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小说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中國歷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影響中國穆斯林的十大人物之王靜齋阿訇

來源:銀川新聞網(wǎng) 時間:2009-12-15 點擊: 我來說兩句
    他在“影響中國穆斯林的十大人物”中排名第四,他是中國第一個翻譯《古蘭經(jīng)》的穆斯林學者,其中的《古蘭經(jīng)譯解》(乙種本)就是在寧夏完成的(該版本在寧夏只出版了60本)。他就是身列中國現(xiàn)代穆斯林著名四大阿訇之一的王靜齋。
    時隔68年,本報記者連日在銀川、吳忠兩地采訪,尋訪王靜齋大阿訇在塞上留下的背影。
 
    2007年8月4日,一家著名的回族網(wǎng)站上評出了“影響中國穆斯林的十大人物”。排名第一的是開創(chuàng)回族經(jīng)堂教育模式的明代穆斯林學者胡登州,他奠定了中國伊斯蘭教經(jīng)堂教育的基礎;排在第二的是中國明清時代的伊斯蘭學術的集大成者劉智,他的努力使中國穆斯林學者完成了以漢語的概念詮釋伊斯蘭,實現(xiàn)了伊斯蘭的漢語化;排名第三的是開創(chuàng)回族現(xiàn)代教育的王寬;排名第四的是王靜齋,他是讓中國穆斯林通過母語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古蘭經(jīng)》的第一人,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伊斯蘭經(jīng)學大師”,他的《古蘭經(jīng)譯解》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穆斯林中流傳最廣的《古蘭經(jīng)》譯本,而其中的乙種本就是在寧夏完成的。

    公元1879年,王靜齋出生于天津清真北大寺附近的一個阿訇世家。1922年,王靜齋赴埃及的艾資哈爾大學深造,接受了近現(xiàn)代伊斯蘭改良主義思潮。1927年,王靜齋從埃及留學回來后就開始翻譯《古蘭經(jīng)》,并在天津清真北大寺創(chuàng)辦《伊光》月報,全面介紹伊斯蘭的歷史、文化,介紹中國穆斯林的生活,這份堅持了12年的報紙,讀者遍及全國。

    1937年12月17日,王靜齋在完成甲種本《古蘭經(jīng)譯解》的基礎上,開始嘗試乙種本的翻譯。日軍侵華開始,他開始了戰(zhàn)亂生活。1938年12月7日,王靜齋的居室遭受日軍飛機轟炸,乙種本的《古蘭經(jīng)譯解》的譯稿全部被毀。1940年9月,王靜齋移居重慶北碚云龍山莊,重新開始獨居斗室的譯經(jīng)工作。不久,一份來自寧夏的邀請,使他出現(xiàn)在了黃河邊的稻香深處。

    對于這次邀請,目前有幾個說法:散見于寧夏的一些文史資料里多說王靜齋是受馬鴻逵的邀請;在林松的《古蘭經(jīng)在中國》等書中,則說王靜齋是應寧夏開辦的阿文講習會的邀請;而在當?shù)孛耖g的傳說里,王靜齋是受吳忠的一些宗教人士或民間回商的邀請。據(jù)吳忠東塔鄉(xiāng)塔寺村村民王文強等老人回憶,王靜齋在河北張家口講學時,東塔村村民馬學山曾經(jīng)拜其門下,兩人有師徒之誼。馬學山回到吳忠后,聯(lián)合當?shù)鼗厣?、回紳在塔寺村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于是由馬學山出面邀請王靜齋來寧夏。王靜齋到吳忠翻譯《古蘭經(jīng)》時,住在村民李福安家中,李福安的兒子李興泰就此對王靜齋來寧夏譯經(jīng)的原因有了另一個民間版本,他告訴記者:李福安在天津做生意,和王靜齋私交甚好,他出面邀請王靜齋前往吳忠,并安排王靜齋住在他們家安心譯經(jīng)。

王靜齋

邂逅

    當年曾在王靜齋大阿訇的指導下參與《古蘭經(jīng)譯解》乙種本翻譯工作的馬福龍,他的回憶文章(見《寧夏文史資料》)為大家提供了王靜齋來寧夏譯經(jīng)的原因。

    1941年夏,吳忠一帶的糧食價格突然暴漲,當時還在吳忠中阿師范學校求學的馬福龍和馬文治,被學校派往糧價稍低的惠農縣去買糧,他們騎著自行車前往惠農縣購糧。一天,學校給他們拍去電報:“快速將糧運回,以備食用。王靜齋大阿訇應邀來寧,現(xiàn)已到吳,要你們快回來。”聞聽這個消息后,他們立即趕往吳忠。返回途中在永寧縣楊和堡的一個清真寺里禮拜。禮拜結束后在阿訇屋里剛坐下,就發(fā)現(xiàn)進來了一位外省人,說著天津話。他們都以為是個買賣人,沒怎么在意。后來見那人坐到阿訇炕上,并且非常流利地念墻上的阿文標語,馬福龍突然意識到了什么,當即問:“你老人家是靜老嗎?”“是?。∧闶钦l?”“我是馬福龍!”“好,我在吳忠等了你好幾天了,叫金主任(時任吳忠中阿師范學校教務主任金玉書)給你打的電報,叫你快回來,你收到了嗎?”王靜齋一面說,一面下炕。馬福龍答道:“收到了!我是收到電報才匆忙往回跑的,不想在這里遇見了您老。”“走!我們到店(客棧)里去談!”說著他們一同回到店里,叫房東端來茶飯,邊吃邊談。王靜齋說:“這次馬少云(馬鴻逵字)約我來寧夏譯經(jīng)。我在平?jīng)鼍统B犎苏f到你,我到吳忠一下車,就到中寺去找你,知你不在,就叫你們金主任給你拍的電報。聽說你中文、阿文基礎都扎實,準備將來約你參加譯經(jīng)工作,你看怎么樣?”馬福龍馬上答應道:“那太好了,能跟您老人家在一起學習是我的宿愿。”

