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色综合天天综合欧美综合,国产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特色經濟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舊聞新讀:珠三角拉面館調查 一碗拉面之城市民族工作之匙

來源: 時間:2011-06-29 點擊: 我來說兩句

    12月14日11時,東莞市莞城區(qū)解放路上車來車往,喧囂依舊。

  一輛嶄新的奧迪A6穩(wěn)穩(wěn)停住,西裝筆挺的36歲青海化隆人馬吾買日,推開車門,徑直走進了路邊的“高原王”拉面館。脫下西服,換上工裝,馬吾買日鉆進廚房,開始了一天的拉面生活。下午2時,食客漸稀,滿頭大汗的馬吾買日才放下了手中的面團……

  漫步珠三角的街頭巷尾,一間間別具風格的清真面館總能映入眼簾,與之相伴的是一碗碗牛肉拉面的清香。曾幾何時,拉面館無序發(fā)展、衛(wèi)生堪憂,讓老廣望而卻步。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廣東遍地開花的小小拉面館竟蘊藏著大乾坤。目前珠三角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面粉加工、肉牛養(yǎng)殖、餐具消毒、原料生產與交通運輸等行業(yè)的拉面產業(yè)鏈。

  盡管地處嶺南,廣東卻是全國輸入少數民族人口最多、外來少數民族人口增長最快的省份,外來少數民族人口近200萬。為此,廣東做足一碗拉面的微言大義,在服務中實現有序管理,將拉面館拉入良性發(fā)展軌道。于是,珠三角4000多家拉面館的變遷發(fā)展,成為民族團結的有力見證,成為民族和諧的晴雨表。

  用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陳綠平的話來說,“拉面館雖小,但是一個窗口,管理好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梢哉f,它是一把解開城市民族工作難題的鑰匙。”

  ■數字

  珠三角4000多家拉面館中,廣州中心城區(qū)就有1300多家,深圳有1000多家,東莞1000多家,佛山200多家,珠海120多家。全省拉面館90%以上都是青?;∪碎_設的。

  開奧迪A6的拉面館師傅“如果沒有廣東兄弟,或許我就沒有今天”

  馬吾買日是第一批來廣東“淘金”開拉面館的西北人之一。

  如今的馬吾買日戴著多重“頭銜”:拉面師傅、幾家拉面連鎖店的老板、青海高原興隆牦牛肉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以及東莞市政協(xié)委員。

  回想起初來廣東的那些日子,這位名氣不小的“拉面大王”唏噓不已:“沒有廣東兄弟的那一碗飯,我或許就沒有今天。”

  1996年12月,23歲的馬吾買日第一次來廣東,老鄉(xiāng)在汕頭開飯館,請他來當拉面師傅。干了一個多月,馬吾買日感覺壓力很大,連工資都沒要,就與老鄉(xiāng)不辭而別。

  那是冬天,馬吾買日身無分文、又冷又餓,最后倒在汕頭市郊的農地里睡著了。兩位路過的老人叫醒他:“后生仔你在這里做什么?”聽馬吾買日講完遭遇后,兩位老人心生憐憫,各給了他10元錢,讓他買吃的。

  由于臨近春節(jié),汕頭到廣州的汽車票要160多元。走投無路,馬吾買日只好搞了一輛自行車,從汕頭騎往廣州。路上,馬吾買日經過一家飯館,極度饑餓的他向店老板要了一碗飯。老板看他可憐,說:“我給你炒個菜吧,不收你錢。”馬吾買日說:“我只要吃米飯就夠了。”一大碗米飯,馬吾買日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用塑料袋裝著揣在懷里。“第二天吃的時候,那飯還是熱的,帶著體溫。”

  騎了三天,馬吾買日終于到了廣州。“三元里這里很多清真餐廳,你可以去試試看。”馬吾買日聽從了三元里人才市場工作人員的建議。他輾轉找到一家青?;±相l(xiāng)開的餐廳,干了7個月后,馬吾買日回到了化隆。

  2002年5月1日,馬吾買日重回廣州,第二天便來到了東莞。當晚,他就接手了位于莞城區(qū)解放路的一家沙縣小吃店。“店面12平方米,押金要2.1萬元,可我總共才有1.9萬元,于是向老鄉(xiāng)借了3000元。”5月10日,東莞第七家拉面館———馬吾買日的拉面館,連招牌都沒打就開張了。

  最初,每天營業(yè)額五六百元,周末一千多元。到了這年冬天,生意漸漸好起來,營業(yè)額每天四五千元,周末七八千元。“一些老板開奔馳車來吃我的拉面,他們嫌我店子環(huán)境不好,打包后坐在車里吃。”

