的十分堅定。”聽了父親的介紹,我對表叔有了初步認識,盼望有一天能和表叔見面。
十多年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1953年夏天,趁著學校放暑假,我隨父親去南京,又轉赴上海。借機去看望正在上海福佑路清真寺做阿訇的表叔,在那里我十分欣喜地見到仰慕已久的表叔。一路上,聽父親說,表叔1936年從埃及回國后,一直在母校成達師范學校教阿拉伯語,曾任阿文專修班主任,主編過著名回族期刊《月華》,1950年受聘上海福佑路清真寺阿訇。父親又說:“福佑路清真寺是上海的大寺,又稱北寺,就象濟南清真南、北大寺一樣。在該寺當阿訇的多為知名阿林,如上海伊斯蘭師范學校校長達浦生阿訇、江浙有名的薛子明阿訇和著名阿文書法家楊德培阿訇等。你表叔37歲就被該寺聘為阿訇,為該寺最年輕的教長。”聽父親這么一講,我對表叔的學問水平和信仰更加了解,在心中的形象愈加高大起來,更渴望早點見到他。
福佑路清真寺,座落在上海最繁華的城隍廟附近。清真寺建筑為中西合璧,水房、教長室、辦公室是一座三層小樓。禮拜大殿為中式,十分寬敞,小樓一層中部是清真寺大門,門頭上“回教堂”三個字據說是成達師范學校校長唐柯三先生所題。
我們父女的到來,表叔十分高興,熱情為我們安排住處,一日三餐都很豐盛。不讓我們外出就餐,那種親情、教情、鄉(xiāng)情,親切真摯,令人感動。60年后憶起當年,余溫在身,無法忘懷。
表叔和父親一起禮拜,一起交談,在埃及的往事,交流回國后各自的經歷,并約了父親的同學劉兆才阿訇,改維德先生見面暢談。還一起宴請了原上海伊斯蘭師范學校的庶務主任宗棣堂老先生。在繁忙之余,表叔還不忘給我這初次見面的侄女留下一點單獨交談的空間。表叔很平易近人,聊起來就象老朋友,讓人沒有任何約束。表叔得知我在濟南回民中學教書時,他老人家精神為之一振,當即將他的座椅拉近了與我的距離,意味深長地拉著我說:“孩子,你這個崗位是光榮的,工作是艱巨的,過去我們回民文化落后,我和你父親當年就讀回族新式伊斯蘭師范學校,目的之一就是要為提高回民教育水平而獻身、奮斗。今天你能從事于我們家鄉(xiāng)的民族教育事業(yè),重擔在肩,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希望你能勤勤懇懇,樹立終生為民族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的思想,為我們的民族教育事業(yè)貢獻一切……。”表叔又說:“你從事教育,也說明你父親和我當年的追求后繼有人。”聽了表叔這番話,我內心受到極大鼓舞,表叔殷切希望,諄諄告誡,熱心關懷,幾十年言猶在耳??梢愿嫖肯容叺氖牵罕硎宓南M透嬲],我一直銘記在心,未敢忘懷。多年來我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為國家為民族培養(yǎng)了不少新生力量,多次被學校、教育局評為先進工作者,1985年還評為省教育先進工作者。這一切沒有辜負表叔對我的希望。
雖然此后我再沒見過表叔,但1953年他老人家應聘北京大學阿拉伯語講師的消息,卻使我感到從未有的鼓舞和驕傲。表叔是濟南西關第一位躋身中國最高學府講壇的回回,留下著名的譯作——《伊本·白圖泰游記》和《古蘭經譯注》,他是山東省翻譯《古蘭經》第一人。今年父親歸真50周年而麥里,就是用的馬金鵬表叔翻譯的《曼丹葉合》。
在表叔歸真十周年的日子里,追憶往事,寄托晚輩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