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乎乎的麻食
麻食是一種傳統(tǒng)的天水小吃,制作起來頗有講究,先把面搟成圓片切條,再切成小方塊,用大拇指搓成一小卷,形如耳朵,故俗稱“貓耳朵”。另外將肉類、豆腐、紅白蘿卜切丁配以黃豆、木耳、黃花、蔥花等炒好備用。水沸將麻食下入鍋內(nèi),摻以炒好之菜,煮熟即可食用。吃時調以香菜末、油潑辣子、醬、醋等,尤美味可口。最初人們是巧妙利用了草帽邊上的花紋,搓出的麻食有一種很純樸的農(nóng)家氣息。
加臊子的麻食
一碗麻食,鮮湯、菜蔬、面食齊備,小火煨燉后,香味襲人。尤其講究搓麻食的面一定要“醒”好,搓時勁用足了,煮出來狀如貓耳,色澤晶亮,入口一咬,筋頑筋頑的,很有嚼頭。若值秋風蕭瑟或窗外大雪紛飛,在屋中捧一碗熱氣騰騰的麻食,撒一撮碧綠的香菜,再挑一筷頭紅辣椒油,真夠愜意!
麻食下鍋
麻食的來歷
元代戰(zhàn)爭頻繁,為了輕裝,元世祖忽必烈將孫子寄養(yǎng)在甘肅固原一個回民家里。若干年后,戰(zhàn)爭結束了,忽必烈去看孫子阿南答。途中經(jīng)過一座大山,忽然下起大雨,他連忙去一家窯洞避雨。窯洞里住著一家牧羊人索里哈,見忽必烈被淋得饑寒交迫,表現(xiàn)得很難受。索里哈很窮,連案板也沒有,他見路人氣度非凡,和藹可親,想必是貴人遇雨,連忙洗手煮飯,用蕎麥面和成面團,搓成筷子粗的面條,恰成蠶豆大的面劑子,在草帽邊上一撮一捻,搓成內(nèi)空外麻的卷,放入鍋中煮熟撈出,拌了油鹽醬醋和腌苦菜,清香可口,忽必烈連吃三碗贊不絕口,忙問:“這飯叫什么名字?”索里哈不知怎么回答,這時飛進一只麻雀,他想這個面很像麻雀,就說:“麻食子。”
搓麻食
搓麻食
材料:
面粉200克、胡蘿卜1/2根、土豆1/2個、芹菜、草菇75克、肉沫75克、蔥、姜、蒜適量。
調味料:
調和油、蠔油、醬油、鹽、八角1個、雞精。
做法:
1、先用鹽水和好面,在盆子里捂一會兒后,取出反復揉搓,直到面團柔軟光亮為止;
2、面團搟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餅,再切成1cm寬的面條,切好的條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滾成圓柱;
3、圓柱均勻切成小面??;
4、案板上撒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輕微摁一下,借著摁勁輕輕搓一下,面就會卷起來,像一個貓耳朵的樣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5、搓好麻食子后,下到開水鍋里,再燴以芹菜、胡蘿卜、肉丁等,調好佐料,盛入碗中,滴幾滴辣椒油,又好吃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