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六合槍 俗稱馬家槍
來源:回族在線
時間:2009-12-17
點擊:
我來說兩句
馬家槍據(jù)傳是南京回族馬家所創(chuàng),代表人物為明代南直隸彭城衛(wèi)指揮馬仲良,永樂年間遷至河北青縣,馬仲良者善槍法,與回族沙家槍齊名,人稱沙家竿子馬家槍,此兩種槍法均屬六合槍系統(tǒng)?;刈逯旭R仲良外,“神槍吳鐘”“大槍劉”劉昆、“大槍楊”楊鴻修等也是聞名遐邇的用槍高手。
馬家槍,長九尺七寸;沙家竿子,長丈八至二丈四尺;汊口槍,長一丈六尺、一丈七尺、一丈八尺(見明.吳殳《手臂錄》)。到了清代,槍的尺寸漸短。五尺五寸稱步下槍;七尺稱花槍;八尺二寸稱中平槍。此外尚有一丈二尺的大槍,一丈六尺的大桿子,一丈八尺的矛。這種形制稱呼一直延續(xù)至今。
馬仲良(1373~1437),宋代西域來華始祖馬依澤公的十八世孫,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靖難之役”后,由金陵(今南京)雨花臺二龍崗隨駕北上來直隸籍,護(hù)衛(wèi)京畿,特派駐防青縣蒿坡,致仕入籍青縣,旋任彭城(北京)衛(wèi)指揮,誥封奉政大夫。生于洪武六年癸丑正月廿六,卒于正統(tǒng)二年丁巳正月十一,而成為北方回族馬氏(如河北青縣、山東恩縣、北京諸支)的明朝始祖;二世祖世襲官職,死后同授誥封,亦證明為兩代世官無疑。二世韓祖母在二世祖無常后率五子舉家移居青縣馬家橋(原為二世韓祖母婆家所在地韓家橋,后改為馬家橋)立塋。葬蒿坡村北。
北京忠恕堂馬氏宗譜記載:馬仲良公原居金陵二龍(郎)崗,永樂二年隨駕(永樂帝朱棣)來北直隸,特派駐防河北青縣蒿坡,后舉家移居青縣馬家橋立塋。經(jīng)考仲良公原居應(yīng)天府金陵二龍崗應(yīng)為現(xiàn)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原雙塔鄉(xiāng)的二郎崗,高淳縣位于南京市西南120公里,地理位置東南面與安徽省郎溪縣接壤,南部及西面與宣城、當(dāng)涂縣相鄰。
據(jù)《手臂錄》中所記,“六合”出自馬家槍法,“馬家之諸六合槍及十十四勢,名目甚繁”;“若沙家竿子,馬家六合,進(jìn)退奇伏,跳蕩盤旋,亦有能事”;“古訣云,乃中平槍法,作二十四勢之元,為六合之主。六合乃馬家槍名,足知十十四勢,馬家槍法也”;可見六合之說較早出現(xiàn)在馬家槍內(nèi),但馬家槍最初為何人所傳,起自何時,至今不得而知。吳修齡《馬家槍二十四勢說》提到:“馬家槍本帶棍法。”這與當(dāng)代回族馬家槍槍棍兼用,而且講究六合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