  馬吾買日再三對記者說,廣東人待他很友善,雖然房價一直在漲,但房東并沒有漲他鋪面的租金。

  拉面館背后的完整產業(yè)鏈珠三角4000多家拉面館每年的總營業(yè)額近8億元,解決就業(yè)2萬多人

  生意越做越大,馬吾買日的眾多親戚陸續(xù)來到廣東開拉面店,同村很多村民也在他的帶領下來到珠三角。

  “起初,拉面館都是一些來自西北地區(qū)的農民自發(fā)開設,后來,他們親幫親,鄰幫鄰逐漸發(fā)展起來。”廣東省伊斯蘭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玉霞向記者描述了拉面館的發(fā)展軌跡。

  據王玉霞介紹,珠三角的4000多家拉面館中,廣州中心城區(qū)就有1300多家,深圳有1000多家,東莞有1000多家,佛山200多家,珠海120多家。全省拉面館90%以上都是化隆人開設的,其余店老板分別來自新疆、甘肅、寧夏等地。

  拉面館多為家族式經營———丈夫是店老板,妻子負責炒菜,兒子、侄子負責拉面,再請幾個同鄉(xiāng)負責打雜。絕大多數拉面館是單店經營,店面20至50平方米不等。消費人群以學生、打工者和都市白領居多。

  來自化隆縣駐穗辦的數據顯示,廣州75%的拉面館盈利,15%保本,10%虧損。其中,日營業(yè)額2000元以上,月純利潤1萬元以上的占10%;日營業(yè)額1500元以上,月純利潤7000元以上的占20%,日營業(yè)額800元以上,月純利潤4000元以上的占15%。

  據化隆縣駐穗辦統(tǒng)計,廣州市化隆籍的牛肉拉面館年營業(yè)額達3.65億元,年利潤達5870萬元,平均每個拉面館年純利潤為5萬元?;閲壹壺毨Эh,但這些拉面館解決了9920人的就業(yè)崗位,每年發(fā)放員工工資達6290萬元。

  而珠三角4000多家拉面館每年的總營業(yè)額近8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餐飲業(yè)份額的16.5%,解決就業(yè)2萬多人。隨著拉面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目前珠三角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面粉加工、肉牛養(yǎng)殖、餐具消毒、原料生產與交通運輸等行業(yè)的產業(yè)鏈。

  目前,拉面館已經很好地融入了廣東各地。廣州市越秀區(qū)東興南路,這條不到500米的短街上就有兩家拉面館,由于常客較多,店伙計與顧客常常有說有笑。

  “大多數拉面館24小時營業(yè),不到兩分鐘就能做好一碗面,味美價廉便捷的蘭州拉面廣受歡迎。”王玉霞認為,拉面產業(yè)能在廣東蓬勃發(fā)展,除了拉面本身的優(yōu)點外,廣東的開放與包容也是重要原因。

  三招化解拉面館管理難來自青海的馬師傅說,如今老婆孩子都在廣東,房子也買了,不出大的意外,就在這里定居了

  其實,拉面館在廣東的發(fā)展一開始并不是順風順水。概括起來有“三難”:

  一是經營管理難。不少拉面館沒有拿證,管理存在空白,無序散亂發(fā)展,衛(wèi)生習慣又與廣東不適應,老百姓不信任,于是慘淡經營。不少地方一搞“創(chuàng)衛(wèi)”就將其列入整治對象,帶來更多矛盾。

  二是社會管理難。由于拉面館務工人員多是外來少數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相對較低,法制觀念較為淡薄,不時與房東、公安、工商、城管發(fā)生糾紛。

  三是生活融入難。他們從偏遠的西北來到市場經濟充分發(fā)展的珠三角,觀念上有很多不適應。再加上生活實際困難與后顧之憂,讓他們產生無根的飄浮感,難以真正融入廣東。

  “拉面館開到珠三角,對民族知識和宗教文化是一種無聲的宣傳,增進了民族之間的了解,有利于民族友誼的建立和發(fā)展。”陳綠平說。針對上面存在的問題,廣東民族宗教委專門組織多次調研,了解拉面館業(yè)主的需求,針對性地拿出解決措施。

