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炸油香
來源:
時間:2010-04-29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回族人雖然也喜歡吃饅頭、花卷、餅子等, 但油香因其賦于了民族內(nèi)涵, 加之固有的飲食傳統(tǒng), 成為回族最具特色的民族食品。
回族油香的起源目前還未見于史料。傳說是源于中亞地區(qū), 由回族的先民在唐、宋之際帶入中國, 如此算來油香的歷史大約有千年之久了。
回族油香以小麥粉、白玉米粉為主要原料, 經(jīng)發(fā)酵油炸而成。初次發(fā)酵要用栗面(小米面) 加酵汁發(fā)酵, 而不用其它面粉, 這一配料很有特色。油香制作過程是:酵汁加5%粟面發(fā)頭道面, 待起發(fā)后加70%小麥粉、20%白玉米粉、花椒水再次發(fā)酵。要求此次調(diào)制的面團稍硬才好, 不可太軟否則成型困難,成品不酥松,品相不好看。面團醒發(fā), 加入堿面適量以中和面團的酸度。然后依次加熟油潑的酥面、蜂蜜、白糖搓揉, 使面團配料相互均勻即可。形制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作法是分劑100克搟圓餅。要求餅面中間厚,四周稍薄, 餅坯搟好后用刀尖在餅中間點兩刀, 以使油炸時能夠熟透。 另外一種做法是把面團搟成寬5-6公分、長8-10公分、厚度0.5公分的長方形條塊, 順長每隔0.2-0.3公分依次輕輕切花刀, 注意不要切透。切好后雙手把面坯四角折一折, 這樣餅坯炸出來后才美觀。有諺語形容:好油香就像胖小孩的手背憨墩墩。
炸餅坯:植物油熟透, 餅坯依次下鍋,火候要掌握平穩(wěn)慢慢炸制, 勤翻動,使餅坯火色兩面一致, 待炸至瑪瑙色時即可出鍋, 涼透以后就可食用了。
舊時, 回族人家如遇宗教節(jié)曰、婚喪喜事、紀(jì)念先祖忌曰, 都要做一定數(shù)量的油香來招待賓客或饋贈親友。每逢清真寺有重大事宜時, 往往要做上千斤面粉的油香, 需費時幾天, 邀請熟練行家里手幾十人一齊動手才能完成。清真寺一般做的油香重量在2斤左右, 因而要求制作人員具有很高的技藝, 非普通人能夠勝任。炸油香時, 半條街都被油香特有的香氣所彌漫??諝庵刑N含著一股淡淡的清香, 使人心曠神怡。
對于油香的儲存, 回族人自有一套妙著。先把瓦罐清洗干凈, 把油香沿罐一層一層錯落有致碼好然后蓋好罐蓋。使其進一步回性, 邊吃邊取久儲不壞, 隔至一、二個月比剛做出來時更加酥松香甜、味美無比。
由于油香口感好, 粗細糧搭配合理, 且耐儲存又便于攜帶, 食用時不需要加熱等優(yōu)點, 遂成為回族群眾喜歡食用和待客的主食品種。食用油香最為講究的方法是和蜜棗同食, 再泡一碗蓋碗茶, 要是能有幾片五香牛肉那就更講究了。 既飽了口福,又強健了肌體,真可謂兩不誤。
油香還有另外一種名曰:“燙面油香”。其制作步驟是: 鍋中加水燒開, 放蜂蜜、白糖、熟植物油少許。拿一搟面杖一邊攪動一邊往鍋中細細撒面粉, 直到把面燙熟燙硬出鍋。 置燙面于案板冷卻片刻, 揪成25克劑子輕輕壓扁入平鍋烙制, 待油香色至金黃即可出鍋食用。此款油香糯軟香甜、油潤不膩、易于消化, 最適合老人兒童食用。
千百年來, 回族油香早已聞名遐邇. 其制作工藝和待客之道己被各種文藝形式搬上了舞臺。隨著旅游市場的火爆, 其中的商機也被民族地區(qū)的食品專業(yè)生產(chǎn)廠家所看中。在保持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又開發(fā)了許多新品, 并配上精美包裝常年生產(chǎn)銷售, 成為人們走親訪友饋贈的珍品。傳遞清真飲食文化的使者。大有超過精細糕點而稱雄回族面食之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