講學

    王靜齋初到吳忠住在哪個清真寺?后來又在哪個清真寺里開始翻譯《古蘭經(jīng)》呢?帶著這些疑問,時隔68年后,記者于2009年10月30日來到吳忠,尋訪這位經(jīng)學大師留下的足跡。

    今年80多歲的王文強老人告訴記者,一到吳忠,王靜齋就去了吳忠清真中寺,當時,寧夏著名的穆斯林學者虎嵩山阿訇在此講學,兩人一見如故,進行了幾次長談。

    1930年,吳忠東郊東塔鄉(xiāng)塔寺村的回民馬學山聯(lián)合其他回民在此地修建了一座清真寺,當?shù)厝私兴査隆,F(xiàn)在,當?shù)厝肆晳T地稱之為東塔寺。馬學山在河北張家口求學時,正逢王靜齋在那里講學,兩人有師徒之誼。所以,聽聞王靜齋前來寧夏,馬學山特意邀請他到塔爾寺任開學阿訇。

    王文強老人清晰地記得那時的情景:“他來到塔寺村后,基本不見他出來,有人請他吃飯他也不去,他的桌子上堆滿了書、經(jīng)。那時村里輪流給他做飯,做好后端給他吃。我們家做的飯就是我負責端給他的,我覺得他很親切。”

    作為開學阿訇,王靜齋在東塔寺里開始了一年多的講學生活,他的博學不僅吸引了遠近各地的穆民、阿訇前來聽課,該寺也因王靜齋提高了聲望。
譯經(jīng)

    馬福龍的工作任務是修正王靜齋的草稿,一方面把譯文與原文對照,一方面審讀譯文是否通順。改的方式是寫在紙條上夾在草稿里面,再由王靜齋自己動手在原稿上修改。他們二人每一禮拜碰一次頭,或者馬福龍去東塔寺見王靜齋,或者王靜齋到吳忠清真西寺找馬福龍。碰到有爭議的地方,他們兩人一起商量、推敲。除馬福龍外,當時在東塔寺里還有兩三個負責抄稿的阿訇,由王筱溪負專責。

    馬福龍回憶道:“那時清真寺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可王老從不計較粗米粗飯,只顧工作,經(jīng)常通宵達旦地工作。我們大家都為他這種吃苦耐勞、忘我為教的精神所感動。”

    當年,王靜齋住在村民李福安家中,李福安的兒子李興泰告訴記者:“生活中王靜齋是個很隨和的人,回到家中很少出去,安心譯經(jīng)。從家中到寺上的路上,碰見村民就用天津話問好,根本沒架子。”

    一年后(1942年),王靜齋回到銀川,供職于寧夏回教協(xié)會,并組織了《古蘭經(jīng)》編譯委員會。由于拜訪者日益增多,使他無法安心讀書、翻譯,便在門上掛上了“歡迎賜教,謝絕閑談”的牌子。

    翻譯工作結束后,馬鴻逵請王靜齋到家中做客,當王靜齋趕往馬府時,馬鴻逵卻擺起架子借故他往,王靜齋久等不見馬鴻逵,便拂袖而去。此事惹得馬鴻逵很不愉快,從而在《古蘭經(jīng)譯解》(乙種本)印刷出版之時反悔,后來迫于壓力馬鴻逵答應只印60本(《古蘭經(jīng)譯解》(乙種本)),并在卷首刊出他寫的序言。

    林松先生在《古蘭經(jīng)在中國》一書中這樣評價王靜齋在寧夏翻譯完工的《古蘭經(jīng)譯解》(乙種本):“線裝分訂為10冊,謄抄者的行書字體,熟練美觀,行款整齊。每冊封面左側,貼上書名標簽。就當時印刷條件而言,此版本能達到那種水平,頗不容易。”

    而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在他的《中國回回民族史》中這樣評價:“以精煉的語言揭示各節(jié)天經(jīng)的主旨或內涵,極富特色,充分展示了靜齋阿訇對天經(jīng)的深刻理解,對研究譯者的經(jīng)學思想有極重要的學術價值。”

    可惜的是,由于當時的經(jīng)濟條件,這本在《古蘭經(jīng)》翻譯史占有重要地位的譯本,因為印數(shù)稀少,目前得以完整保存者寥寥無幾。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jīng)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