  第一招是幫拉面館順利辦證。

  東莞等市的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協(xié)調有關部門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辦理證照,各鎮(zhèn)街工商、衛(wèi)生等部門還開通穆斯林辦證綠色通道,幫助他們填表,減免辦證費用,使1000多家拉面店非常便利地領到了證照。佛山市禪城區(qū)編印了《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簡明指南》,圖文并茂、簡明扼要告知如何辦理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稅務登記、消防安全檢查手續(xù)等,解決了外來穆斯林群眾由于文化水平低、想辦證卻又不知道如何辦的問題,深受穆斯林群眾的歡迎。

  第二招是加強人性化管理,解決拉面館從業(yè)人員矛盾糾紛。

  多個城市通過舉辦培訓班、講座等,提高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搭建活動平臺,引導他們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促進觀念轉變。這些措施效果明顯,近年來拉面館中發(fā)生的矛盾糾紛有所減少。記者從佛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獲悉,2006年該市涉及拉面館的糾紛有22宗,2007年下降到10宗,2008年減少至6宗。

  由于拉面館準入門檻低,拉面行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無序競爭的狀態(tài)。珠三角一些寫字樓、購物區(qū)、大學校園等人口密集地段,至少有3至4間拉面館同時經營。去年,一名化隆人在東莞厚街開了一家拉面館,而該店120米以內已有一家拉面館。這讓先來者惱怒不已,店老板率親戚朋友將新開的拉面館砸了稀爛,兩家人因此結仇。

  鑒于此,廣東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鼓勵少數民族內部的矛盾內部解決。東莞市公安局請在穆斯林中頗有威望的馬吾買日出面調解,馬吾買日五次前往調解,花了20多個小時最終化解了糾紛。

  第三招是尊重穆斯林風俗,消后顧之憂。

  來自青海的馬師傅回憶,他2002年剛到東莞時,由于穆斯林在當地還較罕見,他第一個開齋節(jié)禮拜是在很多群眾和警察的圍觀中做完的。為了解決穆斯林的禮拜場所問題,東莞市民宗局工作人員先后跑了很多部門。“我們先后被安排在厚街鎮(zhèn)的穆斯林餐廳、老汽車總站、旗峰公園做禮拜,現在還為我們設立了臨時禮拜點。”馬師傅說,如今老婆孩子都在廣東,房子也買了,不出大的意外,就在這里定居了。

  按穆斯林的習俗,人歸真(穆斯林對死亡的提法)后要土葬。出于尊重穆斯林風俗的考慮,東莞市民宗局聯合衛(wèi)生、防疫部門,為穆斯林運遺體返鄉(xiāng)開設了便利條件。但是,還是有些穆斯林沒能力把遺體運回老家,同時,由于條件限制,東莞實在協(xié)調不出土地建設回民公墓。于是,東莞就與肇慶市協(xié)商,允許把在東莞歸真的穆斯林安葬到肇慶的回民公墓。這一措施的出臺,讓在東莞的穆斯林備感溫馨。

  ■呼吁

  拉面館員工子女

  入學難亟待解決

  王玉霞曾訪問了珠三角主要城市的300多家拉面館,發(fā)現拉面產業(yè)還存在不少缺憾。

  由于部分拉面館衛(wèi)生條件不符標準,廣東不少城市在飲食行業(yè)整頓過程中,拉面館都被列為重點整治對象。據青海海東地區(qū)在中山市的拉面館業(yè)主代表反映,中山市政府2005年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有不少拉面館被劃為關停對象。

  一些拉面館證照不全,個別拉面館甚至無照經營。“廣州目前已辦證合法經營的有990戶,辦證率為85%,已納入辦證計劃的55戶,120戶尚不具備辦證條件。”王玉霞說,有人曾戲言拉面館是“一間鋪面兩口鍋,幾張板凳幾張桌。”

  有些拉面館穆斯林還面臨著一些外來工普遍面臨的難題———子女入學讓他們傷透腦筋。不少穆斯林只能將子女送到學費貴教學質量卻不高的私立小學讀書。“曾經找過公辦學校,但在現有政策下,公辦學校對孩子的接收存在很大難度,沒有辦法只好放到私立小學。”

  陳綠平說,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少數民族群眾的訴求,省民族宗教委員會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如何完善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立足于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積極主動地幫助外來少數民族人員解決在城市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為他們的脫貧致富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同時,以人為本加強管理。”

  這也給了廣大拉面館業(yè)主以信心。來自青?;〉鸟R占元,經歷了從借債到營利,從漂泊廣州到立穩(wěn)腳跟的艱辛過程。如今,馬占元已經搭起了17家“連鎖”拉面館的架子,其中有4家完全歸他個人所有。馬占元說,60年前化隆僅有一輛拖拉機和四輛馬車,今天有了4800多輛私家車。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